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君说
给你5分钟休息时间,
你会做些什么?
泡杯热茶?听一首歌?刷短视频?
或许还能运动?
可别小看这5分钟的运动,
掌握一个小窍门+每天坚持做,
身体就会有神奇的变化:
降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
降低癌症风险、延长寿命……
以上说法并不是信口开河,
多项研究得出结论:
5分钟“运动快充”
能带来许多健康收益!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最新研究:
每天高强度运动5分钟
就帮助降低血压
长期以来,运动被认为是一种帮助人们改善代谢、降低血压的有效途径。但是,许多指南里推荐的“每次30~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让许多体力较差的“懒人”、生活工作繁忙的人望而却步。
那么,如果把运动时长拆分,每天只运动10分钟甚至5分钟,对身体有用吗?
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有一个概念被多次提及——中高强度间歇性运动(VILPA)。
VILPA,指的是每天进行短时间的爆发性高强度活动,每次约1~2分钟。
这里的活动除了常说的跑步、跳绳等运动,也包括一些日常高强度活动,比如:赶公交、大强度的家务劳动、拎着沉重的购物袋走上坡路、遛狗时小跑、与孩子玩高能量消耗的游戏等。
近日,发表于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循环(circulation)》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来自5个国家、超过1.4万名志愿者的健康数据,以研究在一天当中更换一种运动行为与血压之间的关系。
参与者的日常活动被分为六大类,分别为睡眠、久坐、慢走、快走、站立和较剧烈的运动(如跑步、骑车等)。
研究团队经测量数据、模型估算发现:
每天多进行5分钟能提高心率的运动,如VILPA,就能显著降低血压;
每天用20至27分钟较剧烈的运动替代久坐,就可能带来有临床意义的血压降低,并在群体层面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多达28%。
研究者介绍,无论个体的身体状况如何,每天增加短时间的运动,哪怕是早起赶公交车、用爬楼梯代替搭电梯,都能起到类似体育锻炼的效果,对血压控制产生积极影响。
更多研究:
还能帮助减少心血管事件
降低患癌风险
除了有助降血压,每天进行5~1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还能帮助抵御心血管疾病危险,降低患癌风险。
1
一项发表于《柳叶刀-公共卫生》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记录了25000多名42~78岁参与者的运动参数后发现:
每天仅持续5~1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间歇性运动,可急剧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具体来看,与每次进行VILPA不到1分钟的人相比:
每次运动1-3分钟的参与者,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了29%;3-5分钟组下降38%;5-10分钟组下降41%。
2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子刊的一项研究,发现进行间歇高强度活动(VILPA)明显降低了癌症风险。
通过对2万余人的体力活动数据进行分析随访发现:
每天进行3.4分钟的VILPA,可以将总癌症风险降低10%,将与体力活动相关的癌症风险降低14%(包括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14种癌症)。
每天进行4.5分钟,总癌症风险降低17%,将与体力活动相关的癌症风险降低28%。
尽管上述研究多为观察性研究,无法证明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但也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在生活中见缝插针地插入高强度的碎片化运动,也能收获显著的健康效益。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对于上班族等运动场地、时间有限的人,忙碌之时不妨抽空进行5~7分钟“运动快充”,推荐以下动作,按需自选:
开合跳30秒、靠墙蹲30秒、卷腹30秒、踏凳/上台阶30秒、深蹲30秒、平板支撑30秒、原地高抬腿30秒、弓箭步30秒、侧向平板支撑30秒。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中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如果存在这些情况,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或减少运动多休养:
①老年人,尤其是心肺功能较弱的,建议选择更和缓的运动;
②有比较严重的慢性疾病的人,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③本身有骨骼或关节疾病;
④近期生过病,尚处于疾病康复期,比如感冒还没好透。
哪种“运动充电”方式
最适合你?
积累了一定运动基础后,我们更推荐采取多样化的运动方式,并且在能力范围内提升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长。
到底哪种运动方式最适合你?研究人员从不同方面给出了一些“高性价比”的建议。
1
最被低估的“延寿”运动
——挥拍运动
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壁球等。
对于普通人来说,球拍运动是延长寿命的最佳运动之一,且对于男性和女性皆有益。一项涉及9.5万人群样本的研究显示,挥拍运动与男性寿命延长5.7 年有关,与女性寿命延长2.8年有关。
注意事项:
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最长不超过90分钟。建议每周3次,运动能力较强者4~5次。运动强度中等为宜,建议心率控制范围:(220-年龄-静息心率)×0.4-0.6+静息心率。
(*静息心率: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2
最推荐的降压运动
——等长运动
包括靠墙静蹲、平板支撑、臀桥、扎马步、踮脚尖(提踵)等。
虽然所有类型的运动都有助于降低静息收缩压和舒张压,但研究人员观察发现,相较于动态抗阻训练(如举重深蹲)、有氧训练(如跑步)等,等长训练在降压方面的表现更为显著。
注意事项:
以最常用的两个动作为例。
靠墙静蹲:建议每天做3~5组,每次1~3分钟(循序渐进)。大腿与小腿夹角可保持在95度~135度之间。蹲到大腿发酸即可,如有膝关节疼痛问题则不建议。
平板支撑:每次支撑坚持30秒以上,间歇1分钟,每次训练连续不低于 5 次。
3
改善睡眠、提升骨密度
——力量训练
研究发现,对于65岁以下的人来说,力量训练是改善睡眠质量最有效的非药物方法,比跑步、走路等有氧运动、瑜伽等更有效。
同时,力量训练在增加骨密度和保持骨密度方面也很优秀,好于平板支撑、靠墙半蹲这一类等长收缩运动,以及走路、跑步等简单身体活动,可谓一举多得。
注意事项:
可通过自由重量器械训练(如举哑铃、杠铃)、自重训练(如俯卧撑、自重深蹲)、健身器械训练、弹力带训练来进行。
建议针对身体的主要大肌肉群进行每周至少两次的锻炼,间隔两天以上,运动时保持自然呼吸。避免在疲劳、生病期间进行,如果看到呼吸困难、关节肌肉明显不适时停止运动,采取对应措施。
4
体重大、膝关节不好——游泳
游泳在锻炼全身肌肉的同时,可以帮助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和增强心肺功能,对体重大、膝关节不好的人格外友好。
注意事项:
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泳姿,比如蛙泳不适宜患膝关节病和O型腿的人;仰泳不适合肩、踝关节损伤者;自由泳不适宜腰突、腰腿痛患者。
建议每次游泳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每周游泳3次~5次。
5
改善心情,抵御抑郁——跳舞
《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运动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发现运动对于抑郁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其中最为出色的抗抑郁运动是跳舞。
此外,步行、慢跑、瑜伽、力量训练、混合有氧运动以及太极拳也是不错的选择。
综合自新华社、中国循环杂志、科普中国、医食参考、健康有约、CCTV生活圈
图/视觉中国
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