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一鸣 实习记者/王涓婷 饶富英
编辑/杨宝璐
硕博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
拥有培养硕士生的资格,是一所学院想要改称“大学”的基本条件之一。依据教育部官网信息,从“学院”到“大学”的更名,要满足“一般至少应具有10个硕士点,并且有5届以上硕士毕业生”的要求。
2024年7月3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显示,2024年,全国共新增83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与2022年公布的全国18442个硕博授权点相比,数量增长了15%。
根据教育部要求,大部分院校要想增设研究生教学点,需要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审核通过。而对于政府来说,学位授权审核,也是对教育事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机制。这场三年一次的学位授权审核,成为一场所有人需要全力以赴的“大考”。
“申硕”与“改大”
“保3,争4,望5!”这是肇庆学院在2024年1月28日召开的硕士学位点申报工作推进会上提出的“申硕”目标。
2024年7月3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公示》中新增的19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里,肇庆学院占了6个,超额完成目标。在三年前的上一次申请中,肇庆学院首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得了3个新增硕士点指标。“改大申博”——改称大学并申请博士点——肇庆学院将学校的发展大计总结为这四个字。
截至2024年6月20日,全国共有本科学校1308所,以“学院”冠名的共793所。在本次研究生学位点授权中,共有655所高校成功申请到新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其中,像肇庆学院这样,非"985""211""双一流"的普通院校占据了较大部分。
“拥有硕博点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方便学校吸引高层次师资人才,提高生源质量,丰富资金来源,也有助于和地方开展各项合作。”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解释,他作为学科小组成员参与了此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各高校之所以把研究生培养作为整体学校办学的重中之重来努力,就是因为在若干学科具有硕博点之后,这个学校的身价、地位、声望都会得到提升。”
正因如此,“申硕”和“改大”成为了学院谋求发展的指标性要求。据北青深一度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有包括合肥学院、长沙学院在内的约30所院校,将创建或更名大学,列入了自己的“十四五”发展规划。
“总体来看,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政策,对于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都加大了对专业学位的认识力度。”陈洪捷教授介绍称,“因此在学位点的申请和审核上,显然也会配合国家的宏观政策的指引。”
冲击“三年一考”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大规模建设,一方面始于政府部门的政策牵引,另一方面源自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原始动力。陈洪捷在研究中指出,研究生教育具有上位和下位两层功能。上位功能主要指研究生教育对国家在人才支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贡献,而下位功能主要指研究生教育对院校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
从2017年开始,教育部学位委员会每3年开展一次新增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对于有计划申请设点的高校来说,这是一场三年一届的重要赛事。在历次参与学位点授权审核工作的过程中,陈洪捷能感受到,每所申报的院校,都会为这项工作付出巨大努力。
“一所学校想要发展,除了本科教学以外,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授予权,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浙大城市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副院长王硕苹说。
对于院校来说,申报工作并不简单。王硕苹介绍,为了申报教育部学位办组织的2020年度新增硕博点审核工作,院系从2018年就开始着手准备。在当时,她所在的浙大城市学院还没有硕士点。
2020年6月,浙大城市学院提出的目标是计划到2030年要跻身全国高校百强。据浙江在线报道,杭州市政府表示,要在十年内,为学校提供100亿元发展经费。而这所学校,2020年1月才刚刚获批由独立学院转设“升格”为公办本科高校。
王硕苹介绍,当时学校的学科处牵头组织,根据学科力量的评估,计划申报电子信息、土木水利以及设计三个学科的硕士点。每个计划申报的硕士点要列出三个及以上的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要有五位骨干教师,每位骨干教师要有相应的学术成果。
此次硕博点授权工作,王硕苹主要参与的是应用统计专业的硕士点申报。
学校官网显示,2020年6月,学科处就发布了关于开展新一轮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准备工作的通知。王硕苹说,2021年,学院安排了一个工作专班,由学院领导带领几位骨干教师和学科秘书一同研究,列出当前的条件与指标之间还有哪些差距,在接下来的两三年中要怎样努力。“比如说,每个列出的骨干教师的科研成果有多少,如果不够,要怎样再多争取一些论文或专利。”
在申报材料完成后,省教育厅和学位办会组织专家评审进行“初筛”,然后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并由国家学位办进行实地考察和评审。
在2024年的申报工作中,浙大城市学院共申请新增专业硕士学位11个,获批8个。在“十年创百强”的计划中,他们更近了一步。
增设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工作,不止由高校主体推动。地方政府也在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下,相应推出政策及发展规划。
