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中国的对联文化,那真是源远流长了,从古至今对联都是文人墨客的爱好。

对对联不仅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学识,还能体现出很多趣味性来。

相传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十分喜欢对对联,经常和清朝大才子纪晓岚双双出对切磋,还曾经出过对联考过当时的状元。

除此之外,对联还是国学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古时候的日常生活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如在公园的亭子边、大院的门楣上、塔建筑的腹板上,都常常会看见对联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民间的对联文化,千百年来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故事。

相传,宋朝宰相吕蒙正非常有学问,官职曾达到太子太师,封为许国公。可是他出身贫寒,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

有一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蒙正思索片刻,便挥笔写下:

“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

当对联贴出后,无人能解,也吸引了无数人围观。

众人一开始觉得很“奇怪”,后来一位秀才解读后,大家都大赞其“妙”。

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

吕蒙正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这样的对联,每每读之,无不惊叹其高明。

除此之外,还有一则对联,也很有趣。

说的是:山海关上,有一座孟姜女庙,在孟姜女庙的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一百多年来,近代学者无一人能读得出来。

直到文学家郭沫若,偶然一次登临长城看到后,旁人有意考他的学问,谁知道郭沫若略加沉思,就轻松读出来了,也破解学术一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幅对联为,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对于这则对联,当时难倒了很多学者。百余年来,无人能解。最后郭沫若是这样解读的:

海水朝(hǎi shuǐ cháo ),朝朝朝(zhāo zhāo cháo),朝朝朝落(zhāo cháo zhāo luò)。

浮云长(fú yún zhǎng),长长长(cháng cháng zhǎng),长长长消(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

从这一点上来看,郭沫若的学问之深,令人佩服。

另外,文史君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对联,是一副“一字多音多义”的对联。

关于这副对联的出处,目前有很多版本。有说是唐伯虎写的,有说是纪晓岚写的。文史君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后发现,很有可能出自明朝文学家徐渭之手。

徐渭,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

同时,他也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说有一天,徐渭走在大街上,忽然有一位卖豆芽的老人拉住他,请他为自己的豆芽摊位写一副贴合生意的对联。

徐渭本来就不讲尊卑,为人随和潇洒,没有官场人那种傲气,看见老头请求,就痛快答应了。

只见徐渭思索片刻,提笔便写出了一副绝对。

大家看时,只见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长长长长。众人看后都是一头雾水,没有一个人读得出来。

见大家疑惑不解,徐渭才娓娓道来:

上联应该读作:长长(chang zhang),长长(chang zhang),长长长(chang chang zhang)。

下联读作,长长(zhang chang),长长(zhang chang),长长长(zhang zhang chang)。

横批:长长(chang zhang),长长(zhang chang)。

听完徐渭的解释后,大家无不侧目,对徐渭之才学称赞不已。

读者们,关于“这三则经典妙联”,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