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史中,西安事变绝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后,国共开启了第二次合作,统一战线对抗日本的入侵,,这才最终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西安事变是由杨虎城和张学良共同发起的,但杨虎城和张学良却也因为这一历史事件而遭到了迫害。

杨虎城全家被杀,而张学良虽然没有被杀,但是却被蒋介石囚禁半生,直到老年时期才得以脱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的张学良,在历经风雨终获自由后,选择移居美国,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但是,没有人感同身受,西安事变究竟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

回忆过往时,他似乎总是选择回避谈论西安事变,甚至不想看到或者听到任何关于西安事变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国外圣诞节,张学良和家人围坐在电视前,他的侄子张闾实也在身侧,但是当调到一个正在讲述西安事变的历史栏目时,张学良罕见的暴怒,他不顾众人阻拦,把电视都扔了。

从那以后,更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提起西安事变。

那么,张学良为何不愿意提起西安事变呢?

或许,是因为西安事变,让他和蒋介石兄弟反目,夺走了他后半生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的转折点

张学良有少帅之名,前半生风光无限,锦衣玉食,结识蒋介石之后,更是一时间风头无两,地位,军权,金钱都有了。

但张学良和蒋介石最大的不同,就是张学良此人有民族大义,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而且日本人就是在张氏父子的手中,夺走了东北,也夺走了张学良的父亲的生命,因此张学良对日本人也是深恶痛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的中国,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外有日寇侵扰,内有军阀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百姓苦不堪言。

1935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共同抵御外敌,保卫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当时国内的政治局势非常错综复杂,军阀林立,国民党又紧咬着共产党不放,这又加大了抗日的难度,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暂时搁置分歧,统一战线,先攘外,在安内。

所以瓦窑堡会议后,毛主席等人就联名给东北军发了一封信,希望能够争取东北军的支持,让东北军和共产党一起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东北军的统帅,张学良在收到信之后,也开始思考,张学良曾多次劝说蒋介石,先搁置矛盾,解决日本人这个大患,但蒋介石却多次决绝,表示攘外必先安内,不同意和共产党和谈。

两个月后,一直得不到正面回复的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迅速得到了国内的积极反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学良见劝说蒋介石无果,于是便自己单独驾机飞抵延安,和周恩来进行了面对面的会谈。

这次会面,彻底坚定了张学良抗日的决心,但是,国共合作的道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期间还发生过多次意外,以至于最后张学良不得不选择兵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6月,国民党陈济棠、李宗仁痛斥日本,两人决定率部北上抗日,这原本是个积极地信号,但没想到,不久之后,广东将领竟然纷纷向南京政府投诚,陈济棠就此垮了台,李宗仁也不得不归顺于蒋介石。

随后,共产国际致电中共,要求中共和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但是蒋介石却始终拒绝和谈。

无奈之下,张学良只能率领东北军和中国共产党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然后,又不断找机会劝说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29日,蒋介石在洛阳龙门的蒋宋别墅大张旗鼓的摆宴席,庆祝自己的生日,张学良应邀而来为蒋介石祝寿。

席间,蒋介石又提起了统一战线,联合抗日的话题,但是没想到,蒋介石话都没听完,就严词拒绝,两人还因此爆发了争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欢而散后,张学良为了大局,并未因此放弃。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依旧多次给蒋介石写信,希望蒋介石考虑清楚,他还希望蒋介石批准自己去前线作战,但是都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的张学良,已经对蒋介石失望透顶,于是他联合杨虎城等众多将领,开始商讨对策,准备逼迫蒋介石就范。

他们打算先把蒋介石请到西安,但是为了打消蒋介石的疑虑,张学良亲自去了趟洛阳,他希望蒋介石能够释放抗日救国会的“七君子”。随后,张学良以内部军心不稳,情势危急为借口,请求蒋介石前往西安,安抚军心。

很快,蒋介石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在12月4日启程去了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场兵谏,半生“囚徒”

