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在中国革命史是有重要的地位。

井冈山三个字代表着刚强、不屈、牺牲和光荣。

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存在了2年零4个月,在巅峰时期面积达7200平方公里,人口达50多万,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在毛泽东带着工农红军到井冈山以前,井冈山的核心地带大小五井人口不到2000,产谷量不达万担,高山丘陵地面积占全境面积的85%,在当时这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乡僻壤。

最初红军不过千把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勉强供应得起。但是朱毛红军会师后,人数接近万人,这么多人每天消耗的粮食就超过万斤。

这个时候粮食成了大问题。

毛泽东也在报告中惊呼“吃饭大难”。除了吃饭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面临着缺乏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缺医少药,缺乏现金等经济问题。

这些经济上的问题一度让根据地的军民惴惴不安,那么毛主席又是如何解决这个严峻的问题?

最开始的时候,红军走过一段弯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期,打土豪筹粮是解决红军部队给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样的方法,在初期获得了部分物资和粮食。

但是这种方法的负面影响就是

部分红军官兵思想里对经济发展不重视。

因此一些部队会实行过左的政策,打下一些地方后,会把商人小贩的货物没收,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也写道

“对城市中等商人的没收和乡村小地方富农的派款,是做得十分厉害的”

在经济上,这样的做法对根据地一带经济发展其实是没有好处的,而且

“把小资产阶级大部分驱到豪绅一边,使他们挂起白带子反对我们”

如果把这种方式当做唯一的经济来源,长此以往必然是无法长久的,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是一种伤害。

这个时候毛泽东展现了他在经济发展上的才能。

首先进行土地革命。农业是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要的命脉,因此毛主席将它放在第一位。而促进农业,

就要先解决土地所有权问题。

根据地内普遍进行了插牌焚契的分田运动,农民土地私有制代替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大量少地没地的穷人分得了土地,他们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促进。《井冈山土地法》颁布后,

整个农村生产力被解放了出来。农民收获得多了,他们更是积极向边界政府交纳公粮。

土地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毛主席还组织根据地干部发动根据地内的妇女参加劳动,组织指战员参与劳动。毛主席本人也多次下田帮助农民收割作物。

鉴于农村缺乏耕具问题,一些地区劳动力不足问题,毛主席组织大家进行劳动换工和农具耕牛互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利措施也事关农业生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指战员和农民兴修水利,修复水坝和水渠。

经过一系列的工作,

1928年的秋天井冈山迎来了大丰收。宁冈县粮食总产量比1927年增长了20%,油、茶也获得了十多年来的大丰收。

农业之外,毛主席领导下的井冈山根据地对工业发展也极为重视。先后开办了被服厂、军械处、印刷厂、造币厂等,这些工厂的出现不仅支持了红军的军需,也丰富了根据地内人民群众的生活所需。

农业、工业之外,井冈山也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

保护工商业,保护中小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首先要求纠正军队中存在过左行为,对于地主兼商人,只能没收封建剥削的部分,商业部分连一个红枣也不能动。对富农筹款也要酌情讲清道理。

其次井冈山废除了国民党统治时一系列苛捐杂税,保护工商业和中小工商业者。1928年1月,毛主席第一次宣布红军“六项注意”

,其中第四条就是“买卖公平”

这些政策调动了根据地和周边地区中小业者积极性,白区的商人也愿意来红区做生意,使得整个根据地区域内商品流通起来,盘活了经济,巩固了红色政权。

其实从大背景来说,井冈山时期是整个大革命失败后,我党重新开始探索革命道路的特殊时期,而毛主席从实际出发,不仅摸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还找到了适合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新路子。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