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政权在刘备去世后,经过诸葛亮的治理,这才逐渐恢复元气。在那之后,诸葛亮多次北伐,可都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不过诸葛亮频繁施加军事压力,让曹魏十分被动,蜀汉政权就这样稳定了下来。
随着诸葛亮去世,蜀汉内部变得十分不稳,蒋琬费祎等人先后掌权,可他们主政时间都有限。后来,蜀汉政权就落到姜维的身上,作为诸葛亮生前重点培养的接班人,姜维的能力十分出色,他多次北伐给曹魏带来不小的打击。
遗憾的是,姜维的北伐不但没有什么实际进展,反而让蜀汉国力受损,两边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最终,随着司马家主政,向蜀汉发起了总攻,姜维手里虽然还有10万大军,但也无力阻挡强大的魏军,蜀汉被曹魏吞并。
按理说,姜维个人能力极其出色,虽然比不了诸葛亮这样的人,但在同时期,能比姜维更好的人也没有几个。此外,蜀汉灭亡的时候,姜维手里仍然有10万大军,战力依旧很强。蜀汉应该有继续打下去的可能。依托蜀地的天险,再加上姜维的大军,起码能保证不被吃掉,为何姜维还是失败了呢?
其实,姜维的情况与前面主政蜀汉的几位不太一样。首先,姜维在国内并不是独自掌权,这一点就与诸葛亮等人差得太多了。姜维上台的时候,刘禅本人年龄已经不小了,他就具备独自主政的能力。刘禅当了这么多年的傀儡,这个时候要说他完全是一个摆设,那也不可能。朝中没有什么人能制约刘禅,姜维很多决策上,就得不到刘禅的支持,他也根本无法与刘禅对抗。
刘禅还扶持了黄皓控制朝政,黄皓能在国内专权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刘禅在背后撑腰,他可以看成是刘禅的一个代理人。有黄皓等人在背后掣肘,姜维已经无法单独做什么决策,他在北伐期间,就多次由于后方因素,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决策,这也曾导致北伐的失败,给国家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蜀汉灭亡的时候,情况十分相似,姜维掌握着大军,却根本无法掌控总体战局。
他只能负责自己那一片的地方,其他方面姜维就鞭长莫及了,内部本就离散,再加上刘禅黄皓这些人又不懂军事,面对强大的曹魏,蜀汉崩盘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蜀汉覆灭根本原因还是国力孱弱,蜀汉从建国之初,就没有停止过战争,诸葛亮时期虽然主政让国内休息多年,但随后的北伐战争,还是给国内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到了姜维时期,又是连年北伐,这自然会继续削弱蜀汉的国力。
曹魏虽然也是征战不休,但两国本来就有体量差距,曹魏有着雄厚的实力,可以承受这些事情。蜀汉唯一拥有的,就只有相对富庶的巴蜀地区,得到的汉中,也被曹魏迁走了人口,可以供给输血的地方十分有限。曹魏疆域辽阔,更是掌握了中原、河北等最富庶的地盘,这些地方能源源不断为曹魏输血。因此两国相争,曹魏可以失败无数次,蜀汉却承受不起。
当然,蜀汉的失败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孙吴内部的动乱。过去,诸葛亮等人能持续北伐,曹魏被动防御的直接因素,就是吴蜀同盟。一旦曹魏倾尽全力去灭蜀,孙吴就会出击威胁曹魏的南方。南部地区是曹魏的根本,它自然不能放弃,有了孙吴的牵制,蜀汉就能放开去攻击曹魏,也不用担心会受到曹魏的全力打击。
姜维主政的时候,孙吴国内发生了剧变,孙权去世后,孙吴政局不稳。后来,权臣又轮番上台政权,国内发生了多次内战,这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孙吴也已经无力与曹魏相争,等到曹魏灭蜀的时候,孙吴虽然第一时间派兵支援,但由于国力受损,已经无法提供什么支援了。
没有了孙吴的牵制,蜀汉就必须单独承受曹魏的打击,吴蜀两国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对抗,失败就是必然的。姜维虽然没能守住蜀汉的江山,但他已经尽自己的全力去做了,可惜双方的差距实在太大,这个时候恐怕换了其他人,也很难比姜维做得更好了。归根结底,国力的差距实在太大,这不是个人能力能改变的,后世割据蜀地的政权,也都像蜀汉一样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