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人有自己的价值观,而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种价值观却没什么用。藏书人并不想把自己的价值观推广开去,也不想让所有人都同意自己的价值观,而是默默地买书、藏书,有的还要著书,以求藏的图书能够流传后世。
有专业的藏书人购买一些古籍善本、珍本,购买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用于收藏。他们一般都有点钱,用这些钱来搞收集、收藏,甚至要踏遍大江南北,寻找心仪的书本,收藏起来。很多藏书家深入到农村,深入到田间地头去访书,访到好的书本,就要收藏起来,尤其是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了古籍珍本,就觉得大赚特赚,欣喜若狂。倘若这样的珍本不流传,不买卖,只是被收藏家一人所得,那么他就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尤其是评价这本图书具有话语权,别人无从置喙。倘若他在收藏书的同时卖书,就算是做了书商,就好像古董商人一样,在收藏古董的同时也在倒卖古董,赚钱很多。很多藏书家也是如此,买了书之后就要卖书,把以前认为好的书转手卖掉,赚了钱买更好的书。如果没有卖书所得,只是凭借家财搞书籍收藏,就很容易捉襟见肘,也很容易弄得家产亏空。就好像楼房一样,只是买来自己住,并不产生太多的价值,倘若转手卖掉就可以赚一点钱。书籍就是这样,买了书以后要卖掉一部分,赚了钱之后再买更好的书,用于收藏。
藏书家的眼界也是有限的,并不能一眼就看到最好的书,即便看到了最好的书,看到价格也只能摇头叹息,甚至顿足捶胸,只是囊中羞涩,无法收藏。他们刚进入收集收藏行业的时候,收藏的书籍只是别的收藏家倒卖给他们的,也是别的收藏家刚进入书籍收藏行业的时候收藏的书籍,并不是什么古籍善本、珍本,甚至有的是假冒伪劣的善本、珍本。他们收藏这样的书籍,只当是练练手,或者说和某些倒卖书籍的收藏家搞好关系,受到人家的提携,好进一步发展。入了藏书行业,就要有人带,有人领,才能认识路径,才能更好地收藏。倘若只是凭借自己敢打敢拼的劲头,就很容易吃亏上当,也很容易损失很多钱财,得不偿失。古代人大多都是农民,不读书,不识字。而读书人却热衷于功名利禄,并不打算归隐山林,归隐山林的读书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也就自动脱离了仕途,脱离了名利纷争,获得了相对的自由。
有读书人归隐林泉,著书立说,开馆授徒,还收藏图书,做起了藏书人,居然自成一派,成为学问大家。写书的一般都要藏书,因为古代的图书并不容易获得,尤其是印刷术不是特别发达,纸张也比较珍贵。买一本书花的钱并不少,请先生教书花的钱更多。农民要花费三代以上人的努力,辛苦劳动,勤俭节约,攒下钱财,才能让后代读书,不然根本没钱读书。学问大家要藏书,藏书多了,读书也就多了,写的文章自然就好起来了。倘若没有大量的阅读做支撑,凭空来写,就很容易流于庸俗,甚至只是在自己思想的圈子里打转转,写不出新意。除此之外,一些专业的藏书人出现了,他们并没有读书人那样的功利目的,而只是访求好书,收藏起来,同时也在倒卖书籍,甚至为此建造藏书楼,还要防火、防水、防虫蛀、防盗。而他们的子孙却并不一定读书,继承了他们的图书之后,往往并不能很好地保存,甚至分家的时候把他的书籍全都瓜分完毕,以很便宜的价格处理掉了,等于卖给了其他的藏书人,甚至有的直接当成了引火之物,真的有辱斯文。后代人认为,先辈常用的书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他们本身不读书,只是农民,也就不能很好地保存那些善本、珍本了。
藏书人的价值在于书籍上,要通过书籍传播文化,传播某种精神和意志,当然也有通过藏书赚钱的。只要能把藏的书流传下来,就算是功劳很大,甚至算一种功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