张学良和蒋介石到底兄弟一场,不到最后关头,张学良仍旧是下不去手,因此在发动兵谏之前,张学良还在做最后的努力和尝试,希望能够劝说蒋介石。

但是,张学良的苦劝,再次被蒋介石言辞拒绝,不仅如此,蒋介石固执的决定要对共产党发动地六次“围剿”,并决定让中央军接替东北军和西北军来进行第六次“围剿”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蒋介石表示要在12月12日宣布动员令,然后正式开启第六次“围剿”,这一道命令下去,直接击碎了张学良最后的一点念想。

张学良认为,不能再拖了,于是他便和杨虎城等人秘密召开会议,制定了详细的兵谏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日晚,蒋介石邀请张学良和杨虎城等一种高等将领来参加晚宴,宣布了第六次围剿任务。

散会后,张学良和杨虎城开始行动,12日清晨5时,天还黑着,张学良和杨虎城便命令东北军到华清池去捉拿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蒋介石听到动静,预感不妙,然后便从卧室的窗户跳出,准备逃跑,但是,还是被东北军抓到。

当时,张学良和杨虎城已经控制了跟随蒋介石而来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卫立煌、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扣押蒋介石之后,张学良和杨虎城通电全国,发出了“救国八项主张”,当时,中共中央也迅速提出了七项“任务”,拥护张学良、杨虎城的革命行动,并让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前往西安进行谈判,在西安,中共了召集抗日救亡代表大会,以及争取英、美、法三国的谅解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边,蒋介石即便被扣押,仍旧是不愿意统一战线,此时他对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恨意,更是不加掩饰。

而当宋美龄得知这一消息后,急忙跟随自己的哥哥宋子文前往西安拯救蒋介石。西安事变后第10天,宋美龄和宋子文抵达了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多方代表已经悉数到场,开始谈判,周恩来提出了中共和红军的主张和六项要求,要求国民党立即停止剿共,停止内战。

经过几天的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了九项协议,这些协议基本上同意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主张,并承认了共产党红军和苏区的合法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事变到解决,西安事变历时13天,终于圆满解决,而后,蒋介石和宋美龄等人安全离开了西安。

但是没想到的是,张学良没有通知周恩来,就私自来蒋介石前往了南京,当时,蒋介石还假惺惺的向张学良保证,自己会遵守“六项承诺”,并明确表示今后绝不剿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张学良和杨虎城还沉浸在喜悦中,丝毫不知道危险来临。

或许在张学良心中,蒋介石视他为自己的亲兄弟,他即便兵谏,蒋介石也不会对他怎么样。

但是,蒋介石心眼小,为人阴险,有仇必报,又怎么能受得了如此的奇耻大辱。

12月26日,蒋介石抵达南京,但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已经成定居,蒋介石无法改变,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此时此刻,找张学良和杨虎城来泄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学良没想到,他一回到南京,就被蒋介石给扣押了,起初,蒋介石是想杀死张学良的杨虎城的,他派人杀害了杨虎城一家,连小孩和保姆都没放过。

而张学良,如果不是宋美龄再三阻拦,恐怕也难逃一死。

在宋美龄的一再劝说下,蒋介石只能暂时放过张学良,但是他要求张学良写下请罪书,然后,就判了张学良有期徒刑十年。

从此之后,张学良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囚禁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囚禁的日子里,张学良过得非常苦,这和他以往的日子,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多年来,他的囚禁之地换了很多地方,后来,他的妻子赵一荻来到了他的身边照顾他。

不过,两人仍是过着贫苦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抗战胜利后,张学良被转移到了台湾继续幽禁。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原本以为,张学良能够被释放,但没想到,蒋介石在临终时叮嘱自己的儿子蒋经国,不要放虎归山。

于是,蒋经国遵从遗嘱,继续囚禁张学良,直到蒋经国去世之后张学良才重获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4年,张学良选择移居美国,随后的日子里,他逐渐恢复了和外界的联系和交流,开始重新融入社会。

或许是西安事变带给他的“后遗症”太过严重,以至于他此后,再不愿提起西安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张学良的爱国之情,还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在他被囚禁之后,他仍旧关心抗日进程,还多次想方设法的提供帮助。

虽然他被囚禁半生,但在民族大义上,他无可指摘。

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