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4名郑州的大学生为吃开封灌汤包,晚上7点出发,骑行3个小时抵达开封,引发众多效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11月2日至3日,骑行开封,爆火网络,“青春没有售价,夜骑开封拿下”响彻网络,一时之间“人从众”。清明上河园、万岁山等众多当地景区,纷纷推出大学生免费入园活动,当地政府、志愿者等多方协同,提供安全引导,餐饮热水等服务。随着热点的不断发酵,郑开大道出现拥堵情况,开封共享单车趋于饱和,各方声音纷至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54年之前,开封曾长期是河南省会,后因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且有黄河水患威胁,遂决定迁往郑州。两地相隔不过数十公里,郑州之所以能取而代之,成为省会之选,一则此地为京广、陇海两大铁路交汇处,交通便利;二则郑州在建国初期承接了一批工业项目,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8月5日,河南省政府向中南军政委发出(52)府秘字第77号函,正式提请省会迁址。

文件节录:

鉴于河南省会在开封市,位置偏于全省东部,指导全省工作多方不便;郑州市则为中原交通枢纽,为全省经济中心,将来发展前景尤大,如省会迁往该市,则对全省工作指导及上下联系均甚便利,对该市发展也大有裨益……为此省人民政府第十三次会议暨省协商委员会常驻委员会第十次联席会议一致通过,决定将省会迁往郑州市,并成立省直建筑委员会,在省政府领导下,驻郑州统一进行修建与筹备工作,争取明年即行迁移……

当否,请批示。此致。

1952年8月18日,中南军政委“同意河南省会由开封迁郑州市,并成立省直建筑委员会,驻郑修建,争取明年迁移”。

1952年9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复函,表示“河南省省会拟于1953年由开封市迁移郑州市。经核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10月30~31日,毛泽东主席在兰封县(现为兰考县)、开封市柳园口、郑州市邙山视察黄河,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陪同视察的有公安部部长罗瑞卿、铁道部部长膝代远、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黄敬。

1953年5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还给河南省政府发函,询问“现在是否已开始迁移,预计何时迁移完毕等”。按照计划,省会迁郑应于1953年完成,但同期开始的“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推迟了省会搬迁计划。

1954年2月14日晚7时,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主持召开省委办公会,专题讨论迁郑后的建筑问题。会议认为要先盖好省政府大楼;单位要逐步搬,用过渡办法;高干招待所建到金水河以南,河南日报社放在39区南半部,育英学校和幼儿园放36区。

1954年5月18日,省直机关在郑修建房屋首批任务即将完成,省委成立迁移委员会,确定省委第一副书记杨蔚屏等18人为省直机关迁移委员会委员。之后迁移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省会迁至郑州的准备工作方案》。

1954年6月5日,郑州市欢迎省会迁郑委员会成立,王均智任主任,同日,第一次召开会议,对筹备省会迁郑工作方案的具体贯彻进行了研究。

1954年6月8日,《郑州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欢迎省会迁郑委员会成立》的消息:“为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加强全省工作的领导和全省人民的团结,省会将于今年下半年由汴迁郑,这是全省特别是郑州市人民的一件大喜事。我市为了作好胜利完成省会迁郑这项艰巨繁重而又光荣的任务,经市协商委员会扩大会议通过,成立省会迁郑委员会……”

1954年6月28日至7月3日,郑州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250人。这次会议是郑州历史上第一次召开的由人民普选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选举郑州市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讨论宪法草案;审查决定郑州市人民政府1953年工作总结和1954年施政方针和任务;讨论省会迁郑的筹备工作。

会议听取了省会迁郑委员会副主任张北辰的《关于欢迎省会迁郑的筹备工作方案的报告》,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号召全市人民积极筹备,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欢迎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

1954年8月8日,省委初定省直各单位搬迁时间表。

1954年9月23日,河南省委决定将省直机关分为四个批次进行迁移。第一批在10月6日至9日,共11个单位,1035人;第二批在10月7日至9日,共7个单位,1096人;第三批在10月12日至15日,省军区迁移,共2275人;第四批在10月13日至16日,共18个单位,2015人。到十月底,所有人员将迁移至郑州。

当年7月以前,迁郑的已有省邮电局等3个单位;8月有省银行等3个单位;省委、人事厅、公安厅、政法委、农林厅、财政厅、计委、军区、《河南日报》社、广播电台等35个单位在10月15日至25日搬迁;文委等9个单位拟于1955年上半年迁郑。此外,干部调整本着“从工作出发,适当照顾夫妇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的原则。

1954年9月11日,在“讨论省直搬家”的省委会上,有一条“住房紧张,所有家属和保姆一律不搬”的硬性规定,让许多当事人记忆深刻。

1954年9月23日,中共河南省委发出《关于省直机关迁往郑州工作的指示》。省委要求省直机关各单位在迁郑工作中对干部和群众做好政治工作,要爱护公共财物,做到交好、接好、搬好和管好。

1954年9月2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报告中指出:“第一批建筑工程现已完工。因此,我们决定将河南省人民政府统计局和省邮电管理局于八月份迁至郑州,而省监察委员会、省人民检察署等七个单位将于1954年9月份迁往郑州市的新办公地点。此外,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员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及其办公厅等共计三十二个单位预计在1954年10月中旬迁至郑州市的新址。”第二批迁往郑州的省文委、教育厅、卫生厅和法院等部门的迁移时间,将另行通知。

1954年10月14日,开封市召开大会,欢送省会迁郑。

至10月底,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以及各厅局、省级群众团体全部完成迁郑工作,近7000名干部顺利迁往郑州。同时,中共郑州地委及专区一级机关由荥阳县迁往开封市,办公地址选在省政府大院。

1954年10月30日,郑州正式成为河南省省会。

1954年12月20日,省委决定建立中共河南省直留汴机关临时委员会。包括省政府交通厅总支、文化局总支在内的28个机关留守开封,这些机关除接受省委领导外,并受开封市委领导。

1954年,河南省会迁至郑州后,《河南日报》发表了一篇重要社论。社论指出:“郑州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位于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的交汇处,这对增强省领导机关与全省各地的沟通,提高省领导机关的工作效率,强化对全省工作的指导,以及及时接收中央指示与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都是极为有利的。”因此,将省会迁移至郑州,是为了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逐步推进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要举措,确保在河南省顺利完成国家“141”项工程的建设任务,这一决策完全符合全省人民的利益与期望。

1955年4月,经中央和河南省委批准,1954年10月由荥阳迁到开封的中共郑州地委,正式改名为中共开封地委,全区下辖陈留、开封、通许、兰考等13个县,总人口396.51万人。

2006年11月19日,备受全省人民关注的郑汴城际快速通道--郑开大道正式开通,这标志着郑汴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