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王振庸老人已95岁高龄。
有一天,他破旧的小院里迎来了一位客人,这让一直独居的王振庸非常激动。
来访者名叫方军,是一位作家,他为了创作出更优秀真实的作品,他特意寻访了多名老兵。经远近相邻们的介绍,他找到了王振庸。
王振庸,四川安岳县人,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主动参了军,因为他有文化,在部队担任文职工作。1937年10月,随部队出川参加抗日。
王振庸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参加过很多场战役,其中在参加中条山战役时被日军包围,差点牺牲。
1942年,王振庸担任上尉书记官。
在方军的采访下,王振庸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当年烽火连天的年代,他回忆过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聊到兴起时,王振庸还特意回到屋里拿出了一份文件,刚开始方军还不以为然,以为只是一些旧文件而已,谁知他仔细端详之后,不觉大吃一惊。
原来这份文件居然是一份孤本,在全国范围内几乎都已找不见。
它的名字叫作《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也就是所谓的“对日宣战书”,它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这份文件发表于1941年12月9日,由当时民国政府主席林森亲自起笔撰写,它不仅标志着我国正式对日本宣战,更见证了那段中华民族抵御日寇的艰辛历史。
方军仔细看时,原文大致如下:
这时肯定有人会有疑惑,我国全面抗日于1937年已全面爆发,为何发布“对日宣战书”却在1941年。
说到这,无不令人心酸。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虽然我国已全面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但那时那个时候我国国力低下,武器装备落后,尚需其他国家的援助。
要是那时我们宣布对日宣战,日本就可以以交战国的身份,禁止外国的物资和武器装备进入中国。
无奈之下,当时的战争只能被定义为“自卫抗战”,而不是正式宣战。
直到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后,美国正式对日宣战。这时,美国也希望中国对日宣战,形成同盟,共同消灭日军。
正是在那样的背景下,才诞生了《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
那么,王振庸又是如何得到这份文件呢?这与他的意外回乡有关。
1942年,王振庸任职上尉书记官,在他正准备施展拳脚的时候,不幸的消息传来了。
他的父亲去世,妻子病危,急需他回家料理。于是,王振庸从战场上退了下来。
在回乡途中,王振庸无意看到了这份对日宣战书,便随手收藏了起来。因当时抗战还没有结束,所以这份对日宣战书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3年后,抗日战争结束,王振庸也没有再回到部队,这一晃就过去了60余年。
王振庸的事件报道之后,一下子引起了全国关注。尤其是那份《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最为难得。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先后来到王振庸家中,都争相抢着要收藏这份难得的“对日宣战书”。
后来消息传到日本,也吸引了日本博物馆的兴趣,日本国家博物馆的负责人也专程来到王振庸家中,表示要花重金求得那份文件。
王振庸一看是日本人,气的吹胡子瞪眼,最后连门也没有给日本人开。
最后老人权衡之后,没有将那份重要的文件捐给任何一家博物馆,而是留给了儿子。他希望儿子能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也让子孙后代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对此,很多人斥责王振庸格局小了,应当捐给国家博物馆才是,毕竟那份文件的归属属于中国。
但这份文件毕竟陪伴了老人60余年了,情感和情怀早已融入到了生命之中,他想留给自己也无可厚非。
读者们,关于“王振庸收藏的‘对日宣战书’”,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