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毛主席曾委托周恩来去看望,并且询问陈独秀,是否愿意回来工作,陈独秀说:“守常死了,延年死了,问我年纪大了,能怎么办?”
其实陈独秀晚年大可不必如此凄惨,摆在他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出任国民党劳动部部长,但他狠心拒绝。第二,接受北大时期的好友胡适的邀请去美国,买个小房子安安静静做个利己主义者,但他也拒绝了。第三,接受毛主席的邀请去延安,回到党内工作。
他都没有选,1938年6月,陈独秀坐上一只小船,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回到了老家江津,在这里一直居住到去世,有朋友说,陈独秀的晚年生活拮据,清冷凄惨。
陈独秀回到江津后,先是投奔好友邓仲纯,但是他撬开房门,发现是个小护士开门,小护士得知是陈独秀,马上为他沏茶,不久便说去通知邓仲纯,不料等了半天也没有人。
一天快过去了,小护士回来说,邓仲纯不方便见客,陈独秀气愤不已,他对小护士说,就算我饿死,也不会寄人篱下!
他本想回到江边,结果遇到一个老友说,有个重庆人叫方孝远也在江津,陈独秀一听,他认识啊,以前都是好朋友。结果见到方孝远,方孝远为陈独秀打抱不平,这个邓仲纯竟然忘恩负义,但陈独秀觉得事已至此,不必再麻烦了。
所以在方孝远的帮助下,陈独秀租了一间房子,但是晚上,邓仲纯又来道歉了。
邓仲纯其实心里难受,这都是老婆作怪,他心里还是非常感激陈先生的。一直到了次年的3月,他特意在江津中学对面租下了一个小院,开办起了名为“延年医院”的医疗机构,其目的便是想要以此来弥补自己对陈独秀的那份愧疚之意,并且诚挚地邀请陈独秀到那里去居住。
陈独秀并未推辞,而是带着全家人一同搬了过去。在那个时候,陈独秀的生活状况愈发窘迫起来,面对不断飞涨的物价,他常常陷入囊中羞涩的困境,经济上十分拮据。
陈独秀一家七口人与邓仲纯一家同在一个大锅里吃饭,虽说这样的生活略显紧凑,但一家人聚在一起倒也有着几分欢乐的氛围。然而,日子久了,经济方面的压力主要都落在了邓仲纯的身上,如此一来,邓太太的脸上渐渐显露出了不满的神情。她时不时地会说出一些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话语,这让陈独秀心里觉得特别不舒服。最终,陈独秀无奈之下,只好搬离了“延年医院”。
在好友的帮助下,在《时事新报》担任编辑,每个月有160块钱的稿费,按照当时的物价,160块钱可以在江津买50斤大米,但即便如此,依然不能维持他家里的生活,实在是上有老下有小。
所以很多人就不理解他,完全可以大富大贵,为什么非要回到这个鸟不拉屎的江津呢。
晚年的陈独秀过得孤苦伶仃,身体状况极差,在写作时还会突然晕倒。陈太太见状,立刻带着陈独秀前往重庆治病。陈独秀作为公众人物,一到重庆,许多报纸便争相报道起来。正在延安的毛主席得知陈独秀的生活状况后,马上派人前去慰问。
周恩来曾多次在生活上给予陈独秀照顾,但都被陈独秀婉言谢绝了。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江津死去,享年63岁。临终之际,陈独秀对潘兰珍满怀遗憾地说道,延年和乔年都走了,这些年来,我唯独对不起你啊,你跟着我受苦了,我死可以,就是放心不下你。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也多次缅怀这位曾经的恩师。1953年,毛主席抽空时来到安徽视察,在和安庆书记聊天时突然说起来了这位北大的老师。
毛主席来到安庆后问道:“你们知道陈独秀的家在哪里吗?”傅大章知晓这里有座独秀山,或许是睹物思人,毛主席接着又问:“独秀山是因为陈独秀而得名,还是陈独秀因山得名呢?”
傅大章回答说:“这独秀山几百年了,应该是陈独秀因山起的名字。”他还告诉毛主席,陈独秀有个娃娃过得不好,现在去了窑厂工作,生活艰难,听说把北京的老宅都给卖了……其实就是陈松年。
毛主席得知后,感慨地说道:“哎,何必卖房子呢,生活困难可以照顾嘛。”
随后,根据毛主席“陈独秀的后人有困难可以照顾”的指示,当地政府对陈独秀的后人给予了特殊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