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被迫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主力转移了,但是还有一些部队和伤病员无法转移,就继续留在了敌后从事游击斗争。当时在党内受到李德等人排挤,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的主席萌生了不跟随队伍长征,留在敌后打游击的想法。

周恩来知道此事后,大吃一惊,当即赶到主席住处,两人进行了彻夜长谈,最终主席改变了初衷,跟随队伍进行长征,在很多近代史学家的观点里,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也是周恩来同志的一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瑞金时期的主席和朱老总

仅仅是一次谈话而已,为何会被拔高到如此程度呢?那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南方敌后战争的残酷与恐怖,留下来的队伍只有1万多人,其中正规军仅独立24师的2000多人,还要照顾多达2.5万余人的伤病员。

此外,他们没有了根据地,失去了粮饷供应,还要躲避敌人的全力围剿,每天都在深山老林中与野兽为伍,吃草根、野菜为生,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这才是真实地打游击,电视剧中那些衣着光鲜,动不动还能去老乡家留宿一宿的游击队员,不过是编剧的臆想罢了。

如此艰苦卓绝的斗争条件,导致了红军大量减员,即使是高级领导人,牺牲率也是惊人的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部分都在战斗中牺牲了。如果主席真的留下了,那么以后的抗战和解放战争很有可能就是另外一番局面。这就是为什么学者们会如此重视总理和主席的这次彻夜深谈。

那么究竟都有哪些领导人在南方游击战争中牺牲了呢?今天就从几篇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作谈起,来简单聊一聊。

方志敏: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

每次读到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我都能想起小学语文老师早读课上领读《可爱的中国》时哽咽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大后,我曾听过无数版本朗诵的《可爱的中国》,每一次我都不能自持,泪花闪动。我也曾不止一次尝试着去想象,方志敏在狱中,昏暗的灯光下,一笔笔写就这篇饱含深情长文时,脸上不由浮现出的温柔神色。

也许他是在留恋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在眷恋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方志敏是红十军的创始人,一手创建了赣东北和闽浙赣苏区根据地,1934年11月,为了分散敌人对中央根据地的围剿,他率部向皖南进军。蒋调动10余万人紧追不舍,并将红十军团团团包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志敏和被俘的我军将士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怀玉山区,已经突出重围的方志敏为了指挥后面部队,又折返而回,最终兵败被俘。同年8月6日,在南昌市英勇就义,年仅36岁。

瞿秋白:

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

这是瞿秋白在狱中写就的名篇《多余的话》中的一句,虽然作者在开篇第一句就自嘲道:“话既然是多余的,又何必说呢?”然而从头到尾细细读来,我却没有觉得有一句是多余的。

尤其是全文最后那句:“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读到这句标标准准的“废话”时,我再也无法压抑自己的情绪,不由地泪奔了。

瞿秋白,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神仙人物啊,能够如此开朗乐观,风轻云淡地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死,这就是老一代共产党人的风骨。鲁迅曾坦言:“自己一生佩服的人很少,但瞿秋白绝对算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瞿秋白和妻子

在我党的历史上,瞿秋白是一位无法绕过的重量级人物,他早在1922年就已经入党,并且先后担任过政治局委员、教育部部长等高级职务。当年国民政府曾经颁布过通缉令,其中瞿秋白和周恩来的奖赏都是2万,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瞿秋白的身体一直不好,有严重的肺结核,按说是不合适打游击的,然而博古却坚持让他留在了敌后。

1935年2月,部队在福建长汀县被围,瞿秋白当时已经是重病无法行动,最终在担架上被俘。

被俘之初,瞿秋白化名林祺祥,称自己是学医的学生,被红军强迫抓到瑞金苏区从事军医工作。敌人对此倒没有过多怀疑,毕竟瞿秋白看起来文质彬彬,瘦弱单薄,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能上战场的士兵。

此时狱外,鲁迅等人也在全力组织着营救,可就在此时,陡变突生,由于叛徒的出卖,瞿秋白的真实身份曝光。敌人大喜过望,当时看守他的是宋希濂部。

宋希濂对瞿秋白的文采和人品很是仰慕,倒是也没有为难过他,甚至还开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只要“归顺”,不需要出面反对共产党,就可以出任大学教授,过他一直想要的文士生活。

