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年年说春节的味道变淡了,但是春节仍然是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这项有着四千年历史的节日,成为了中国人团圆最好的寄托。春节的习俗很多,其中最受小孩欢迎的,大概就是发压岁钱的那个时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压岁钱作为一种伴随春节而生的习俗,同样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时,当时被称为压胜钱。不过汉朝时期的压岁钱,是一种有着辟邪象征的钱币,上面一般会有一些祝福的语句,另外还会刻一些龙凤等吉祥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唐宋时期,压岁钱逐渐用可以流通的货币取代。不过仍然还是对钱币进行了装饰加工,因为一般都是给铜钱,所以会用红色的绳子串上。从宋朝开始,给小孩儿压岁钱就作为一种春节习俗被接纳。

当时在整个春节期间,长辈都会给晚辈压岁钱,一般会放在床脚,孩子在讨要红包时,也会向长辈敬礼或者跪拜,在中国的一些地区现在也还在沿用这个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清年间直到民国,都还是用铜钱作为压岁钱,给的数额也是非常小的。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经济不好,甚至在一些时期只能给一些糖果作为象征。不过即便如此,压岁钱也还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给压岁钱本来的意思就是希望孩子能够远离灾祸嘛。

不过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习俗,随着近些年春节的到来,却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多谈论的一件事,原因也很简单,现在给的金额似乎有点多了。在今天,一般过年给的压岁钱基本都是在几百元不等,最后总计给的压岁钱可能有几千元甚至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最后总计可能上千元的红包,会不会成为一种负担呢?其实,很多人在心里面对其都是反感的,虽然在经济上是不会成为大多数人的负担,可是心理上,人们因为攀比心理,既会参与发大额红包,却又会对发大额红包感到有压力,也是一种无形的负担。

在一些农村地区,倘若去拜访那些经济来源较少的老人,而去拜访的人中,孩子比较多的话,老人也会碍于面子给出起码50元一人的压岁钱。这对于这些老人来说,就是确确实实的负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您觉得笔者的文章写得还行的话,就请为笔者的文章点个赞吧,您的举手之劳,对笔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