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湘雅首任院长,71岁被关牛棚,总理亲自营救,88岁高龄入党!国立湘雅首任院长,71岁被关牛棚,总理亲自营救,88岁高龄入党,终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1/引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起近代中国的医学教育,位于湖南长沙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肯定是要大书一笔的。湘雅医学院是我国较早按照现代医学教育的规范开始进行本科教育的一所医学院,可以这样说,湘雅人写就了半部中国西医史。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湘雅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医学专家。比如,中国免疫学开拓者、微生物学先行者,首次成功分离出“沙眼衣原体”(该病毒也因此被称为“汤氏病毒”),有“衣原体之父”之称的汤飞凡;中国神经病学奠基人,中国神经科鼻祖黄友岐;国际首次成功用鸡胚培养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的谢少文;1933年于国内首创心电图学,中国心电图学创始人王肇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就是今天老黄要给你介绍的这位医学专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毕生致力于临床医学、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工作,国立湘医学院首任院长的张孝骞。

张孝骞是湖南长沙人,1897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之家。张孝骞6岁入学,先后在私塾、长沙明德学校及益阳信义中学读书,其后毕业于长沙长郡中学。并于1914年9月,考入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

2/湘雅医学专门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前身,由曾经留学英、美的湖南人颜福庆与其雅礼医院的美籍同事胡美共同筹办,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新式医科大学之一。

后来,他们找到湖南省督都谭延闿,决定以湖南省政府的名义与美国雅礼协会在长沙创办一所新式医科大学。随即,双方草签了合作创办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契约,并成立了由双方人士组成的学校管理机构,即湘雅医学会董事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雅礼协会是美国大学中最早,也是一个专门推动学校同中国联合合作的机构。1901年初,美国康涅狄克州的耶鲁大学200周年校庆之际,一批热衷于海外事业耶鲁学生在校方支持下,成立了一个到中国创办教育科技事业的社团,这就是雅礼协会。

“雅礼”既是耶鲁英文校名YALE的译音,又取《论语·述而篇》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之义。耶鲁的传统是重视教育,因而雅礼也自然地将教育作为同中国合作的主要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雅礼协会的事业初始于长沙。1905年夏天,年仅29岁的美国医师胡美受雅礼协会之邀,携妻抱子来到长沙,建立了湖南省第一所西医院——雅礼医院(湘雅医院)。1911年,又创办了雅礼护理学院(后来都合并到湘雅医学院)。

“湘雅”的校名中的“湘”字,是湖南的简称,“雅”是雅礼会英语名称第一个音节的汉语谐音。两字合在一起,反映了中美合作办学的意愿。然而,当这个联合办学的契约草案上报北洋政府备案时,却以“地方政府与外侨团体订约案无先例”为由,不予批准。

颜福庆等人进京陈诉开办“湘雅”的理由,并联络在京任职的35名湘籍军政要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发起组成了名为“湖南育群学会”的民间团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4年7月,由湖南育群学会出面代表湖南省政府与美国雅礼会正式签订了合作办学的“十年协定”。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创办伊始,双方就商定,以欧美“甲种”医科大学标准办学。为了达到这一标准,“湘雅”在办学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最具现代化的一点,就是采用了7年的长学制:预科2年,本科5年(前3年为医学基础课教学,后两年主要是临床课的教学,最后一学期为临床实习)。这种长学制,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注重强调基础训练与临床教学,严谨治学,严格要求学生。为此,“湘雅”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创办之初,国内师资力量有限,因此“湘雅”的教师主要是由美国雅礼会董事会选拔来华的外籍教师。

1921年,湘雅的13名专任教师中,除一位药剂师外,全部是医学博士,其中外籍教师有8人。并且,湘雅的教师都是全日制的,没有一个人自己开业,这在当时国内的医学校中也是少见的。

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最初设于长沙西城潮宗街(今属开福区),1914年9月,首批预科学生18名正式开课。张孝骞就是该校的首届学生,深得现代医学教育之益。高水平的教学,造就了“湘雅”优秀的教育质量。

3/双料冠军张孝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1年6月,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第一批学生共10人毕业,他们以后都成为我国现代医学的先驱和第一流医学专家。其中,张孝骞取得了学业成绩和毕业论文两个第一名(与同班同学汤飞凡成为湘雅医学院的一代骄子)的好成绩。

1921年l1月,美国教育考察团来华考察与美国有关的医科院校教学质量,确认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均为全国最良之一,从此“北有协和,南有湘雅”之誉,在我国医学和医学教育界传为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康涅狄克州政府认为“湘雅”毕业生的学识和水平,与美国医科大学的水平相当,所以依据该州宪法授权美国雅礼会授予这些毕业生以医学博士学位。

学业成绩和毕业论文双双夺魁的张孝骞,毕业后被留校担任内科学助教,兼任湘雅医院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1923年,他的首篇研究论文《腹膜内盐水输注》刊发在英文版《中国医学杂志》第37卷3-4期上。同年12月离开湘雅,到北京协和医院内科进修。以后担任协和医院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6年9月,张孝骞被选送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修一年,从事血容量的研究工作,所撰两篇论文在美国临床研究会上宣读。

进修期满回国,张孝骞本想回湘雅工作,因赶上湘雅停办,他只得重返协和任讲师。1933年,他又两次去美国,与斯坦福大学著名消化系统专家布龙菲尔德教授共同进行胃分泌研究。

