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吴汉
实习生 陈影
摄影 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从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到东海之滨的浩渺碧波,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之路正在越走越宽广,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美好图景正在变为现实。
11月12日,长江生态文明志愿服务联建共建活动暨“美丽长江•三峡行动”青年志愿宣讲活动在武汉举办。活动现场,三峡集团11名青年代表以情景剧的形式,依次点亮长江流域图。
启动仪式上,环保志愿者开展主题宣讲,生动讲述参与长江大保护的生动实践。
活动由共青团湖北省委指导,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三峡集团团委与全国长江生态文明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联合主办,三峡集团长江环保集团、武汉市志愿者联合会承办。
志愿者在大江南北留下绿色足迹
“从一开始的几个人,到现在数不清的人参与并支持环保公益事业,对于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欣慰,同时也给了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力量。”武汉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城”创始人柯志强,从事环保公益事业20年,致力于开展江河湖泊水资源的保护工作,连续8届当选为“武汉环保大使”。谈及自己的公益之路,他感叹不已。
2003年至2008年,他自费发起了“绿色环保万里行” 环保公益活动,行程8万多公里,走遍大江南北,拍摄环保图片10000多张,沿途中在100多所学校进行过环保图片展出,演讲百余场,向10万余人宣传环保理念。
随后,柯志强又组织“绿色江城”环保志愿者在湖北120所“农村学校”以及“农民工子女学校”中开展了“绿色呐喊”系列环境教育活动,为7万多名“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普及环保知识。
为了让更多的公众关注江河湖泊的生态环境,从2009年至今,柯志强组织“绿色江城”环保志愿者团队开展了“行走江湖”“爱我百湖”“东湖排污口大调查”“保卫府河大调查”等一系列江河湖泊水资源保护行动。
柯志强组织“绿色江城”志愿者团队开展的一系列江河湖泊水资源保护行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守护湖泊生命线”公益项目推出,社会公众对武汉166个湖泊水资源进行调查、监督,推动了江河湖泊问题得以解决。
制作群众看得懂的作品讲环保
“在实际宣传推广中,我们认识到,通过政务新媒体出圈获得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讲述群众听得懂的故事,做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博士徐栋说,团队致力于将推广案例变为“有真话、有态度、有温度、有互动”的宣传作品,再利用政务新媒体积极扩大影响范围。
环保课堂进校园是武汉市生态环境博士志愿服务团打造的生态环境科普品牌,徐栋创办“博士话环保”栏目,目前微博有167多万粉丝,活动现场,徐栋播放《一滴水的奇妙之旅》视频,一滴小水珠和讲解员带着大家从大东湖深隧、北湖污水处理厂、长江湿地,共同开始一段净化、再生和回用之旅。
通过《一滴小水珠的奇妙旅行》讲座,探秘“大东湖深邃之旅”“北湖污水厂的净水之旅”“青山北湖湿地的再生水回用之旅”,呈现武汉“守护东湖绿心水生态治理”的努力与成果,也让“水下森林、水上湿地”的东湖水生态修复工作深入人心,东湖美丽的风光更是不断吸引更多的群众来打卡游览。
十年来,团队累计开展以长江大保护为主题的生态环保科普教育讲座117场,2022年世界湿地大会在武汉举行期间,该视频通过《科普中国》平台全国、全世界介绍武汉守护湿地、助力长江大保护的感人故事。
水清岸绿背后有群“治水人”
三峡集团长江环保集团宣讲员余若曦为大家讲述了治水人推动实施雨污分流的故事。
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作为亚洲第一大城市内湖的汤逊湖,见证了武汉的变迁,更是承载了很多武汉人的童年与成长。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转,汤逊湖也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治水人”,通过分流井将雨污进行分流,紧接着又修建了红旗湖生态净化湿地,一方面用来处理上游污水,另一方面有效改善了周边环境。
通过一系列治理手段,久违的红嘴鸥也重返故地,时而在湖面追逐嬉戏,时而在空中成群盘旋,形成了汤逊湖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们或许是穿着工作服的大保护工人,或许是手持监测仪器的科研人员,又或许是清理河滩的志愿者,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为身边的母亲河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余若曦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治水人”,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为保护长江、保护身边的每一个大小河湖贡献力量,大家都流淌着那份对水的深情与敬畏,共同打赢“碧水保卫战”,绘就美丽武汉治水兴水新画卷。
1450万尾珍稀特有鱼类放流长江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它散落着大自然馈赠的丰富物种,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布区。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宣讲员万琪斯向大家普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并带领大家探寻与长江密切相关的“国宝”生物。
近年来,社会各界一直致力于保护中华鲟,“为什么守护中华鲟特别重要?”他说,“水中国宝”中华鲟作为一种江海洄游物种,是生态环境系统的“吹哨鱼”,“也就是说,它们的野外生存状态,映射了长江-海洋这个大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所以保护中华鲟也变得至关重要。”
他介绍,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机构,正努力突破中华鲟保护的各项技术。从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到子二代中华鲟繁育成功,再到中华鲟保护研究深入基因层面,三峡集团在守护中华鲟的道路上翻过了“三重山”。
30多年来,三峡集团累计放流中华鲟、长江鲟、圆口铜鱼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近1450万尾,不断补充长江中野生种群数量。如今,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鱼类自然生存状态不断好转,长江大保护水环境生态系统治理取得良好成效。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