以肇庆学院所在的广东省为例。2018年,广东实施“冲补强”计划。在这项计划中,肇庆学院作为肇庆市唯一公办本科高校,被列入“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的名单中。该计划旨在改善广东省内高等教育资源质量区域不均衡的问题,提升资源较弱地区高校的高等教育水平。让这些高校具备研究生招生资格,获得硕士点,就是计划的具体指标。
在政策执行中,高校也会获得相应资金,用于硕博点建设工作。据广东省教育厅公示信息,2024年,肇庆学院获得7579万元资金支持,该年度,“冲补强”计划共拟安排42.5亿元资金,支持35所高校完成方案相应的建设计划。
专硕规模不断扩大
硕士点的增设势必带来研究生的扩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迎来"人均硕士时代"。自2016年起,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学位授权审核动态调整制度,学位授权点不再“终身有效”,硕博点不仅会增设,也会因为专项评估不合格被撤销,或者在高校和地方的考量下被优化。据澎湃新闻统计,上一轮的学位授权审核通过了1657个硕博点,但经过4年的调整,2017年到2021年,学位点净增数量是1136个。
专业硕士的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普通高校实现等级跃升。从外部指标上看,政策执行中,牵动的利益相关方都获得了预期的结果。
在这次学位授权审核中,新增10个及以上学位点的高校共46所,莆田学院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该校领导还曾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更名莆田大学,拿下博士点”。
莆田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在今年获批增设硕士点。该专业的一名学生告诉北青深一度,其专业过往毕业论文都是写心得体会,在毕业标准的要求上,“更主要看的还是上台展演”。但从去年毕业生开始,毕业论文要求提高,很多人的论文被抽查为不合格。据她了解,最后,本专业有不少人需要二辩,还有两人延毕。“老师们也挺慌的,最后只能和学生一起把论文改了又改,尽量达到毕业要求。”
该学校一位老师也向北青深一度坦言,招收更多的研究生,也是大学覆盖运营成本,负担教师工资,维持有效运转的必要举措之一。北青深一度查询了高校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现,许多高校都在硕士点刚刚获批增设后的第一年,就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而对比2021年获批新增的硕士点招生状况,普遍于2023年才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新生。有相应专业教师解释称,在硕士点获批增设后,还有一系列工作要做,往往不会很快招生。过去的几批新增学位中,一个硕士点往往会在获批增设后的2-3年内才开始招生。
“学历贬值”,这是部分学者的另一重担忧。硕士生们愈加内卷的就业现状背后,是人才供需关系的不平衡。
陈洪捷认为,其原因重点不在于硕士生太多,而在于硕士生培养的类型和结构上没有完全适应。“学术性硕士、博士点,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数量不少了。但社会在发展需求上,消化不了这么多学术性人才,特别是在硕士层次。所以现在学术性硕士在数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压缩,而要转向发展专业硕士。”
教育部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去年底举办的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座谈推进会上,教育部提出,要在3年内培养一批厚基础、实战型、能集中解决企业最急迫技术难题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并将加快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优化学科专业的区域布局。从增量建设到存量建设,这是研究生教育正在解决的新课题。
实用人才在哪里
高校被准许设立硕士点后,还会面对国务院学位办定期的专项评估。而最能衡量一个硕士点质量的,还是其毕业生在生产一线的专业表现。在2024年1月下发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总体要求》中也提到:“在推荐新增单位时充分考虑省内布局,严控就业状况不佳、现有支撑条件不足的单位申请新增学位授予单位。”
但据陈洪捷的观察,在产教融合这方面,很多专业还没有从现有的学术性人才的培养道路中脱离出来,探索出一条成熟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方向上,我们的教育体制还面临着多项挑战。”陈洪捷说,其中第一是学校教师在职业履历上更多由学术体制培养而成,不熟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其二是学校与实践领域的联系不够,教育者不了解行业的实时发展与需求。
他总结称,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学校与企业共享工业技术文化,因而产教融合较容易真正实现。而在非工业国家或后发工业化国家,其学校教育往往更偏向于学术文化。“教育不是面向产业去培养,而是追求学术性。”
王硕苹称,在评审中,产教融合是会被着重考量的方面。她介绍,相应地,该学院在课程设置上,会设置几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授课的专业课;在毕业要求上,以电子信息专硕为例,会要求无工作经验的学生参与一年以上校外实践基地的专业实践。
王硕苹同样也提到,杭州的地理位置也为学院发展产教融合提供了便利。“这里的互联网企业比较多,对人的需求也是实实在在的。如果你培养的学生能马上进到企业去解决他们一些真实的问题,肯定是受欢迎的。”
在培养专业硕士和应用型人才这项事业上,增设硕士点只是措施之一。陈洪捷认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其关键是“工业化”。对于专业硕士培养的发展前景,他指出,要想避免专业硕士的教育和培养陷入“既不学术,也不技术”的窠臼,还应该在政策制定上,为应用型高校制定出一套相对独立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且让企业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如果政策制定还是把学术文化,而非工业技术文化作为基点出发,那么在政策的指挥棒下,院校还是会跟着学术文化来回走。”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你需要这家严肃新闻媒体
被恶意“仅退款”的电商,决定敲开“羊毛党”家门“差评”这门生意,被篡改与被塑造的成为一名保洁员:一个二本女生“向外走”的人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