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没有被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的建议刷屏?梁永安教授提出“有条件的年轻人可以啃三年的老”,这一观点像一颗深水炸弹,激起了千层浪。这个看似“离经叛道”的建议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中年危机和新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我建议专家退休后晚几年领退休金,缓解下国家压力;有人说:这个世界变了,老子七老八十了还在打工,儿子年纪轻轻的却要啃老,还有一帮孙子指指点点。还有人说:弱弱问一句复旦教授:老的没有可啃的怎么办?

如果“啃老”成了一种时尚,那么朋友圈里晒的不再是旅行照,而是“我在啃老,我骄傲”的宣言。但别急,这里的“啃老”并非你想象中的那样。

梁永安教授解释说,“啃老”并非不劳而获、消极躺平,而是重要的自我探索过程。这意味着,年轻人毕业后无须急于工作,应当趁年轻挖掘兴趣、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体验不同生活方式,建立更宽广的人生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社会人口统计,现在中国18到24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是有史以来最高的。这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理应拥有更高质量、更具创造性的发展。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学历挤压现象较为严重,年轻人选择的质量开始下降,人生的可能性更加逼仄。

那么,梁教授的建议究竟有何深意?他说:“我希望年轻人能够意识到,目前的工作选择空间只是被前一代人建构出来的,这个世界上除了既有的社会分工体系外,还有很多工作选择的‘空白’。年轻人应该尽量避免受限于被规定好的狭窄劳动空间,而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富有活力的增长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起来是不是很理想化?其实不然。梁永安教授强调,这个建议有一定的语境。按照社会人口统计,现在中国18到24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是有史以来最高的。这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理应拥有更高质量、更具创造性的发展。

但这里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条件”。梁永安教授提到,如果家庭的经济条件的确并不适合支持孩子自由探索,更迫切需要获得收入,那么“是否啃老”已经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涉及代际伦理问题、道德问题。这种情况下,他也会建议年轻人先找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开展自我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轻易放弃探索自己的才华点,要努力活到自己的天分上去。” 梁教授的建议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职场的中年危机中,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放慢脚步,给自己一个探索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快速安稳。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于梁永安专家的这一建议,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和批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或许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思考“啃老”这一现象,从中找到对年轻人成长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