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16日的深夜,日本汉口广播电台传出一则报道,消息一经传出,震惊了彼时正在对峙的中日双方。

电报的大致内容是:抗日部队伤亡惨重,有不少战士在此战役中殒命,而有人在众多尸骨中,发现了张自忠将军的遗体,以及大量军事文件。

随后,张自忠总司令的遗体被敌军抬走,这一消息传到了我军耳中,为了夺回将军的遗体,当日夜里,38师的师长黄维刚就成立了一支敢死队,经过一番奋勇突袭,最终夺回了张自忠将军的遗骸。

在此过程中,日军为了不伤害到张自忠将军的遗体,竟然直接下令让飞机停止轰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这则消息传到了蒋介石那里,蒋介石惊讶之余顿觉悲痛,并多次追问张自忠将军的遗体是否追回。

话说,这张自忠将军究竟是何人?他究竟有何魅力,能在真枪实弹的战争中,获得敌人的敬佩与尊重呢?

【将军怀揣必死之心,企望舍生取义】

张自忠将军,字荩忱,1891年8月出生在山东临清的唐元村。

由于从小家庭条件不错,而且热爱学习,所以张自忠十分喜爱读小说,其中最喜欢的当数《三国演义》《说岳精忠传》等,也正因如此,他从小就崇尚忠义正义之风,而这也为他将来的抉择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自忠)

张自忠很早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学说,受其“驱除鞑虏”的思想熏陶,他立志要投身于革命事业,抵御外敌,而后他也确实达成了目标。

1938年3月,他曾经参加过临沂战役,率部众与敌军交战七个昼夜,最终击溃了素有“铁军”之称的板恒师团,此外他还参加过随枣战役、冬季攻势等战役,向来不惧艰险,算是难得一遇的人才。

除此之外,他对自己要求自律、对下要求严格,早些年的时候,张自忠作为营长在学兵营里训练士兵,由于天气严寒、大雪纷飞,许多士兵都觉得训练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自忠知道后,便将全部士兵集合起来,一番鼓舞激励过后,便自己脱掉了上衣,带领大家一起在雪地上跑步,士兵们见状也纷纷脱下衣服,听从张自忠的指示一同跑步,由此可见,张自忠将军严于律己、不畏艰苦的性格。

虽然生性刚烈、作战英勇,颇有将才之风,但在生活中他却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要说在战友和朋友的印象里,张自忠说过最多的字眼,那无外乎就是一个“死”字了。

在他给弟弟的书信中,他曾经表示,只要自己一天不死,就不会放下自己肩负的杀敌之责,敌人一天不死,我就会一直效忠国家、征战沙场,直至马革裹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自忠老照片)

不仅如此,在跟部下训话时,他也曾提到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实说来说去,张自忠都觉得自己应该“落得一个战士或者将领的结局”,应该为了保家卫国而奉献自己,这样才不算辜负自己的一条命。

所以,或许是受这种心态的影响,张自忠每次率兵出战都会留下遗嘱,在遗嘱中他多次表示,自己是抱着必死之心前往战场的:

“如果能够平安归来,便销毁遗嘱,如果回不来,那这份遗嘱就是他的绝笔。”

之所以他会这样做,是因为每逢作战他便一马当先,如同探路先锋一般,在战线的前排冲锋陷阵,所以自然更容易遭遇危险。

按理说,经过多年的征战拼搏,身为高级统帅的他,完全可以避免首当其冲成为敌人的目标,但他却觉得:自己身为一个指挥军队的兵团总司令,应该运筹帷幄,不能畏畏缩缩躲在后面,让少数人冲到一线去拼命,否则怎么能保证国家和军队的安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张自忠将军后来才会力战而竭,英勇就义。

据张自忠的女儿张廉云回忆说,自己的父亲经常征战,平时不容易见到他,有一次在法租界的房子里她和父亲见了面,父亲看起来又黑又瘦,眼睛里还有血丝,看起来没有休息好。

“爸爸跟我和妈妈说了一会儿话,交代了一些家里的事情后就走了,从那之后我们再也没能见到父亲……”

由于思念父亲,1940年4月,张自忠的孩子们设法联系到他,表示想去湖北前线看望父亲,当时张自忠回复说“一个月后可来”,岂料这一次推托,竟成了永别……

那次联系过后,张自忠依旧如同往常一般带队伍打仗,但或许他自己也没料到,接下来的一场战役中,自己真的英勇就义了,而他更没有料到,自己的死造成怎样的轰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自忠将军英勇就义,当时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情,以至于让我军和敌军都未曾预料到呢?

【张自忠牺牲,遗体被抢后再度夺回】

1940年5月1日,日本为了达成战略目的,兵分三路向襄河东岸发动进攻,“枣宜会战”也就此拉开序幕。

此战开始前,张自忠曾经亲笔昭告将领士兵们:“…为国家民族而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了,绝不会有半点改变”,后来再回顾张自忠将军所言,可谓字字泣血。

此后,我军在实战中发现,日军集结了10万兵力,加之一百多辆坦克和七十多架战机的装备加持,意图一举攻下襄樊。

5月2日,张自忠部38师、180师和179师,和敌人在田家集开战;后来张自忠率领2000多人东渡襄河,截断了日军第13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日军以兵力包围压制住了张自忠的部队,但张自忠丝毫不惧,冷静指挥,最终仅凭敌军半数的士兵就突破重围,重创敌军。

