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榕水,巍巍岐山,见证了揭阳市人民医院在百余年岁月洗练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2024年前三季度,该院门诊量为101.75万人次,同比增长26.84%;住院病人数为6.69万人次,同比增长11.66%;手术病人数为1.98万人次,同比增长26.71%。2021年3月,在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的大力帮扶下,该院成功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并与中山一院建立跨区域联动“一对一”帮扶关系。2023年5月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2023年8月,该院获评广东省医疗系统先进集体;2024年5月,院长刘庆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17日,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和中山一院殷晓煜副院长,中山一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办公室金玉善主任,中山一院医务处刘大钺处长,中山一院院长办公室、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办公室刘洪江副主任一行到揭阳市人民医院调研指导,实地感受医院建设成果,并对医院学科建设、文化建设和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以党建为引领,勇立潮头,深入链接中山一院优质资源,采取系列创新举措,从根本上深化体制改革、转变管理方式、强化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全面推进医院医、教、研、管建设,聚焦学科建设、科教赋能、人才培养、服务创新等关键领域,有效推动医疗技术创新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全面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锚定主线, 跑出医教研建设“加速度”

高质量发展最直接的体现是高水平医疗服务。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学科建设是核心。

在市人民医院肾脏病中心,挂满了各地患者送来的锦旗,其中一幅是今年3月患有13年狼疮性肾炎的林女士送来的。当时,林女士病情急剧恶化,合并小肠大出血,生命垂危。关键时刻,市人民医院与中山一院紧密合作,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成功将林女士从“鬼门关”上拉回来!

这是肾脏病中心自去年以来,成功救治的无数患者之一。该中心的成立,不仅更好地惠及本地肾病群众,而且是医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聚焦亟需解决的“卡脖子”核心技术问题,借力中山一院优势专家资源,建立新技术开展推进机制、开展系列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提升学科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2022年以来,该院新开展技术项目72项,其中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诊疗技术项目18项。肾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血液内科、新生儿专业(NICU)、妇科9个专科成功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目前共有14个);新增肾病科、胸心外科、骨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妇科、呼吸内科、肿瘤科、神经内科等9个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增设胸心外科二科、康复医学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血管甲状腺外科、手足显微外科等6个专科,整合资源成立肾脏病中心、乳腺中心、手术麻醉中心、生殖医学中心、颅脑肿瘤诊治中心、帕金森中心、癫痫中心、糖尿病足中心等专病中心,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癫痫中心”“国家首批胃癌、食管癌规范化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国家神经外科建设中心”“广东省二级创伤中心”等,正在建设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与中山一院建立了紧密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常态化远程MDT(多学科诊疗)模式,紧急高效实施一系列抢救,成功救治多名危重患者,相关案例多次被省级媒体争相报道。区域影响力辐射至汕头、潮州和海南、湖南、江西、广西、广州、深圳等地,并吸引了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华侨患者前来就诊,医院综合实力处于区域领先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8月1日,揭阳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正式启用。

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市人民医院坚持科教赋能,促进医教研一体化建设。2022年以来,着力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成为广东医科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广东工业大学校外实习基地,并于2023年11月顺利通过住培基地国家评估。2024年首次住培结业考通过率高达98.55%(省平均97.36%),首次参加执医考试技能考试通过率100%,整体通过率达92.16%,创历史新高。

该院聚焦临床需要、聚焦前沿科技,积极开展原创性研究、转化医学研究,强化科研实验室建设,着力提升科研工作水平。2023年获得全市首个医疗卫生领域“国自然”基金立项;建成全市首家临床医学科研实验室,获批建设揭阳市医学科学研究中心,总面积1500平方米的新实验区即将落成并投入使用。

同时,通过柔性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设立院内科研项目专项基金、完善科研奖励管理办法等,不断增强科研发展动力。2年多来,市人民医院承担“国自然”2项、“省自然”5项(目前共8项),发表SCI论文59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4篇),承接药物/器械临床试验73项(其中12项国际多中心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科研成果呈逐年增长趋势。

管理创新,助力医院高效运营管理

今年,“新质生产力”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在医院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市人民医院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并将其落实到医院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在院长刘庆华的推动下,市人民医院创新管理,转变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推出一系列降本、控耗、提质、增效,逐步形成医院管理特色:成立采购与招投标工作小组和办公室,制定采购管理办法,规范采购管理;推行医用耗材SPD精细化管理项目,实现医用耗材的全程监管;实行医学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盘活全院医疗设备,提质增效;强化竞价谈判、审计核价环节,强化成本消耗关键环节的流程管理,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从数量、质量、实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推行绩效工资改革,坚持“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建立了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高水平医院建设指标为导向的综合考核体系,设置工作量绩效、成本控制专项绩效,实施关键绩效指标(KPI)综合考核,并以手术专项奖励方案等等提指标、强质量。