原来,1925年5月,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会签订了续约10年的协定,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由中国方面全权管理。大革命时期,学校一度停办,直到1929年9月才又重新恢复招生。1931年底,学校更名为私立湘雅医学院。

4/主政湘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毅然放弃在协和医学院优厚舒适的条件,停止了进行多年的、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全家轻装南下返湘,回母校效力。

当时,因院长王子玕受命为江西国立中正医学院院长,湘雅校董院董联席会议议决,公举张孝骞以教务主任之职代理湘雅医学院院长。当年从湘雅学成出师的张孝骞,开始了主政湘雅的新岁月。

张孝骞主政湘雅,正是国难当头之际。1938年夏,战火逼近长沙,他不顾美国雅礼会的反对,力排众议,率领全院师生,携带必要的仪器设备、图书,长途跋涉,迁到贵阳继续办学。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以身作则,带头减薪一半,同大家同甘共苦,在山沟里支撑着这所流亡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8月16日,湘雅校董会公选代理院长张孝骞继任院长。为了学校的更好发展,张孝骞谋求学校国立之路。当年12月9日,赴重庆向教育部接洽湘雅医学院国立事项等公要。

时任教育部长陈立夫原则上接受湘雅的国立请求。之后,他又在重庆奔走10余日,吁请在渝湘藉名人协助湘雅医学院的国立运动。

1940年6月11日,民国政府行政院第469次会议通过湘雅医学院的国立案。8月13日,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发(高字第26404)训令,湘雅医学院由私立改为国立。张孝骞也因而成为湘雅医学院国立后的首任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国民政府想让张孝骞担任澳缅铁路卫生处副处长,他直接拒绝了这一任命,并对教育部长陈立夫说:“现在湘雅就是我的命根子,现在把我调走,等于葬送湘雅医学院。”

1944年日本侵略军深入黔桂线,湘雅医学院又被迫迁到重庆。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抗战胜利后,湘雅医学院于1946年迁回长沙,重建了“湘雅”校园。

1946年8月,湘雅医学院回迁湖南的工作刚刚就绪,张孝骞又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再次赴美考察医学教育和讲学,并为湘雅医学院聘请教师和收集学校所缺失的医学书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4月,他辞去院长职务,并于当年9月,绕道上海、天津,回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和内科主任,积极投入复校与开诊工作。

他从美国请回张学德等内科专家,并把内科分成消化、心肾、传染、血液、呼吸等专业组,促成了内科学分支学科的专业化,开始了全面的科研工作。

5/“协和”泰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平解放后,张孝骞参加中华医学会的学术活动,任该会常务理事和第一任内科主任委员,并长期主编《中华内科杂志》。并为协和医学院的发展从四方招聘人才,充实师资队伍。

1951年春,人民政府接管协和医学院,他留院继续任职,具体负责内科方面的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1955年,张孝骞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1962年9月,张孝骞被任命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即原协和医学院)副校长。

医学界的“南湘雅,北协和”,都与他有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前,他担任了11年湘雅医学院的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31年的协和医院内科主任。

无论在协和,还是湘雅,半个多世纪的搏击和奋斗,彰显了他对医学教育、培养人才的执着追求。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协和”泰斗、“湘雅”轩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早年在湘雅医学院带领学生两度西迁,还是后来在协和从医教学,在学生眼中,他是严厉的师长;在病人面前,他是和蔼的医师。

张孝骞常说,诊治患者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坚守着“治人而非仅治病”的初心,在临床中牢记四个字“戒、慎、恐、惧”,在疑难杂症面前出奇制胜。

张孝骞毕生致力于临床医学、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工作,对人体血容量、胃分泌功能、消化系溃疡、腹腔结核、阿米巴痢疾和溃疡性结膜炎等有较深入的研究,被誉为我国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

6/ 最美奋斗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进入到1966那个特殊时代, 张孝骞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特务”,他的家被抄3次,他本人也备受侮辱和折磨。

运动开始一年多的时间内,他被罚到门诊看病,以后被罚去打扫厕所、修马路。造反派经常审问他,询问有关高级干部保健的内容。他总是回答说:医生有义务将医疗资料保密,患者也有权要求医务人员不将这些材料泄露给第三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下子惹怒了造反派,1968年,71岁高龄的张孝骞被关进“牛棚”,这一关,长达9个月。受审问与被关禁期间,他从未在一份“安案”材料上签字。

一个时代,如果连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都容不下,那将是人类的悲哀!

周总理得知张孝骞的遭遇后,亲自出面,才将他从牛棚中解救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中国的科学迎来春天之后的1978年,张孝骞才重新迎来真正的新生,他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并补推选为全国政协党委。1980年夏,再次去美国、加拿大考察访问。

1982年9月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为之举行从事医学教育工作60年庆祝会。邓颖超、陈慕华、康克清、王首道等各界人士200余人出席,陈云等同志写信祝贺。

虽然身逆境,他仍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直至耄耋之年,尤其当他知道自己患了肺癌之后,仍要求入党。1985年12月18日,88岁高龄的张孝骞被接纳为正式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8月8日,因肺癌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终年90岁。张孝骞病逝后,北京协和医院的挽联,很好地总结了他的一生: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