“这个是呼吸机,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这个是便携式吸引器,用于清理口腔、胃肠道、呼吸道等部位的分泌物、血液等物质,保持器官的通畅和清洁。这个是除颤监护仪,用于监测心脏电活动,必要时进行除颤治疗,同时它还具有网络传输功能,可以实现与宜兴市人民医院的网络系统连接,方便医生在病人到达前,实时查看病人的心电数据。这个是进口自动心肺苏复机,可以代替人工长时间持续按压状态,维持患者生命。此外还有上车担架、铲式单架、楼梯单架、急救药品等等,称得上移动的抢救室了。”打开救护车的门,宜兴市急救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骊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车内的一件件宝贝。
宜兴市急救中心自2018年独立建制以来,20个急救车组24小时待命,17名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107位职工,共同守护百万陶都人民的健康,践行着“为每一个呼吸和心跳奋力奔跑”的初心使命,擘画出了宜兴院前急救腾飞领跑的筑梦华章!
“电话响起、急救开始”
宜兴市地域面积1996.6平方米,位居苏南县级市首位,户籍人口107.08万,常住人口达128.7万人,同样在苏南名列前茅。为统筹全市的急救力量,打造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健康的“前哨站”,2012年,宜兴市委、市政府开始筹建独立型急救中心。2018年,独立建制的急救中心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宜兴市急救中心已经建成14个急救站点,其中5个直属急救站、9个网络分站(点),达到每10公里服务半径一个急救站点、每10万人一辆当班救护车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在宜兴市急救中心大楼内,有一个生命之星光荣榜,上面整整齐齐地张贴了206个爱心标记,其中一部分还有党徽、团徽。王骊告诉记者,心跳呼吸骤停急救患者经过急救车组现场抢救,恢复自主心律,并且送到医院有生命体征,救治车组就可荣获一颗“生命之星”,写上抢救人员姓名和时间,有党员、团员的贴上党徽、团徽。“每一颗‘生命之星’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还有市民被抢救了不止一次。并且以前是党员急救车组为主,现在常规急救车组越来越多,这也是我们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党员先锋精神引领一线急救人员比学赶超的成果。”
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宜兴市急救中心创新开启“电话响起、急救开始”新模式,实现3秒摘机、1分钟派车、2分钟出车。2023年度呼入电话6.44万个,急救派车2.61万趟,救治患者2.13万人,抢救危重症患者0.49万人,现场救治率100%,急救中心心肺复苏成功率达24.10%。
2023年全省院前急救质控考核结果显示,宜兴市急救运行核心指标综合考评在全省县级市中排名第一。
党建合力,重症救治攀高峰
今年5月12日晚上8点多钟,一场紧急的ECPR(体外心肺复苏)手术在宜兴一小区的绿化带中紧急进行,而这原本是只能在医院手术室中进行的治疗。“当时病人情况紧急,呼吸心跳都已经停止。最先赶到的交警先对病人进行胸外按压,急救人员赶到后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联系宜兴市人民医院。因为病人情况紧急,来不及赶到医院,我们就和宜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一起,在绿化带进行了一次紧急的ECPR治疗。从晚上8点接到电话,急救人员和手术医生分别在8:07、8:22赶到现场,20:43置管完成,建立体外循环,转运至人民医院继续治疗。”
这次紧急治疗的成功,得益于宜兴市急救中心党支部、宜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新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的一次党建共建活动。“心跳呼吸骤停情况危急,片刻耽误不得,怎样联合各方力量,第一时间抢救,是我们医疗单位都在思考的问题。经过多次协商和讨论,4月19日下午,我们三个支部在新街街道梅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一次院前体外心肺复苏联合抢救演练,探索将ICU手术室搬到现场的可行性。没想到不到一个月,抢救演练就发挥了实际作用。这也是全省首例、全国第4例院外ECPR手术,前移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阵地,填补了危重患者转运的空白,有效缩短了抢救时间。”王骊说。
110、120、119,每当发生意外,他们都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的身影。如何统筹协调,让抢救更加有条不紊?去年6月,急救中心还承办了卫健、公安、消防联合开展的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救援演练暨110、120、119党建共建签约活动。4个部门18个单位上百人参与,模拟两车相撞多人伤亡场景,进一步提升了多部门突发事件反应出警、现场破拆、检伤分类、救治转运应急救援能力。
技能普及,培养更多“急救员”
除了负责全市院前急救的统一指挥调度、承担全市日常急救任务外,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也是宜兴市急救中心的一项重要职能。宜兴市急救中心党支部多措并举,以多种形式推进公众急救技能的普及。
走进宜兴市急救中心“医路先锋”党员教育实境课堂, 500平方米的党建阵地分成4个展厅、8个功能板块,现场展示AED、负压隔离担架等多种急救设备,以及各种型号的人体模型数十个,可提供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术、穿脱防护服、气管插管等多种情景演练,展示“有技术、有情怀、有担当”的急救文化。“在这里不仅能够接受党性教育,还能够学到有用的急救知识,每年有上万人来这里参观学习,已经被列为无锡市百个党员教育实境课堂之一,成为宜兴的党建文化‘网红打卡地’。”王骊告诉记者。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宜兴市急救中心持续打响“党徽闪耀,我能急救”党建品牌,连续2年承办全市性的急救技能竞赛,上百个部门、单位和企业上千人参加了竞赛和培训。“我们希望每开展一轮技能竞赛,选手们可以聆听一场实境教育、学习一项救命本领,进而淬炼一群急救尖兵、打造一个先锋基地。”王骊表示。
不仅要把人请进来,更要走出去。宜兴市急救中心积极推进学校、企业、机关等多部门党建共建活动,将党建共建与急救培训结合,多维度形成合力来推动全民急救培训。目前,急救中心已经先后与宜兴市人民法院、宜兴市公安局实训大队,以及多个街道、学校等30余家单位开展党建共建培训活动,将急救知识送到老百姓身边,以此引导社会大众学习急救理念,掌握急救技能,传递生命大爱。几年下来,宜兴市已有近4万人学会了救命本领,成为非在编的“急救员”。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肖雷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