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中山大学迎来百年华诞
百年风华 奋进中大
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
华南师范大学祝福中山大学
100岁生日快乐!
百年锦绣同奋进
桃李芬芳育英才
从风雨飘摇中走来
华师与中大的故事
在这里开篇
赓续百年,世纪华诞
白云山高 珠江水长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
华南最高学府
国立广东大学(后更名为中山大学)
不久后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教育家林砺儒
应时任中大校长许崇清之邀南下
前后担任中山大学教务长兼教授
兼任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校长
1933年离开中大
将广州市立师范学校
改组为勷勤大学师范学院
从此开启我们缘分的序章
抗战时期 国难当前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九载十迁 你辗转四迁
途中多有磨难
但我们仍葆教育文脉
烽火中弦诵不绝
中山大学师生西迁澄江办学
1940年文理学院第四届毕业生在东陂拍摄毕业照
为适应时代变化和国家需要
1951年 中南教育部指令
以广东省文理学院为基础
与中山大学师范学院
私立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
联合组建华南师范学院
我们的历史渊源更深了一层
后来院系调整时期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并入华师
成为华师附中和附小的一部分
以中大托儿所为基础
组建华南师院附属幼儿园
当时合并后的附中和附小校址
就在中大文明路校址
国立中山大学附属中学1938级前进社成立典礼纪念
广东大学文明路校址,即中大文明路校址,当时中大附中附小都在此附近
“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同舟共济的日子里
无数大师学者
在你我之间奔走
授课研究 培育英才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建校初期 林砺儒邀请
中大心理学著名教授高觉敷先生
任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高觉敷后担任教育学系主任
直到抗战迁徙时回中大
高觉敷先生
1953年起
曾任中山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的吴三立教授
在华师中文系任副主任
他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和古典文学方面
造诣极高 治学严谨
校内外皆有口碑
吴三立教授
国内最早翻译《资本论》全本的
华师郭大力教授
和后来任教中大的王亚南教授一起
共同助推《资本论》翻译成果面世
郭大力教授
时任华师地理系主任的
中国“第三代丹霞人”曾昭璇教授
此前便毕业于中山大学
师从著名中国地理学家、教育家吴尚时
曾昭璇和陈国达、吴尚时、黄进等中大教授一起
考察研究丹霞地貌
推动丹霞山成为世界名山
其好友刘南威同样毕业于中大地理系
毕业后在华师任教
曾昭璇(左)与刘南威(右)
长期以来
我们携手共进
在诸多领域并肩前行
同心协力向未来
百年屹立,风华更盛
我们矗立在岭南大地
双双入选“双一流”建设大学
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
湾区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我们用校训明志
从康乐园里 木棉树下
发出我们
矢志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
的铮铮誓言
你勇攀学术高峰
我延续教育火种
催人奋进 润物无声
我们在前行中相互扶持
岭南的四季并不总是分明
但目之所及皆满眼绚烂
我们同在一片湛蓝晴空下
看花开满园 桃李争妍
这是一所具有卓越品格追求的大学
“上下求索 海纳百川”
这是一所具有拼搏奋进精神的大学
“为社会福 为邦家光”
回首百年励精图治
见证世纪中大来时路
展望未来
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再次祝贺中山大学
100周岁生日快乐
愿两校友谊长存
携手共进再谱新篇
小晚已开放投稿通道
期待大家的踊跃投稿
联合策划丨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来源丨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华南师大校史文博馆
文案丨彭骏捷 刘雅乐
摄影丨陈榆斌 刘晓晴
执行编辑丨刘雅乐 姜彦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丨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 水电费丨网费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