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来临。

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提出将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从2024年开始,中央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这也意味着,将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隐性债务”?

财政专家普遍将隐性债务定义为,地方政府在法定债务预算之外,直接或间接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

中央财经大学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介绍,财政有限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会选择由城投公司等其他融资平台进行非直接政府渠道的融资,并由平台公司承担一些地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类由平台公司借款产生的债务并没有被列入政府的正式预算体系,因此被称为“隐性债务”。

据统计,2023年末,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问题在于,隐性债务利率水平较高,年利率一般在7%、8%以上,显性债务的年利率则在3%左右。

防范化解风险,是本次10万亿化债新政的直接目的。 本轮化债政策的主要目标在于防范近两年内针对城投债等隐性债务领域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违约风险。“地方债务风险,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金融安全,这也体现出此次化债新政的必要与及时。”温来成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化债并非是印钱还债。

“化债”是将隐性债务转化成显性债务,但并不是说国家给地方政府一大笔钱去“还债”,把以前的债务一笔勾销。而是通过发行地方债和地方专项债的一些举措,筹措资金来进行债务置换,这个置换不是简单地印钱,实际上是通过金融市场来筹措资金。置换之后,用于地方国民经济急需的一些环节里,起到经济扩张盘活的效应,因此不能等同于印钱。

化债政策出台,老百姓如何受益?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目前的这次化债方案,一是为地方政府进行了减负,二是为地方政府的功能恢复提供了基本前提,第三个很重要的就是为地方政府扩张性的政策提供了资金空间。这些东西都会与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

只有地方政府的资金到位后,才能进行一些民生工程的建设,才能够对我们9月26日部署的一系列增量政策,提供积极的财政支持。下一步会围绕五个方面,对于我们企业和居民产生直接的效应。

“当然,同时我们还会看到,由于这一次化债方案,直接使原来承担隐性债务的一些企业和个体,能够快速获得资金,而不会出现一些违约现象,也能够使资金的运转、企业的经营恢复到正常的状况,这当然也会利于就业,有利于我们老百姓各种收入的恢复,也会起到一个间接的促进作用,所以这也可以看作对大家持续获利的一个政策举措。”刘元春说。

在房地产领域,本次化债政策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存量债务的化解,和房地产关系较大。

“最近几年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锐减,自然造成了地方政府偿债资金的萎缩,也导致一些债务问题的放大。此次6万亿的债务限额增加,较好对冲了最近几年土地出让金明显不足的问题。后续一些地方债的发行也会有更大的空间。预计闲置土地化解的专项债政策会加快推出,其有助于后续收储闲置安置房用地、房企未开工用地、房企未销售的现房项目等,这都有助于加快推进以购代建等工作的开展”,严跃进表示。

对银行业而言,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表示,化债政策总体上有利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银行受益于扩表动能增强和资产质量改善。具体来看,资产扩张动能受益于地方政府压力减轻后发展活力增强,以及风险权重下降对资本的节约,测算可节约银行业核心一级资本8136亿元。在息差方面,测算对息差的累计负向影响14.7bp,2024~2028年分别为4.6bp、4.2bp、3.9bp、1.0bp和1.0bp。而在银行资产质量方面,测算本轮置换可通过相关拨备的释放带来信用成本节约3270亿元,对2024~2026年行业利润每年支撑3.9%、2027~2028年每年支撑1.1%。

(大众新闻记者 胡羽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