但战场局势多变,接下来的几天里战火纷飞,战况幻变迅速,以至于谁也说不准事态会怎样发展。

5月6日晚上,张自忠在快活铺总部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当时的战况,考虑到各方面因素,会议结束后,张自忠自告奋勇道:“我明天亲自过河去督战”。

众人一听,觉得此事不可行:总司令应该坐镇,哪有总司令亲自前去的道理?当下众人便劝说张自忠不要前往。

但张自忠决心已定,大家再三劝阻也没用,便都不再劝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天晚上,张自忠给副总司令冯治安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表示:自己必须过河与敌军拼死一战……或许此次离别就是永别了。

这封绝命书包含了张自忠作为一名爱国军人的傲骨,也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雄心,留下这封信后,他便率领74师等一众人马向北方进击。

但是在此期间,日军通讯部队破译了张自忠和总部之间来往的无线电报,而悲剧也拉开序幕。

5月15日,由于司令部的情报被截获,张自忠不知道司令部的所在地已经暴露,更不知道军队的进击计划也被泄露,当天下午,仅率领了一千五百多部众的张自忠部队被日军包围在南瓜店周边的沟沿之中,一时无法脱身。

张自忠部队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日军怎么可能放弃打击我军的机会,五六千名援军和数十余架的飞机大炮很快又抵达了此处(此时是16日拂晓时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网络素材)

面对突然而来的增援,即便张自忠及其部众英勇善战、视死如归,也无法突破重围,关键时刻,张自忠发现日军包围圈有一个不起眼的缺口,于是立马带领残余部众朝着缺口突围。

虽然顺利突破防线,不过,张自忠不愿抛弃一众战友们,见敌军紧追不舍,便继续和日军缠斗着。

直到当天下午4时,整个部队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存活,或许张自忠自知无力回天,便拿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了一份简短的报告,托付给马副官,随后再一次宣扬呐喊了自己的想法:

“我力战而死,问心无愧,你们要继续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自忠和敌军激战多时,不幸牺牲”的消息传到重庆后,蒋介石闻此噩耗后心中悲悯,而在得知遗体已经被敌军带走后,蒋介石和第59军38师的师长黄维刚都坐不住了。

“如此英雄之魂,怎么能落入敌军手里?就算是战死我们也要把张总司令的遗体带回来!”

于是,在蒋介石的授意下,黄维刚迅速组建了一支敢死队,趁着夜色端起机枪,悄悄突袭南瓜店。

最终,在付出了近200名战士的生命的重大代价下,张自忠将军的遗骸在方家集处被寻到,张自忠将军的遗骸终于被夺回来了。

可让人惊讶的是,在夺回遗骸、返回总部的时候,日军却下令让飞机停止轰炸剩余的敢死队队员。

战场之上,竟然会因为不伤害敌军将领的遗体,而放弃对敌军开火,可见此人有多么受人敬重,而更让人惊讶的事情,发生在众人恭送张将军灵柩那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自忠将军灵柩)

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人惊讶的事情呢?

【十万军民恭送灵柩,日军驾机抵达上空】

在夺回遗体后,将士们看着眼前将军的遗体,心中顿感悲悯,但大家都明白:不能让总司令暴尸荒野。

于是,经过几日的准备,5月21日张自忠将军的灵柩从快活铺启程,众人准备将其送往重庆好生安葬。

灵柩运送并没有事先公布,可不知为什么消息平白传了出去,整个宜昌的民众都知道了张自忠将军在战场中英勇就义。

于是,沿途恭送灵柩的人越来越多,而全市也下半旗,直到后来,前往吊祭的人数超过了十万人,只不过,一同赶来现场的还有日军的飞机——当时有人见到了日军的飞机飞来,但并没有群众躲避逃散。

我们不知道这一次敌军飞机飞来的目的,但是恭送张自忠灵柩能获得十万军民的送行,足以可见人们对其的尊重,能有这样的魅力和名声,实属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0年5月28日,灵柩被运回重庆,蒋介石、冯玉祥等人早已在码头等候多时了,而蒋介石见到了张自忠的棺材后,抚棺悲泣,令人动容。

而在张自忠将军的祭奠仪式结束之后,蒋介石办公室的桌子上就多了一尊张自忠将军的雕像。

张自忠的夫人李敏慧后来知道了此事,极度悲痛,绝食七日后也随张将军而去了,最终夫妇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如此感人至深的爱国之情,和触动情肠的夫妻之情,我们不会忘记,国家自然更不会忘记。

后来,国家不仅为他建造了纪念碑,还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并于1992年成立了张自忠教育基金会,影响如此深远,可见其人格魅力与卓越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自忠像)

结语:

张自忠将军虽身为国军将领,却有一颗爱国之心;虽身为高级将领,却始终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如此英勇爱国之士,英勇就义,或许也是一种成全。

正如张自忠将军所言,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证明了自己的赤诚与忠心,他确实做到了。

不知如今还有几人记得这些,为国为家燃烧热血的英雄们,但他们值得被我们永远铭记,我们也不应该忘记那些英勇先烈。

参考资料:

期刊《百年潮》:“张自忠: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期刊《时代文学(上半月)》:“以赴死的决心——纪念张自忠将军”

期刊《世纪行》:“张自忠将军殉国始末”

期刊《湖北文史》:“张自忠将军与枣宜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