人才同样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要素,也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市人民医院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选拔、考核政策,高起点高标准引进大批高层次人才,多措并举培养优秀青年骨干,优化人才配置打造合理人才梯队,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2022年以来,共引进博士、硕士100多人,柔性引进5位高层次人才,目前全院有博士、硕士近400名,高级职称以上人员近450名。

2023年,该院首次开展中层管理干部满意度测评,为选强配齐中层管理干部队伍提供依据;2024年起实行科主任考核,结合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建立科主任考核指标体系,让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此外,设计启用新院徽、建设院史馆、强化院内文化墙、建立“职工之家”、建设职工活动室等文化载体建设,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强化职工凝聚力和归属感。通过这些措施,医院利用新质生产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并将持续深化以支持医院高质量发展。

“患”位思考,持续改善老百姓就医体验

坚持患者需求导向,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才能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健康需求,持续提升医疗供给质量和效率。

屹立在榕江北河南畔的市人民医院新门急诊住院综合大楼于2023年6月正式启用,其外观现代简洁,灵动挺拔。走进大楼,这里环境简洁明亮、布局标准规范,候诊舒适便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启用门诊“一站式医疗服务中心”。

挂号、就诊、检查、查收报告、付费……患者只需点一点手中的手机,便可快捷轻松走完所有就诊流程。这是医院推出的就诊全流程“掌上办”服务,近2年还陆续实现了病案快递、药品快递、线上特殊门诊医保支付等。

门诊是患者入院就医的第一环节,门诊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近年来,市人民医院持续在改善服务环境、优化就医流程、推进分级诊疗等方面下功夫。除了“掌上办”服务,医院聚焦堵点,转变管理模式,改善就医感受,包括开设夜间门诊、推出特需人群接种门诊、实现住院收费和医保业务一站式服务、推行共享轮椅和智能陪护椅服务、启用新大楼智能立体地下停车库、推动北一巷打通优化周边交通环境、优化院内行车路线、开设急诊专用车道、改善院容院貌等。

“增设夜间门诊,缓解了我们上班族‘看病难’的问题,让我们实现‘上班和看病两不误’。”夜间来院就诊的患者说道。他们表示,在保质保量提供就医服务的前提下,合理开设夜间门诊,满足了患者的多元需求,值得点赞。

为减轻患者负担,市人民医院还在科学控费方面持续发力,切实做好“加减法”,让患者“医”路畅通。数据显示,每出院病人费用2023年同比降低1883元(其中药品费用同比降低834元,下降比率为27%),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降低441.45元(其中药品费用同比降低500.15元,下降比例为21.14%);每门急诊病人药品费用2023年同比降低10 %,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降低21.03 %。患者综合满意率2023年为98.07%,2024年前三季度为98.60%,呈持续提升趋势。

精准帮扶,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集聚延伸

今年7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包括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等。

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始终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目标。

时间回到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是年4月份,中山一院跨区域联动“一对一”帮扶市人民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工作正式启幕。3年多来,紧密依托中山一院跨区域联动“一对一”帮扶,市人民医院对标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标准,持续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市人民医院在积极对接引进中山一院优质医疗资源的同时,努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该院以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平台为框架,帮扶基层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紧密帮扶市慈云医院、华湖镇卫生院等5家基层医院,构建“接天连地”医疗卫生格局,推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通过带教示教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和疑难病症辨别能力,举办论坛和讲座,利用互联网手段进行疑难病例探讨和会诊等方式,助力基层医疗水平提升。据统计,2022年以来,派出专家5500多人次到10多家基层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协助开展新技术18项。

今年来,院长刘庆华带队先后到炮台镇中心卫生院、榕城区中心医院、市慈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榕城区渔湖街道社区卫生院、揭东区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就对口帮扶工作开展调研,针对基层医院业务建设、技术应用、运营管理、医保管理等展开交流,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集聚延伸。“这场调研意义重大,感触深刻,希望今后能够以此为桥梁纽带,加深两家医院的合作交流,激活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调研中,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如是说。

此外,为发挥医院辐射带动作用,市人民医院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加强全市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急救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城市传染病救治基地,建设市级科研实验室、临床技能实践中心,打造区域医教研一体化高地。

风云激荡,百年韶华不负。市人民医院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医院内涵建设,全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在三江大地继续谱写出一曲曲激昂奋进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