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中形容大德高僧时,亦常用“德长腊高”来形容僧人的品德和修持都很优秀超凡。
据释氏要览卷下载,比丘以夏安居之最后一日(七月十五日)为受腊日,自此而有法岁,十六日则为新岁岁首。
据释氏要览下曰:“夏腊即释氏法岁也,凡序长幼,必问夏腊,多者为长。”又作一老。称法腊第一长老。可见,佛教以腊为时间之代名,一腊即一岁。僧侣之长幼顺序即依戒腊之多寡而定;受戒年数未久者,则称浅腊。佛制九腊以下比丘为下座,十腊至十九腊比丘为中座,二十腊至四十九腊比丘为上座。下座恭敬上座,五十腊以上者,上中下共尊。
俗腊,即世间的寿命年数,又称世寿。
僧腊,即出家人出家的年数。只要没有犯根本戒或者没有还俗,每出家一年就算一年僧腊。
戒腊,即出家人受具足戒以后之年数。
禅林中,记载申请出家得度之僧籍簿,称作戒腊簿。戒腊犹如出家人之年资。寺院中之僧人等级或排班先后,往往依戒腊为序,此戒腊次第,称为腊次。丛林中依戒腊而登记席次之木牌,即谓之‘戒腊牌’。禅家于入寮之终有寮元茶礼,若人数众多时,即依戒腊从上位次第请众寮点茶,此称戒腊茶。又僧侣之生年及戒腊,合称为年戒。
戒律上还特别规定出家人:法腊十年以上才有资格收(度)出家弟子;法腊五年以上才有资格收(度)在家弟子。
法腊,又名夏腊。指僧侣受具足戒后夏安居之年数,丛林中,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举行夏安居,于每年夏安居结束时,即增一法岁。丛林中,依法腊之多寡,立上腊、中腊、下腊之别,以定长幼顺序。最上位者,称为一腊、极腊或腊满。
《敕修百丈清规·节腊》:“僧不序齿而序腊,以别俗也……凡禅诵行坐,以受戒先后为次。”一说,僧徒结夏时,造一重量与本人相等的蜡人。解夏时,若体重不轻于蜡人,说明念定无妄想;反之,则精神不一。以此测定僧徒戒行,故称。明张萱《疑耀·戒蜡》:“僧家言僧腊者,犹言年岁也。又言戒蜡者,腊当作蜡。余偶阅一内典,西方结夏时,以蜡为人,其轻重相同,解夏之后,以蜡人为验,轻重不差,则为念定而无妄想,否则血气耗散,必轻于蜡人,故谓之戒腊,非年岁之腊也。
佛教又有“蜡人冰”之说。《续传灯录》卷第二十八云:西天于结夏日铸蜡人藏土窟中。结夏九十日。戒行精洁则蜡人冰。不然则蜡人不全。故号为僧蜡。蜡通腊,《增辉记》云:腊,接也,谓新故之交接。俗谓腊之明日为初岁也。盖腊尽而岁来,故释式以解制受腊之日谓之法岁是矣。天竺以腊人为验者,且其人腊有长幼,又验其行有染净。言腊人冰者,是言其行之冰洁也。由此可见,蜡人冰贵在一个“冰”字,以其形容僧人戒行之清净无染,冰清玉洁。
——摘自《宁波佛教》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