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入钱钟书法眼的人并不多,而楼光来先生却是钱钟书最敬佩的人之一,楼光来年长钱钟书15岁,是清华建校伊始时第一届学生,毕业后赴哈佛大学留学,期间与陈寅恪、汤用彤、吴宓、张歆海、俞大维等人交往密切,其后曾长期执教于中央大学,由于其一生为人谦虚低调,疏于著书立说,由于没有著作存世,因此熟悉他的人并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楼光来(1895—1960)字昌泰,浙江嵊县人,1895年9月24日出生于书香世家,其曾祖父、祖父都曾以教书为生,楼光来受家族影响,不仅天资聪慧,而且勤奋好学,在少年时期就考中了秀才,成为远近闻名遐迩的少年才俊。

楼光来于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成为这所留美预备学校第一届学生,当时“清华学堂”实行“四四”学制,即初等科与高等科各四年,如果从初等科学起,需要在校学习八年,而且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楼光来在这里接受了严格的现代教育,经过了七年多的学习之后,于1918年7月从“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8年8月24日,楼光来以留美官费生资格,从上海搭乘“南京号”邮轮赴美留学,与其同船赴美的还有徐志摩、李济、叶企孙、张歆海等一大批留学生,楼光来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其后又考入哈佛大学继续深造,期间深受新人文主义大师欧文·白碧德教授的赏识和影响,楼光来还在哈佛校园内仿法国著名文艺社团“七星社”,与陈寅恪、汤用彤、吴宓、张歆海、俞大维、顾泰来等人经常聚在一起恳谈,因此当时也被人称之为“七星聚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楼光来于1922年6月从哈佛大学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于当年夏天回到祖国,应张伯苓之聘出任私立南开大学教授,当时南开汇聚了一大批海归精英人才,这其中就包括了凌冰、饶毓泰、姜立夫、何廉、梅光迪、蒋廷黻、汤用彤、李济等一些著名的理科与人文学者,致使私立南开大学的声望日渐盛隆。

楼光来在南开大学执教时间并不长,就因当时外交界缺乏翻译人才,而被北洋政府外交部聘用,并派往中国驻美公使馆任秘书,回国之后又历任外交部司长、交通部参事兼邮政司司长等职,成为北京政府一名高级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长郭秉文依据美国现代大学模式,于1923年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现代意义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当时东南大学可与北京大学一争高下,以致在中国高等教育界素有“北大以文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说。

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国立大学,郭秉文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出身,是一名懂高等教育的校长,他为东大延揽了一大批海归教授,这些人也大都是国内某一学科领域的奠基者或佼佼者,楼光来也是其中之一,他被聘为西洋文学系教授,楼光来宁肯舍弃政府高官,而甘愿当一名教授,这样的人生选择,在今天看来确实是有些不可思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25年春开始,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创办了国学研究院和大学部,清华由此开始了四年制大学本科教育,在吴宓教授的推荐之下,曹云祥向楼光来发出邀请,聘任其回母校出任西语系教授,但楼光来在清华园执教的时间也并不是很长。

国民政府于1927年4月定都南京之后,蔡元培主张效法法国大学院与大学区制,对中国教育行政制度进行改革,并以国立东南大学为基础,合并了江苏、上海等地的9所高等院校,组建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教育帝国”——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由瑞士日内瓦大学化学博士张乃燕出任校长,该大学下辖9个二级学院,其中文学院院长由楼光来出任,由此可见楼光来在中国高等教育界的地位和声望。

1936年底,楼光来应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之邀,出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但时间仅有半年余,就因“七七事变”而中断仕途回到南京,并随国立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出任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主任,他同情学生运动,也经常资助贫困学生,因而深受学生们的爱戴。

1941年11月,楼光来复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1943年又被国民政府教育部遴选为第二批“部聘教授”,当选者仅有15人,也就是说在全国范围内,每个学科领域只有1名教授当选,楼光来至1944年9月卸任文学院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11月,中央大学从重庆迁回南京复校,楼光来又一次出任文学院院长,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出任文学院院长,可见楼光来的学识深厚和人格魅力,楼光来在南京执教期间,还经常受邀去金陵大学授课。

楼光来于1947年还兼任全国总商会秘书长,当年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二〇”学生运动,5000多名学生高呼“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口号上街游行,楼光来与胡小石、郑集等教授与学生站在一起,并支持他们的正义斗争。

1948年底,国共争夺已经日见分晓,楼光来多次婉拒去台湾的邀请,当时国民政府曾制定了一个“国立院校应变计划”,其中企图将中央大学南迁广州或厦门或台湾,遭到教授们的强烈反对,1949年1月21日由校务会议做出不迁校决议,月底教授会又选出楼光来等11人组成“中大校务维持会”,以维持学校正常教学事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立中央大学被南京市军管会接管,当年8月8日被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10日被去掉“国立”二字,直接称谓南京大学,并一直沿用至今,楼光来也继续留在南京大学执教,他并没有选择远遁海外或去台湾。

楼光来是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界泰斗,他曾与梅光迪、吴宓、梁实秋、闻一多、张歆海、徐志摩、陈衡哲等人并称“西洋文学八大家”,尤其是在对莎士比亚作品研究方面,堪称是东方的权威,受到中国乃至世界学界的普遍尊崇。

楼光来为人谦虚低调,因此年轻时并没有留下著作,及至步入老年之时,又由于健康和时代原因,未能将自己一生的学识,以著作形式留存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也是中国学界的重大损失,以致现代人很少有人知道和了解楼光来在中国学界的历史地位。

楼光来不但中文造诣极深,而且英文造诣也同样精妙,有这样一个事例可以说明:国民政府外交部于1938年与印度外交部签订了《中印边境协定》,印度外交部草拟的英文文本,经过中方多位专家审查都通过了,最后交由楼光来审定,楼光来在其中发现了两个重要词语大有问题,如果不予纠正,中国将因此丧失大片领土,外交部就此向印方提出严正交涉,印方为此大吃一惊,原以为中方无人能够识破其领土扩张的企图,最后只得同意楼光来提出的修订意见,楼光来此举可谓为保全国家领土立下了历史性功勋。

在中华民国时期,楼光来就是教育部“大学丛书编纂委员会”委员,经常为教育部审定大学英语教材,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楼光来、钱钟书等中国外语界翘楚,都曾应邀参加《毛泽东选集》的英译工作,只是楼光来因为身体健康原因而没有履职,这也足以说明楼光来英文造诣之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钟书是一个才华横溢、狂狷不羁之人,受其仰慕的人并不多,但他对前辈楼光来的学识和人品却是十分仰慕并赞赏有加,他曾在清华大学外文系讲课时说:“楼光来先生的人品和学问使我衷心钦佩。”钱钟书于1935年参加英国庚子赔款考试并以官费生出国留学,楼光来就是当年的出题人之一。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楼光来尽管只有50多岁,却是身体罹患多病,1954年还曾因肺病大出血,在南京第一医院长期治疗和疗养,1956年全国高校教授中评定等级时,楼光来仅被评为二级教授,这确实有失公允,楼光来是在病痛和寂寞之中,于1960年2月9日离开人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