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赵晋侯墓地不仅在墓地的独立性方面具有特点,而且墓葬的排序也别具特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

除了113、114号墓位于墓地的东部中间外,这个墓地的墓葬并没有实行左昭右穆的排列方式,而是从北面一排开始自东向西埋葬到32、33号墓,然后又折到中排西端的91、92号墓,之后再折到南排东端1、2号墓,南排又自东向西埋葬到最西端62、63、64号墓,最后又折到北排最西端93、102号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赵晋侯墓地墓葬分布平面图

这样的埋葬顺序和墓位安排不知道是基于哪种制度,但有一点是十分值得注意的,即从中排东端开始埋葬的这种顺序,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兆域形状,但在中排中间位置还发现了一组带有车马坑的墓葬112、138号墓,这两座墓葬是不带墓道的南北向竖穴土坑墓,随葬了3件铜鼎,墓主的身份或认为是未即位而去世的太子夫妇,即嫡长子“伯”的墓葬,比较特殊。

在南排中部的8号墓葬中发现的青铜器铭文显示墓主为晋侯苏,这是北赵晋侯墓地中发现的唯一能与《史记·晋世家》记载的晋侯名字相对应的晋侯——晋献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晋侯苏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晋侯苏鼎铭文

以这个晋侯为基点,根据文献记载的晋侯世系和墓葬的时空坐标,参照各墓葬发现的青铜器铭文,可以推测其他晋侯墓葬的墓主归属,这样就将9组晋侯夫妇墓葬都纳入了晋侯世系,同时也证明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记载的晋侯世系是大致正确的。

有一点疑问就是在8号墓葬中还发现了另一位晋侯的名字,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将这个字释读为“斯”,认为是晋献侯苏的字,这个“斯”字仅见于8号墓出土的青铜簋和壶上,而晋侯苏的名只见于8号墓的青铜鼎和编钟上,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晋侯一名一字的客观反映。但是在晋侯墓地其他青铜器上就没有出现晋侯一名一字的现象,这也是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号墓出土的铜方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铜方壶名文拓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号墓出土的铜方座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铜方座簋铭文拓片

当然如果将晋侯墓地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的晋侯与文献中记载的晋侯名字一一对应的话,就会发现还是存在晋侯名和字可以对应的现象,例如青铜器铭文中的晋侯僰马与文献记载的晋侯福(辐),青铜器铭文中的晋侯对与文献记载的晋侯宜臼,等等,这些实例可以作为旁证,也能讲得过去。

因此,最后的研究结果认为,最早的一组墓葬113、114号墓是晋侯燮父夫妇墓,以下依次是:

9、13号墓主是武侯夫妇,

6、7号墓主是成侯夫妇,

32、33号墓主是厉侯夫妇,

91、92号墓主是靖侯夫妇,

1、2号墓主是僖侯夫妇,

8、13号墓主是献侯夫妇,

62、63、64号墓主是穆侯夫妇,

93、102号墓主是文侯夫妇。

112、138号墓主可能是西周中期的某位太子夫妇,令人不解的是,这一组不带墓道,随葬品数量不多,但有车马坑陪葬的墓葬,为什么埋葬在墓地的中心位置……

晋国

六百年的动荡起伏

尽在

《晋国兴衰六百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尧亭 著

240千字

内文全彩/软精装

三晋出版社

本书由历史学博士谢尧亭先生撰写,以近年来出土的有关晋国的考古实例为主线,如讲故事一般,把历史文献和实物遗存图片连缀起来,讲述了动荡起伏的晋国兴衰六百年,分为“叔虞封唐”“燮父徙晋”“西周时期的晋国”“翼与曲沃”“故绛”“新绛”“三家分晋”“晋国总论”等八个部分,是有关晋国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