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马王堆一号汉墓最后一层椁室琳琅珍宝的墓主人辛追究竟是谁?两千多年前高级定制的服装、细密的假发、精致漆器……她的随葬物品又折射出怎样的汉代生活与人文风情?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与湖南博物院、总台湖南总站联合摄制的纪录片《马王堆》,自11月11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18:00档播出,第一集《辛追的盛宴》为你讲述两千多年前辛追夫人精致的日常。
1972年4月18日,马王堆一号汉墓最后一层椁室顶板被开启后的华丽景象,一扫现场考古人员数月工作的疲惫。琳琅满目的随葬物品数量之多、制作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史无前例,而一具前所未有不朽女尸的出土,更成为震惊世界的考古新闻。
一枚刻有“妾辛追”字样印章的出现,让墓主人的身份得到了基本确定,但专家在史书中却找不到任何记载。学界并没有放弃对这位神秘贵妇人身世的探寻,同时,马王堆汉墓的惊世发掘,汇聚了全国各学科顶级学者,成就了中国考古史上多学科、多单位协作研究的科技考古范例。
在湖南博物院的地下,这里平日处于严格封闭状态,有着手术室级别的层流空气净化系统。28个无线大气温湿度监测终端和多方位全天候监测体系,力保保存室内文物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能被及时捕捉应对。这一切努力,为的是延续这具千年不朽尸身的“健康”。
丰富的考古发现和愈发深入全面的研究,让两千多年前的辛追夫人和她的生活日常逐渐有了可考的形象,填补了历史实证的空白。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千余件随葬物品,大多出自辛追棺椁中4个总面积为6.8平方米的边厢里。
这也是专家们第一次见到史书中“井椁”的真实形象,井字形椁室将椁内隔成东南西北四个边厢。
椁室北边厢里精心挑选和摆放的随葬品,展现出轪侯家精致的日常。如果把它们重新排列组合,足以还原出两千多年前的一场盛宴。
这件印花敷彩纱丝绵袍也许是辛追参加盛宴时的着装,虽为丝绵袍,但主体为纱,上身轻盈,外纱上排满的藤蔓状花纹,全凭工匠一笔笔手绘而成。印花敷彩工艺由于制作过程极为费时费工,经过汉代鼎盛之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只在文献中留下“画衣”字样。马王堆印花敷彩纱丝绵袍的面世,证实了文献记载中有关“画衣”的可靠性,也填补了中国纺织史实证的空白。
假发也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在古代,发型与冠戴不仅能为仪容加分,更是一种彰显身份的标志。《周礼·天官》有言:“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假发虽名称型制不同,但只有王后、君夫人这样的贵族女性才有资格佩戴。作为长沙国丞相轪侯夫人的辛追,自然也拥有佩戴假发的权利。千百年前,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观念的影响,假发发源属于稀缺物资,不少权贵也会退而求其次选用黑色丝绵替代,但是经专家验证,“爱美达人”辛追使用的却是如假包换的真人发丝。
盛宴之上,必有饕餮。相比先秦时期,汉代的百姓更有口福,单从饮食方面来讲,无论是食材的丰富程度还是烹饪技艺,都有了长足发展。辛追夫人爱吃也会吃,飞禽走兽、山珍野味、五谷杂粮、蔬菜瓜果,一应俱全。
在她的宴请中,一定能实现大口吃肉的自由。记载随葬器物的遣册上,洋洋洒洒记录了12类,89道菜品,其中不乏大量关于肉食的记载,充分暴露了这位爱美贵妇的“好胃口”。
美食美酒需以美器来伴,这些写着“君幸食”“君幸酒”祝词的餐具,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您吃好喝好”。更通俗的说法是,“喝杯小酒,交个朋友”。辛追用言简意赅又盛情满满的祝词款待宾客,成组精美酒器的背后,是西汉时期“酒以礼成,藏礼于器”的饮食礼仪与生活追求。
11月11日起,纪录片《马王堆》带你穿越千年,揭开马王堆的神秘面纱,感受历史之美、文化之韵。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新媒体编辑:苏威豪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