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男子在贵州大山支教,21年后重返旧地,发现自己有一个儿子
牛魔王与芭蕉扇
2024-11-12 16:39江西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徐长河站在家里的阳台上,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作为一名刚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到贵州的山区支教。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他对教育公平的深刻理解和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他清楚地记得大学期间参加支教活动时,那些渴望知识却缺乏教育资源的孩子们渴望的眼神,那一幕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父亲徐明强压抑着内心的不安,语气中透着几分骄傲:"儿子,你有理想很好,但要照顾好自己。山区条件艰苦,不比城市里。"
母亲则默默地为他准备行李,絮絮叨叨地塞进各种干粮和换洗衣物,眼中闪烁着泪光。她知道儿子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尽管不舍,但还是选择了全力支持。
徐长河轻轻握住母亲的手,温声安慰:"妈,我会注意身体的。这是我的梦想,我想为山区的孩子们做点什么。"他的声音坚定而柔和,透露出一个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行李虽然不多,但装载着满满的理想和期待,以及父母深深的祝福和牵挂。
抵达和古村的那一天,天空正下着细雨,凉风习习,徐长河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他走下车,看到村子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四周被葱郁的树木和稻田包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芳香。
村民们正在忙碌,看到他这个外来者,目光中透出些许好奇和警惕。就在他犹豫的时候,村长杨福走了过来,脸上挂着和善的微笑,主动伸出手来:“欢迎你,徐老师!我就是杨福,村里的村长,今天我们会好好接待你!”
徐长河握住杨福的手,感受到一股温暖。“谢谢您,杨村长。我很期待能在这里工作。”话音刚落,村长就热情地领他走向村委会,沿途介绍着村里的风俗和习惯。
在村委会,徐长河见到了钟书林,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教师。他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钟书林一见到徐长河,便亲切地说:“小伙子,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大家庭。这里的孩子们很需要你这样的老师。”
不远处,村里的小孩们也好奇地围了过来,偷偷打量这位新来的老师。就在这时,一个身材娇小、面容清秀的女孩走了过来,她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认真与期待。徐长河注意到,女孩就是钟书林的孙女柳思竹。
02
她微微一笑,轻声说道:“徐老师,我很高兴你能来这里。”这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徐长河的心中泛起一阵暖意,他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熟悉感,仿佛自己在这里并不是一个陌生人。
夕阳的余晖洒在院子里,柳思竹正在帮钟书林准备晚餐。当徐长河被钟书林领进家时,两人的目光不经意间相遇,那一瞬间仿佛时间静止。
柳思竹手中的菜刀微微一顿,徐长河也不自觉地驻足。这种奇异的熟悉感如同一缕轻烟,笼罩在他们之间,让人难以捉摸。
徐长河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牵引,仿佛在柳思竹的眼中看到了某种熟悉的影子。她虽然年轻,但眼神里藏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与睿智。两人都有意无意地多看了对方几眼,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默契在悄然生长。
钟书林忙着准备晚餐,浑然不觉两人之间流动的微妙情愫。
"今晚留下吃饭吧,徐老师。"钟书林热情地邀请,"思竹做得一手好菜。"柳思竹微微低头,脸颊浮现出一抹浅浅的红晕。徐长河注意到她修长的手指,白皙的肌肤上有几道细细的刀痕,透露出日常劳作的痕迹。
在教学中,徐长河尝试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他常常将抽象的知识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数学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让语文成为表达内心情感的桥梁。
村民们对这位年轻的支教老师也越来越信任。徐长河不仅仅是一名教师,更是村里的一份子。农忙时节,他总是主动帮助村民们干活。
有时是帮老人们搬运农具,有时是为村里的孩子们修理自行车,这些细小的举动让村民们感受到他的真诚。杨村长常说:"这个徐老师不像外来人,更像我们村里的孩子。"
渐渐地,徐长河开始了解这个村庄的每一个角落,认识了每一个村民。他知道哪家的孩子学习特别用功,哪家的老人身体不太好,哪个家庭生活比较困难。这种对村庄的深入了解,让他的教育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人性化。他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追上进度。
03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和古村的宁静,徐长河正忙着在教室里为孩子们准备第二天的课程。忽然,窗外雷声轰鸣,电闪雷鸣,雨点如同倾盆而下,拍打着屋顶,发出阵阵震耳欲聋的声响。
教室里的孩子们惊慌失措,有的吓得哭泣,有的则用手捂住耳朵,纷纷朝窗外望去。徐长河赶紧安慰他们:“别怕,雨很快就会停的,大家可以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下。”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了轻微的敲门声。徐长河打开门,竟然看到柳思竹站在门外,雨水湿透了她的衣衫,脸庞因寒风而微微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