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每逢灾荒之年必有粥来救难。
粥的神奇就在于很少一点米,就可以熬出好多粥。一碗暖暖的粥,足以让一个人活下去,它让中国的穷苦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灾年。
北京西山脚下,有个小小的村庄——西小营村。那里有一种特别的民俗——立夏粥。每到立夏时节,清晨,全村人都会把各自家中拿来的杂粮放到村口支起的大锅中熬煮。
想那时粥香四溢,大人孩子往来穿梭。村民的欢笑声、孩童的嬉闹声荡漾在初夏暖暖的微风之中。整个小村庄仿佛过年一样。
据说喝了这立夏粥可以祛病延年。能不能祛病倒不讲,单就这食材的庞杂,叫营养丰富肯定不为过。小米、大米、紫米、玉米、高粱、花生、核桃、山药……,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能煮粥的东西都会在这一锅热气腾腾的粥中品尝得到。
粥煮好后,随自己的愿,想盛多少就盛多少。有端回家喝的,也有在现场直接喝的,每个人的嘴里都是甜甜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暖暖的。这就是北京西山脚下的小村庄西小营村的民俗——立夏粥。
那么这个民俗是怎么来的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它又蕴藏着中国人怎样的生存智慧呢?
有人说它起源于明末清初,也有人说它有近百年的历史,还有人说时间并不长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姑且不管它起源于何时,单从这形式上看,就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原始部落时代。人们彼此不分各家各户,众人拾柴,人人出力,一锅分食。也许这就是人们心底里最怀念的美好生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是的,确实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各家各户都拿出自己的杂粮。不管你拿什么,也不管你拿多少,没有人会责怪,重要的是人人都奉献。也许在早年间也会有什么都拿不出来的人家,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也许正是立夏粥的意义——互助。
每个人拿出一点点粮食,那断炊的人家就能就活下来。而当你有余粮的时候,你也会毫不吝惜地把它放入那沸腾的大锅之中,伴着那熊熊的柴火的炙烤,随着那翻滚的清水的扩散和融合,各家各户那一点点杂粮最终变成了一锅味道丰富、香甜可口的立夏粥。这时人类的互助精神早已经高于所谓的祛病延年了。
也许现在的人们生活好了,更在乎的是热闹,更关注的是祛病,很少会意识到这立夏粥当初是为了什么,但人们对这一形式的坚守本身就是对中华互助文化的传承。
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在一步步地蚕食着我们的文化传统。这种农业文明流传下来的互助文化形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随着西小营村的拆迁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还会记得那熊熊的柴火、那热气腾腾的大锅、那一碗碗香甜可口的百家粥吗?也许人们迟早会淡忘的。
那么人们彼此之间的互助是否也会随之而消亡呢?我想它不会的。因为它是人类的普世价值。不论世道如何堕落,它都会深藏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当人类再次面对集体灾难时,它一定会被唤醒。这也许是人类自身的悲哀。我们总是在失去时,才懂得珍惜。但只要灵魂不死,人类就不会灭。
粥,神奇的粥,神奇的立夏粥,神奇的百家粥。
——2018年5月5日立夏老钱写于北京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