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大附院多学科协作,成功为一名年仅5岁的胆总管多发结石患儿实施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此次成功救治的胆总管多发结石患儿为青岛市ERCP手术中年龄最小的患者,标志着青大附院ERCP手术取得了新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个多月前,5岁的小宝(化名)因腹痛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胰腺炎,经详细检查后,发现是由于胆总管结石所致,这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少见。父母带着小宝来到青大附院,儿童内分泌消化科王彩霞主任医师鉴于患儿的特殊病情,立即组织消化内科、小儿外科、放射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研究讨论治疗方案。

胆总管结石起病急、进展快,易合并急性感染、胆囊炎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可通过ERCP手术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经多学科专家讨论,ERCP手术是更好的治疗选择,而ERCP技术虽已成熟开展,但应用于儿童群体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儿童消化道腔道小,发育不完善,管壁柔软,内镜操作时患儿耐受性及配合度差,加之目前尚无适合儿童专用的十二指肠镜,因此在术中存在出血、穿孔等风险,术后存在胰腺炎加重等并发症的可能,对手术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由于患儿就诊时已有胆总管扩张、胆囊炎症状,治疗团队与患儿家长进行了反复沟通,但家长仍顾虑ERCP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最终带患儿离院,希望寻求保守治疗方法。之后半个月内,在青岛辗转多家医院无果,小宝日渐消瘦,腹痛的同时伴随呕吐、肝功异常、胆红素数值升高,家长也由最初的纠结、怀疑而意识到ERCP手术是解决孩子病痛的理想方案,于是再次回到青大附院。

王彩霞教授与消化内科副主任、病区主任曹彬教授对患儿病情进行了重新评估,发现患儿胆总管炎、胆囊炎加重,胆总管扩张程度也有所增加,最宽处接近1厘米(儿童正常值为4—6毫米),曹彬教授第一时间组织团队实施ERCP手术。术中发现,由于患儿炎症水肿及位置、角度等问题,导致导丝进入异常困难,在反复尝试并调整不同角度后,终于看到有大量墨绿色脓性浑浊胆汁和泥沙样结石流出。随后,手术团队通过球囊反复清理胆总管,探查后再次进行造影,并置入鼻胆引流管,ERCP手术取得成功。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儿于术后3天康复出院。出院前,患儿家长特意送上了一面锦旗,表达对医护团队的感激之情。此次成功救治的胆总管多发结石患儿为青岛市ERCP手术中年龄最小的患者,标志着青大附院ERCP手术取得了新突破。儿童内分泌消化科也将持续发挥技术特色、增强救治能力,为胰胆管合流异常、胆管扩张症、胆总管结石、胆管扩张症、慢性胰腺炎等胰胆管疾病患儿健康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刁明杰)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