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大军摧枯拉朽,国军防线土崩瓦解”。解放战争的进程,并非以上所说那般轻松,而是一个精心布局、此消彼长、强弱逆转的演变过程。
力量的对比及变化
解放战争始于1946年6月,30万国军围攻中原解放区,此时国军兵力约430万,占据全国3/4的土地和人口,更是接收了大批日军装备和美援;解放军兵力仅约120万,装备是熟知的“小米加步枪”。
因此在战争初期,国军敢于发动全面进攻,解放军处于守势。不过一年之后,国民党当局深感“不对劲”,解放军并未如其所愿集中主力与之决战,而是利用国军分散契机,集中兵力大打运动围歼战。
八个月间,国军损兵折将减员70多万,被迫由全面进攻转入针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而解放军方面,兵力不减反增到约200万,分到土地的解放区民众,拥军支前情绪愈发高涨。
布局中原
在这种态势下,由战略防御转入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布局中原的序幕。同时,陈(赓)谢(富治)兵团由山西强渡黄河,经营豫西、陕南地区。华野除山东兵团,其余部队组成西线兵团,在豫、皖、苏交界处,扩大原有根据地。
以上三支部队呈“品”字形,刘邓大军居中推前,陈谢兵团和华野西线兵团分布其西、东两翼,互为依托呼应。
如此布置,战场被推进至“国统区”,广大中原腹地也由国军进攻基地转变为应战前线。
豫东战役就是在以上背景下发生的。
战役过程
为扭转中原地区困局,国军将13个整编师(军级)部署于中原各城市、交通线,另有12个整编师用作机动力量,伺机捕捉解放军主力决战。
既然国军重兵布防,便只能通过积极调动,使之“化整为零”,再集中优势兵力予以围歼。
实际上国军对这一战法早有领教,但却始终处于“被牵着走”的尴尬境地。往往是自己乖乖钻进解放军预先设伏阵地,而后惨遭痛击,这似乎成了国军挥之不去的梦魇。
此次也不例外,整编第5军(邱清泉集团,辖两个整编师及一个纵队)不幸成了华野张网以待的大鱼。
初期策划是将整编第5军“请”到鲁西南围歼:华野第3、第8两个纵队向淮阳(属周口,位于豫东南)佯动,诱使第5军南下。而后华野主力南渡黄河,吸引第5军北返,此前南下诱敌的两个纵队趁机尾随,会同主力南北夹击一举歼之。
然而情况发生变化,1948年5月,华野主力南渡黄河的同时,国军从苏北调集3个多整编师兵力,意图会同第5军与华野主力决战鲁西南。
显然,华野准备了一桌宴席,却来了好几桌客人,而且来势汹汹想喧宾夺主,围歼第5军已较为困难,只能另起炉灶。
开封作为豫省省会,城中兵力仅1个师及一些保安部队,拿下开封,既能震动国民党当局,又可调动第5军前往救援。这又是一次围城打援战例,不过此次打开封是动真格的。
国军就是这样“入套”的,明知路上有风险,但重镇受到威胁,还不得不去救援,真是左右为难,上峰太重视一城一地的得失了。
开封守军薄弱,要点在于阻援和打援,为此解放军集结包括华野、中野及各军区部队共20万人,国军方面包括守军、援军共25万兵力,双方兵力相仿。将相仿兵力用成优势,正是此战指挥者粟裕所擅长的。
攻城集团由距离开封最近的第3、第8纵队组成,从6月17日到21日,共用五天时间全歼3万守军,解放开封。省城失守令国军阵脚大乱,急令各部从四面八方星夜驰援,但在解放军有力阻击下,进展艰难。
对于华野来说,攻取开封只是全局的一步,调动并歼灭有生力量才是最终目的。况且开封位于国统区中心,地势易攻难守。由此,华野主动弃城,集中力量对准进发至睢县、杞县一带的区寿年兵团。
与另一支靠近开封的邱清泉兵团不同,区寿年兵团属杂牌部队,且刚刚组建,战斗力有限。为了不和骄横的邱清泉争功,区寿年有意拉开距离,这使两个兵团出现40公里的间隙,给华野留足了迂回穿插的空间。
到6月29日,区寿年兵团被分割为两大部分,整编75师被围于龙王店一带,整编72师被围于铁佛寺一带。
围攻发起时,前往充实兖州的黄百韬兵团,在半路上被召回解救区兵团。当紧赶慢赶于7月1日到达时,区兵团大势已去,只剩整编72师苦苦支撑,已无力出援接应。
根据这个变化,华野调整部署,欲将送上门的黄百韬兵团一并解决。苦战至7月6日,歼灭黄百韬部三个团,但此时各路敌援迫近,如恋战会陷入被动。鉴于此,华野主动撤出战斗,豫东战役结束。
粟裕将军
豫东战役的意义
是役歼灭国军9万人,同后期大决战数十万量级的战果相比,似乎稍显黯淡,然而表面的数据并不能掩盖其巨大的价值:
首克关内省城开封,政治意义不可估量,对国民党当局震动极大,同时振奋了解放区军民的民心士气,再次强大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
豫东战役是解放军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标杆之战,自此巩固了对中原地区的战略布局,国军再不能毫无顾忌的进攻解放区。
此战令国军主力被吸引于中原,致使其他区域兵力空虚,为陈(赓)谢(富治)兵团取得襄樊,山东兵团夺下兖州继而解放济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兵团级军事单位的被歼,令国军醒悟,两个整编师也并非“万能保险”。由此重兵集团越发臃肿,行动越发缓慢,解放军的运动战打的越发得心应手。
单从规模和兵力对比来看,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较为相近,似乎可看作是淮海决战的预演。
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正是解放军越打越强无往不胜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