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听着《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达坂城的姑娘》等欢快、优美的旋律时,我们脑中闪现的是天山雪景、碧绿的草原、清澈的溪流、成群洁白的羊群、还有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幸福笑脸。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新疆,我国西北的重要省份,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但正是这块富饶的国土,在140多年前,差一点就脱离了祖国的怀抱,幸亏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将挺身而出,他力排众议、力挽狂澜,用满腔赤诚的热血收复了这片国土,为华夏子孙保住了166万平方公里的宝贵领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这位霸气的老将,这位可亲可敬的民族英雄,他就是晚清的中兴名臣——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885年),汉族,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四十岁才出道,可谓大器晚成。但他先后参与了晚清时期一系列重大历史活动,其中尤以收复新疆最为耀眼,成为历史美谈。
新疆古称西域,至清乾隆年间始称新疆。公元1878年左宗棠自“阿古柏”手中收复了新疆之后,1882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归还了伊犁地区。于是,左宗棠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他在给朝廷的上奏中说:“新疆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今新从“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复,用“新疆”定为省名,有“故土新归”之意。”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正是定名为新疆省。
公元1864年,陕西和甘肃地区发生回乱,新疆各地豪强趁势而起,出现了割据为王的纷争局面。其中,来自“中亚浩罕汗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建立了“洪福汗国”,盘踞在新疆作威作福、作恶多端;北极熊沙俄亦趁机于1871年占领了新疆伊犁一带。
1873年,左宗棠致信总理衙门,提议武力收复新疆计划。但此举遭到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坚决反对。双方就此爆发了一场空前论战,这就是晚清著名的“海防”“塞防”之争。
李鸿章认为新疆远隔万里,眼下日本人已经入侵台湾,加强海防才是当务之急。左宗棠认为国家领土一寸也不能让,海防要巩固,但新疆必须武力收回。慈禧当然希望二者并举,无奈国库空虚。
从左、李二人的论战基调来看,左宗棠的视野和格局要远远大于李鸿章。所以左宗棠配称战略家,而李鸿章只能算是政治家。
外号“左骡子”的左宗棠性格倔强,脾气暴躁,在朝廷上、下人缘都不好,不像李鸿章那样左右逢源、上通下达。但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性格倔强那是一种执着,脾气暴躁代表着勇武和刚直不阿。反正能耐大的人脾气也都大,可那又何妨!能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拿战绩说话才是硬道理!
这场论战最后以“左骡子”的胜利而告终。但清廷也向左宗棠摊牌了:国库没钱,军费2000万两必须自筹。2000万两啊!这可不是小数字!但倔强的左宗棠毫不畏惧,他四处活动,和民商借,和洋行借……总之,收复新疆的西征军在1876年正式向阿古柏贼军发起攻击,历时三年,到1879年底击败了阿古柏军队,基本上平定了新疆,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赶走了阿古柏,但俄国人还盘踞在伊犁,虎视眈眈。
最终,1881年,清镇府和俄国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俄国人退出伊犁,但清政府还是以割了部分地、赔了不少款来善后。
公元1884年,在左宗棠的建议下,清政府正式建立新疆省。从此新疆一直傲立在祖国的版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