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美股轰然爆跌。
那时,菲茨杰拉德正在北非沙漠里。他后来说,那声音听上去就像遥远虚渺的空谷回音。当时,他理解不了这一事件的重大影响,他更关心自己写不出佳作以及妻子的精神问题。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有一部作品很有名,叫《了不起的盖茨比》。他是上世纪20年代美国“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在大萧条之前约有十年时间,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坛上炙手可热,平均年收入有25000美元,当时教师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299美元。他和妻子挥金如土,纵情享乐。他妻子讲究排场,奢侈无度,生病了要进好医院,女儿要进好学校,就像中国前些年很是赚了些钱的大厂员工一样。
大萧条一来,菲茨杰拉德的黄金时代不再。从大萧条到1940年去世,菲茨杰拉德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充满了挣扎、无助、酒精、疾病、忧郁。他和妻子,一起陷入贫病交加的境地。最后,一个潦倒病死,一个在精神病院遭遇火灾被烧死。
死后,两人被葬在一起。他们的墓碑上镌刻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尾:“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追忆似水年华,是每个盛世繁华过后的保留节目。 这样的戏码,我们看了一出又一出。
从1929年之后,又经历了1949,1966,1978,1991,时钟的巨大指针不停转动,带走了一拨一拨人,和一波一波繁华和浩劫,然后来到了1995年。
这一年,日本是战败的第50个年头。
这年年初,阪神地震夺走了6000多人的生命。这场地震对日本国民冲击巨大,村上春树在他的《东京地下的妖术》中为他们总结出两个阴郁至极的认识:一、我们归根结底生活在不稳定而暴戾的地面上。二、我们的社会体系中好像存在某种错误的东西。
这场大地震,只是糟糕一年的开始。
没多久,一个对日本社会冲击更大的事件发生了。
1995年3月20日,周一早高峰时段,5个乔装打扮的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人员,分别乘上东京地铁线的五趟列车,将两个装有二百毫升液态沙林的塑料袋叠放在地板上,用锐利的伞尖戳破。事件造成乘客及地铁工作人员12人丧生,超过3000名市民被送往医院。
这场无差别的恐怖事件,让整个东京陷入战后最大的混乱状态。
东京地铁毒气事件造成死亡人数虽然远少于阪神大地震,但它从根本上撼动了日本人的精神底盘。
长期以来,日本人一直认为生活在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安全和平的国家,并以此为自豪。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虽然也有各种不如意,但至少是安全的,起码走在任何城市中,不用担心遭遇犯罪。
然而,东京地铁沙林事件让相当多日本人破防了,他们意识到“无差别杀害”可能就发生在日常生活之中。他们感到,一个“天真无邪的时代”已告终结。
这种挥之不去的想法,叠加经济下行的影响,在日本社会投下浓重阴影。
90年代日本,是物质繁荣中迷失的时代。即便收入增加,地价的涨幅更为惊人,普通民众难以负担单位附近的住房,只能在远郊置业,每天花费1-2小时拥挤在满员列车中上下班,还要加班偿还房贷,牺牲健康与时间,带薪休假成了奢望。人们被经济追逐消耗殆尽,回家时孩子早已熟睡,周末只能在疲劳中休息。
获得感逐渐失去,地铁毒气事件成为社会的分水岭,岁月静好一去不复返,未来充满冷峻与灰暗。
获得感的普遍失去,让地铁毒气事件成为日本的一个分水岭事件。
时钟拨到2024年,中国同样面临着经济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我们也逐渐体会到了日本人当年的心境。
发生在近日的这场南方城市无差别撞击杀人事件,带来的震动不亚于当年的日本毒气事件。
这起事件,朝野震动。
此次事件造成35人死亡,许多受重伤者尚在医院,未来死亡人数可能继续攀升。自2001年石家庄爆炸案后,已有多年未见如此严重的伤亡事故。而不同的是,此次事件的凶手并非青年,而是一名年届62岁的老人。虽然年老体衰,但是他不影响驾车冲击人群,造成大面积死伤。
23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汽车普及了。刀枪爆炸物等,可以管制,但是汽车却禁不了。电动汽车比比皆是,这种加速极快的汽车,如果被用来报复社会,是很难防范的。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潜藏在网络上的危险知识让问题更为棘手。
还想指出一点,千万要笼络好年轻又有知识的群体。东京地铁毒气事件中的几个罪犯,就都是理工科背景的年轻精英。
今年国内几起恶性事件,多由五六十岁的中年人所为,虽对社会破坏力相对有限,但若类似情绪蔓延至年轻人群体,后果可能更加严重。
当前一代的年轻人中有相当比例选择不婚不育,若在就业上遭遇挫折,极易陷入心理危机。即使是少数人动摇,也可能成为社会的巨大隐患。
经济低迷、民众困惑,是不容回避的现实。14亿人口中,哪怕万分之一的动摇,也意味着潜在的巨大风险。
只有做贼千日,没有防贼千日。要解决问题,光靠防范远远不够,需要为民众生活提供稳定的出路,为社会怨气找到释放渠道,建立稳固的兜底机制,才是稳定人心的关键。这也正是高层频频强调“底线思维”的深意所在。
广东方面在事后也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社会大局平安稳定,让父老乡亲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防范这类风险,也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报复社会肯定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心理多次掂量升级的结果。在行凶之前,如果他能回想起社会曾给予他的温暖,也许他会踩下刹车,惨案可能得以避免。面对弱小者、失意者,我们是上去搭一把手问候一下,还是冷漠地视而不见甚至落井下石?如果是后者,你就只能把自己的以后人生寄托在好的运气上。
1995年,在上班途中遭地铁毒气事件伤害的一些日本年轻上班族中,许多人虽然口中表达了对犯罪行为的愤怒,但同时也会压低声调加上一句:“对于那些被奥姆真理教吸引的人,我个人并非不能理解他们的心情。”
这低声耳语,恰是社会潜在的不安信号——若这些低语终汇成轰鸣,才是真正的不祥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