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刻开始,金标大众又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翻开了一张新牌!
文|老杨头
编辑|李佳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1月8日,大众安徽官方发布「终端全系售价下调4万」,ID.与众的起售价将降至16.99万元。同时,在叠加门店优惠和不同地区的政策补贴,ID.与众的终端售价将有望来到「15万级」。意味着以金标大众为代表的个性化新能源品类,接下来将全面切入国内15万纯电SUV这个最“卷”的新能源细分中来。
截止今年9月,涵盖15万级售价的纯电产品的前5车型包括:比亚迪元Plus、宋plus EV、吉利银河E5、广汽埃安Y以及奇瑞的ICAR 03。而在销量排名前十的主销产品中,目前除了上汽大众的ID.4X位列第6外,再无其他合资产品。但凡对这一细分市场的在售车型有了解都可以发现,15万级纯电SUV的普遍用户需求度是:空间、性价比、安全和稳定性。
作为大众纯电品类中极具个性化的产品,ID.与众相比比亚迪元PLUS、广汽埃安V,在产品设计和品牌调性上的优势更加鲜明;相比银河E5和ICAR 03,金标基于大众体系又在品控、工艺和三电上突显极强的技术优势。配合优惠4万的基础上ID.与众已经成为目前该品类中,唯一在产品力上实现前后配重50:50、搭载五连杆独立悬架,且全系搭载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组的车型。
为了将纯电SUV用户的「有车成本+用车成本」进一步拉低,官方叠加「0付0息」的金融方案、首年免费的基础保养、维保取送车、以及整车和三电的质保权益。这让“金标”在有关个性化、品质、三电技术几个维度上,整体会充分放大或拉平其竞争力。
尤其是在市场规模上,随着价格调整,大众安徽将对目前国内超过百万新能源消费群体去展开全面“阻击”。
战术调整的背后是金标大众战略调整的一次集中展现。
面对市场的狂热竞争,金标大众需要思考的式“品牌认知度”。因此,当大多数跨国公司还在围绕20万级以上的高溢价产品,去抢特斯拉、高端新势力这些中高端市场时,大众安徽开始调转船头,已经把目光转移到新能源市场容量超过55%的中端家用市场。
当然有关此次价格优惠,很多人质疑金标大众是对新品上市定价的一种补救措施,甚至被解读为跨国企业对市场需求洞察不清的复现。但这种问题还要辩证的来看。基于大众原有的定价和售价体系,要想让一款战略车型售价实现大幅度调整,就不可能是销售层面的“短期行为”,更不是1、2个负责业务的职业经理人能决定问题。
能够在上市4个月就快速对产品价格动手,起码说明从DSSO成立,大众已经开始告别以往合资体系的“坐等”风格。也说明官方主导的放价,既不是大众安徽一次拍脑袋的决定,更不是外界传言大众安徽“跟风求量”的一种短期助销行为。
要实现「快速响应、快速决策」,需要从品牌发布到产品上市,团队要紧密围绕企业自身和实际市场情况去做深刻战略考量,起码从这一点看,大众安徽的转变就值得引起国内所有规模化企业的集体重视。
年初,比亚迪开启官降,用秦率先开出1枪,并提出“电比油低”引发市场跟风。如今来看,与这一次大众安徽「双11特惠」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2个品牌能快速识别市场需求、快速调整售价体系,都说明企业在规模、体系能力上开始趋于成熟且完善。
从这一点看,起码证明DSSO体系自“金标”发布以来,始终在与集团CEO奥博穆对大众在华发展提出「速度、速度、速度」的发展要求去做深度结合。也说明,2个品牌都是通过对既有产品的价格动刀,最终目的是让终端用户享受越级的消费体验和市场竞争带去的产品红利。
从市场对销售策略的接受度看,大众能够用15万起的“有车价”叠加整包式的“用车价”来作为市场化政策,说明金标大众不玩儿“套路”,这对于以体系化发展为特点的大众汽车也是一个转变。更说明跨国公司已经充分意识到,今天国内市场对新能源的根本需求是「质价兼优」,合资新能源光靠技术和品牌溢价去俘获用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通过改善规模,来让市场沉淀对金标大众的「认知度」、「好感度」,ID.与众即要打好强有力的规模基盘,也要扮演好金标大众扩大市场感知的试金石。
此前大众安徽CFO哈约根曾表示,大众在安徽基地的投资超过231亿,其中与生产和研发的固定投资超过141亿,而在ID.与众正式问世前,大众围绕这款产品的研发总投入已经超过90亿。有公开测算,这笔投资累计分摊到ID.与众的单车研发成本目前接近30万。
如今从让价、放利,求规模开始,围绕这款产品的设计、研发、测试、生产与投入,乃至整个零部件供应等多个领域都将进入一个全新磨合状态。
金标大众除了希望通过体系化竞争去掌握市场的主导权,也说明从ID.与众开始,决心要兼顾个性与规模化的大众安徽,已经在生产、市场、销售和交付体系,来为后续问世基于CEA电子电气架构和CMP平台的产品积累战略和成本经验,让未来基于“双C”(CEA/CMP)架构下形成的体系化产品谱系更具竞争力。
对金标大众来说,ID.与众是品牌打造前期的尖刀产品,让利必然意味着获取更宽广的消费群体,对大众金标扩大品牌认知是必要的战略手段,相比于计较短期的得失,大众在华布局新能源的视野放的更长远,将未来新能源重心押宝在中国市场的大众集团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不延续固化的体系思维,只为自己争取更大的主动权。
这一刻开始,大众安徽又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翻开了一张新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