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朋友小惠给我打电话,吐槽上了五年级后,就性情大变、叛逆值拉满的儿子。
总共40分钟的通话,她喋喋不休的输出了30分钟,全是儿子不服管教、伤她心的剧情。
我说,你现在就像是从课本上走出来的祥林嫂。
她回复我说,你看,孩子都把我逼到这份上了……
挂完电话后,我久久不能平静。
曾几何时,我跟小慧有着一样的困境。
那是奶豆小升初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作为家长难免焦虑,总想着不惜一切代价,交出一个满意的答卷。
基于这样的心理期待,我平常对奶豆的管教,自然多了一分严苛。
但孩子毕竟大了,逼的一紧,就激起了她的叛逆心。
有段时间,只要我一开口说话,她就会顶嘴。
我让她先把作业写完,再看一些课外书,非不听,跟我叫板说自己有自己的安排。
我让她趁着周末休息,多出去运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别总抱着手机,她嫌我聒噪,把耳朵捂起来。
几次三番下来,作为父亲的颜面尽失,就开始跟她上纲上线,唠唠叨叨、滔滔不绝得聊未来、聊眼下的重要性。
没成想,她直接回了卧室,把门摔的震天响,只留下我一个人站在客厅茫然失措、凌乱不堪。
那一次,我突然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着问题。
就在我们父女俩冷战期间,我无意间看到了“梅拉宾法则”,恍然明白:不懂亲子沟通,就无法教育好孩子。
所谓“梅拉宾法则”,是心理学教授梅拉宾提出的。
指的是在人际沟通中,只有7%是通过语言传达,38%是通过声音传达,55%是通过肢体语言传达。
对应到亲子沟通中,也是如此。
一旦我们搞错了顺序,那么再怎么“情之深,责之切”,换回的都必将是孩子的叛逆与反抗。
那么作为家长,如何用好“梅拉宾法则”,让教育之路平坦顺滑呢?
01.低声教育,凸显尊重的力量
作为家长,其实我们很容易陷入到一个名为“权威感”的误区之中。
只要萌生这样的心理状态,那么只要孩子犯了错,或者不服管,我们总会以上位者姿态,跟他们产生不公平的交流方式。
通常来说,吼骂是比较常见的不公平的教育方式。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是提高声量,采取吼骂式教育,越是难以起到好的效果。
就比如给孩子辅导作业,只要吼她骂她,她立马就会进入宕机模式,原先会做的题,此时也会出错。
久而久之,会导致两种结果。
其一,孩子被吓住了,身体被迫开启了自我保护状态,脑子里一片空白,或是装满了恐惧,你说任何话她都听不见了。
其二,随着孩子年纪越来越大,我们声量越大,就越可能激起他们的叛逆和反抗心理,从而用一系列方式回击我们。
到最后就是两败俱伤、伤人伤己。
说白了,这种提高声贝的教育方式,充满了“不尊重”与“不平等”,孩子有了不好的感受,从而才会保护自己或者反击。
所以与其如此,我们还不如转化思路,采取低声教育的方式。
就像心理学研究说的那样:
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起到不同的效果,一般音量越低,反而越容易征服别人。
对应到与孩子沟通上,其实也是如此。
首先,音量低了,营造出来的就是良好和谐的沟通氛围,孩子的内心不会萌生抵触和逆反的感觉,有助于沟通的有效进行。
其次,音量低了,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而不是一种被强行施与的不对等的说教,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消化收到的信息。
02.采用肢体语言,让孩子感受被爱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
肢体语言的有效表达,是促进情感的有力途径。
在亲子关系上,更是如此。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小璐,之前她讲过自己的故事。
她说从小到大,她都很乖巧,也从未经历过所谓的青春期叛逆,因为她一直被父母深深的爱着。
就比如小时候的路都不怎么好,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是泥泞,每每这时,父亲总会熟练把她背在背上。
小璐说,直到上初中,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还总会这样做。
其实很多孩子,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慢慢跟父母开始针锋相对,归根结底,就是亲子之间的肢体表达越来越少了。
所谓肢体表达,就包括满含爱意的眼神、关切的拥抱、以及富含安全感的抚摸等等。
这些不经意的传达,都能够让孩子体会到一种名为“我被爱着”的力量,也能让亲子关系越来越好。
德国脑科学家有一项研究就可以证实肢体表达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
拥抱能够使得孩子的大脑传递一种催生素,可以让人产生信任感与安全感,同时大脑会有“快乐”和“放松”的情绪产生,对人的免疫系统也会带来正向影响。
所以说,不管孩子多大,善用肢体表达的父母,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养出更好的孩子。
03.表达出感受,增加亲子间的情感流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种现象:
很多时候,只要涉及到孩子犯错,或者他们一些行为惹得家长不满,我们常常会忽略情感上的交流,而采用“以势压娃”的方式。
但是孩子总会长大,等到有一天,我们无法压得住的时候,就会迎来孩子们的反弹。
而这一天,通常被称为“青春期”。
实际上,除了身体激素的影响之外,更多的在我看来,是父母长期错误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结果。
就比如原先,只要我们家奶豆的作业写错了题,我就会指责她慌张、不认真。
但换来的不是她的改变,而是她在我不厌其烦的批评中,逐渐与我建立起来的对立。
直到后来我了解了“梅拉宾法则”后,我开始改变方式,一旦她做错题,我就会说“没关系,你是我闺女,按照我的基因来看,下次一定不会在出错了”。
无论是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总归去掉了对立感,让孩子逐渐建立了自信心。
更重要的是,这种亲子间的情感流动,让辅导作业这件枯燥乏味,且时刻会激起矛盾的事情,变得有趣且和谐。
所以在教育中,与其不断的采用上位者姿态,给孩子输出语言,还不如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亲子的情感不断流动,这样或许不但不会激起孩子的反感,反而更有利于一切事物的推进。
其实,说到孩子叛逆不听话这些事,很多家长总会把问题归咎于孩子本身,而疏漏了我们教育方式可能存在的不当。
就像李玫瑾教授曾说的那样:
孩子顶嘴,首先是父母不合格。
所以,如果我们每一个家长在亲子关系遭遇到问题时,先从自我改变,降低音量、多些肢体表达、促进亲子间的情感流动,我想,没有孩子会在无压迫状态下,变得叛逆乖张。
大家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