瞿秋白对此未加理会,只是淡淡地说:“我是不会去做一名出卖灵魂的智者的。”

1935年6月18日,眼看劝降无望的敌人,把瞿秋白押赴刑场。路过中山公园时候,敌人示意他停下来拍个遗照,想要拍下他惊慌失措的样子,从而在报纸上大肆宣扬。

瞿秋白仿佛看透了敌人的想法,他缓缓站住,背手挺胸,微笑着注视前方,为这个他眷恋的世界留下了最后的一张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拍照后,瞿秋白继续缓步前行,当走到罗汉岭时,瞿秋白四下环视一番,满意的点点头道:“此处山清水秀,当做埋骨之所,甚好,甚好!”说完,他盘膝坐下,缓缓闭上了双眼。

罪恶的枪声响起,一颗子弹穿过他的心脏,瞿秋白英勇就义,年仅36岁。

山谷中,还回荡着他牺牲前激昂的《国际歌》歌声: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个歌词,还是他当年所译,今天,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理想和誓言。

刘伯坚:

今天的人们,不知道还有几个知道刘伯坚这个名字,但是应该有不少人都听过这首慷慨悲壮的小诗《带镣行》吧。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刘伯坚的经历是很传奇的,值得我们好好写一写。

他是四川人,从小就聪明好学,才华出众,才20出头就闻名于川北高原,当时的府尹甚至要任命他为县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坚

志向高远的刘伯坚拒绝了,他赴法勤工俭学,在巴黎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和周恩来、赵世炎等人组成了旅欧共青团,并转为共产党员。

随后他来到莫斯科继续学习,还成为了中共旅莫支部书记。1926年,冯玉祥来到苏联“求援”,十分欣赏刘伯坚,并邀请他去西北军出任政治部副部长。

刘伯坚答应了下来,他在西北军的工作卓有成效,甚至还通过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将一支部队从军阀阵营中分离出来。

可惜刘伯坚对西北军的改造只持续了不到一年时间,1927年夏,冯玉祥受到蒋的拉拢,同共产党分道扬镳,而刘伯坚等共产党员也被“礼送”出了队伍。

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九个月,刘伯坚在西北军中埋下了共产主义的种子,之后的岁月里,西北军先后发动了宁都暴动、西安事变等,淮海战役中,西北军的最后一部还在张克侠等人的带领下起义,这都和刘伯坚当年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回到我党的刘伯坚,深受中央器重,又将其和刘伯承等人一起送到伏龙芝军校深造学习。1930年学成归国,他担任了军委秘书长、红军党校政治部主任等要职。

这一段时间里,刘伯坚做了一件大事,他竟然策反了前来围剿红军的西北军第二十六路军,将其编为红五军团,并担任该军团政治部主任。

刘伯坚实在可以说是我军最顶尖的政工人才,他的政治工作深入扎实,直中要害,也成了敌人的心腹大患。

长征时,刘伯坚被留下担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突围时,刘伯坚不幸腿部中弹被俘,在狱中坚贞不屈,在遗书中,他给自己的一生作了一句话的总结:“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坚和王叔振

临行前一刻,他给妻子王叔振留下了一封遗书,告诫她一定要坚持革命,并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可惜他并不知道,此时的妻子也在不久前被敌人杀害,孩子成了孤儿。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党并没有忘记烈士遗孤,刘伯坚的大儿子刘虎生,由国家抚育长大,并赴苏联深造学习,归国后长期从事重要技术职务,退休后还出任中国华联汽车公司董事长。

除了以上三位高级干部,在南方从事游击斗争牺牲的其他高级领导人还有很多,比如当时的政治局常委,中央政府副主席项英;再比如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还有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贺昌;主席的三弟,时任红军独立师师长的毛泽覃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

真正扛下来的高级干部为数很少,其中就有后来的共和国开国元帅,当时的江西军区司令员陈毅,即使是陈毅,也是九死一生,甚至还写下了“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样听起来有些像绝命诗的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四军四个女神枪手

这就是当年留在瑞金苏区队伍的真实状况,然而即使条件如此艰苦,这些有着坚定信仰的共产党人也没有选择放弃,他们一点点地奋斗,壮大,最终建立了新四军,始终坚持斗争,在南方和当年的红军主力,后来的八路军交相辉映,互为倚仗,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