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趣味品是怎么形成的呢?

机制铜元是由印花机铸造而成,而在印花机高速冲压过程中,如果因为机械故障或特殊原因,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特殊铜元。

  1. 阴阳币,也就是所谓的“brockage’,其实就是上一个印好的币没有被及时移出,后一个铜坯进入模圈,就会产生阴阳合面(或合背)铜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单面币。如果机器同时进入两个铜坯,就会产生两个单面币,一个是单“面”,一个是单“背”。单背更加罕见,可能因为龙的一面容易辨认,更容易被挑出来重新回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偏打移位币。这里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由于模圈很浅,有时铜坯没有完全进入模圈,部分露在圈外,那么模具冲压下来时,就会产生图案偏移现象,有时整个铜坯只进去一点点,整个图案只有很小的局部被印在币上,这样的币往往是变形的,一边翘起,也有比较平展的。偏打移位的程度,根据铜坯进入模圈的范围不同或根据模圈故障的程度不同而各不相同。另一种是新铜坯的一角进入模圈,但下面的成品未移走,这时模具冲压下来,于是产生一角有局部图案,但反过来的一面基本没有图案,因为下面是成品铜板,冲击力很小,不足以反压出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叠压币。同样的图案冲压了两次或两次以上,有两种常见情形,一种是由于铜坯未完全进入模圈,因此在第一次冲压后未被抱钳移开、新的铜坯也未能顺利进入模圈,上下模具的冲压就再次印在这枚成品上,有时是整个叠压,有时是局部叠压。第二种情形是抱钳未及时完全把成品币移走,下一枚铜坯进入模圈,压住成品之局部,这时模具冲压下来,在这两个币的边缘就都产生局部叠压和变形,造成很小的局部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复打币,复打币不是在冲压阶段产生的,是在模具雕刻阶段产生的,雕刻机在制作生产用的工作模时,发生颤抖。于是就会在模具上产生重影,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币只有局部复打,或者只有一面复打,另面及整个币其他位置却完好正常的根本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局部反打币。局部反打图案或文字出现在正常币身。比如在“光绪元宝”或“大清铜币”的中间,出现一个龙的尾巴,或者在龙的一面火珠上,出现一个文字或花朵的图案,方向与正常的相反,这就是局部反打。这是由于在高速冲压过程中,铜坯未能及时、准确进入模圈,造成上下模具直接对撞,上下图案中特别突出的局部互相压印在对方模具上,这样在下一个铜坯进入时,就会在正常图案之外,多出来一处或多处反向的局部图案文字,深浅不同。

7.缺口币。所有中国铜元都是正圆形,但有某些铜元却缺掉一块小小的边缘,有的很微弱,不明显,有的缺得很明显,如月牙形.缺口位置都很圆润完整。这不是在流通中被砍掉(所谓“偷铜”),也不是偶然被磕碰掉,更不是铸造时轧掉。这是在最初制造铜饼时,被冲压的板材宽度不够或者偶然移动,造成冲压到了最外边,材料不够圆周,于是产生类似残次铜坯。这类铜坯在滚边工序时应被剔除,但总有遗漏部分随合格产品混入造币厂,有时则是因为检查不严放过。在包装出厂时同样检查不严放过,于是就进入了流通。凡是缺口币,在缺口对应的另一边,边缘应有异样,这是分辨是否冲饼时故障造成的关键,因为流通过程中也会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缺损。不过这类币由于意义不大,一般收藏者不会太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流铜币。严格说机制币里没有流铜,这里是借用古钱浇铸的一个术语来说明这个现象。指的是在币的表面,有些残留的碎铜条、块、片等,有的非常巧合,恰恰附着在某个字体或图案的末尾或旁边.初看起来似乎是与众不同的新版式,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类”飞来横笔"是不正常的,既不是模具雕刻师主观的创造,也不是机械故障产生的疵,而是模具故障的结果,比如说上下模具中某个位置由于质量不好或长期磨损,造成局部崩裂,或残缺一块、一条,于是在压印时就必然在币面产生相应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改制币,外形类似叠压,但不是叠压,因为这类币的两层图案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可能是两个朝代的。这种币不是很多,不是由于机械故障产生,而是由生产者主观制作发行的流通币。目的有三个:一是以最快速度生产当前需要(政治的和经济的)的大面值铜元。比如1933年新疆伪东土政权成立后铸造的“当红钱二十文”就是,基本是以原来的“宣统元宝”或“民国铜元”十文甚至俄罗斯铜戈比碾压后改制。二是以旧有小面值铜元改制新式大面值铜元以牟取暴利。比如1926年前后.四川军阀混战时期大量制作发行小100、小200文铜元,其中有很多是利用湖南嘉禾二十文、四川汉字二十文制作,有的用“光绪元宝当二十”“川”字大清铜币二十文等,一下子面值就增加了十倍、二十倍。三是由于特殊原因,在旧有铜元上加盖文字图案在特定地区使用,比如苏维埃时期,湘鄂西根据地红军在铜元上加盖镰刀斧头图案·抗战时期边区政府在铜元上加盖“陕甘宁”字样,以及军阀混战时期甘肃(一说青海省政府)天水军阀在四川大型200文铜元上加盖“TS”字样等,包括抗战后期江苏常州地区发行的一种加盖面值“兑一分”(或“代一分”)的铜元,也属于这种改制币性质。

6.大片币。这种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铸造时模圈松动,造成铜坯向四周不均匀延展,但两面的图案未受影响,实物尺寸直径比一般的要大一圈,一般在0.1~0.5mm之间。这类币比较常见;二是在流通过程中,特别是铜元贬值严重的时期,私人或某些有势力的组织,利用各种方法,把十文铜元改制成直径达到或接近二十文的尺寸,冒充二十文使用,或者仅仅是有利于他人接受。还有把二十文捶打到五十文尺寸的。推测制作方法,是加热后手工捶打或手摇机压制,成品均不周圆,厚薄不均。2002年以前,很多爱好者碰到这类币往往当作罕见东西,以为是试制样币,花高价购买。同时也出现了造假者乘机制作新的“大片”欺骗爱好者。2002年以后钱币网站开始兴盛,全国各地泉友加强交流,逐步明白了这类“大片”铜元的性质,其实是没有任何收藏价值的私人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合面币。指两面都是有面值的一面或两面都是无面值的一面的币,包括合面、合背币,统称合面币,也叫“双合币”。这类币有三种情形:一是样币,一般都比普通流通币厚重,特别铸造出来做样品,供上级参考或仅仅是试验模具等;二是普通尺寸的,是造币厂领导或员工私自铸造作为趣味品收藏、把玩、牟利或馈赠亲友的.有的专家说是造币厂应赌场之约铸造出来作筹码用的;第三种是由于工人在生产时出错(概率很小),上下模具均使用了面版或背版,铸造出来的币也是普通流通尺寸。无论哪种情形,都很少见,尤其是加厚加重的样币类型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异形趣味铜元的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是工艺研究价值,现代人可以从这些奇形怪状的铜元身上,去观察了解旧时代机制币的工艺历史,工艺方法,吸取经验教训,为今天的钱币铸造服务。其次是独特的审美价值,一正一反,一阴一阳,或者形状上的奇异变化,都可以给收藏者带来独特的审美愉悦,属于一种另类之美。因此这些当年的残次趣味品,还是十分具备收藏投资价值的。尤其是有些保存完好、铸造精美深刻的阴阳版、合面合背、叠压,价格从20世纪80年代的几十元到今天的上万元,跃升很高,比同类正常品价值高几十倍以上。

——文字资料摘取自《中国铜元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