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多少年来,岳飞的忠与秦桧的奸,在无数人口中流传,引来多少叹息。

但当年的秦桧,少年志高,本欲为国为民,却为何踏上奸臣之路?他又为何最终对岳飞痛下杀手,背上千古骂名呢?

终成国贼

秦桧少年时便以文采在乡里闻名,发愤苦读。

政和五年(1115 年),25 岁(有说法是 26 岁)考中进士,踏上朝堂之路时,心中也算是一片赤诚。

年少成才的他,曾立志成为忠诚为国、尽责为民的栋梁之材。

那时,北方金军不断南侵,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朝堂之上,多是避战求和之声,而初登仕途的秦桧却频频上书,主张坚决抵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言行,曾赢得朝中一些将领的认可,人们一度视他为难得的栋梁之材,认为他在未来抗金大业中必能有所作为。

但一场巨大变故改变了他的命运。

靖康二年,金军迅速南下,包围汴梁,京城猝不及防地沦陷,北宋两位皇帝被俘,众多大臣也被押往北方,秦桧亦在其中。

苟活与死亡的抉择,压得他难以承受,最终,他向金人屈服,接受了投降。

到这里,可能有人就要说了,在那种情况下,秦桧投降无可厚非,换个人被女真俘虏也会如此。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不是的,秦桧投降是必然的,不管有没有被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桧此人,很聪明,做事非常有目的性,包括他刚入朝堂的所发表的言论和政治主张,比如兵机四事,加强守备等,都是为了自己的官场前途,换言之都是为了政治利益。

当时的情况,主战是能够获得声望的,对于他一个刚初出茅庐的新人而言,此举可以得到朝堂的广泛关注。

实际上,秦桧在被俘前就有政治投机的行为,靖康元年(1126 年),面对金人索要三镇,秦桧一开始上《上钦宗论边机三事》,看似主张抵抗,但当朝廷让他担任割地使相关职务时,他又多次请辞。

这种行为既可能是他还有一定的气节,不愿意参与割地之事,但更有可能是他为了明哲保身、政治投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后面,秦桧在被金人俘虏后,很快就表现出了迎合金人的态度。

“契勘张邦昌在上皇时执政日久,伐燕败盟之计皆所预知,今若册立,恐元帅大兵解严之后,奸雄窃发,祸及无辜,将不称元帅吊民伐罪之意。若蒙元帅推天地之心,以生灵为念,于赵氏中推择其不预前日背盟之议者,俾为藩臣,则奸雄无因而起。”——《靖康稗史笺证》

他曾向金军主帅完颜宗翰(粘罕)投递《乞立赵氏书》,在信中他为金人出谋划策,建议立一个缺乏执政经验的赵氏宗室子弟为傀儡,以便金人更好地控制中原。

这表明秦桧并非是在北国囚禁岁月中心志才被消磨,而是很可能一开始就有投降的想法。

被放回南宋后,秦桧重返朝廷,位列高官。

绍兴八年(1138 年),他代替宋高宗向金人行屈膝礼,完积极推动与金人的议和,力主割地赔款,极力避免与北方敌人再起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中支持抗金的将士,凡是与他意见不合、反对和议的人都被他视为威胁,如吕本中、胡铨等多位主张抗金的大臣都遭到秦桧的打压。

凭借对局势的敏锐判断和权谋之术,秦桧步步高升,最终官至宰相,一时风头无两。

他开始为金人四处奔走,向皇帝进言劝降,甚至不惜冤杀抗金名将岳飞。

绍兴十一年(1141 年),秦桧先是命朝中官员万俟卨接连上疏弹劾岳飞,又指使张俊诬告岳飞手下张宪谋反,致使岳飞父子被逮捕入大理寺审问。

岳飞为保卫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却遭秦桧陷害,被赐死狱中,儿子岳云也被斩杀。

岳飞的惨死,不仅让南宋失去一位大将,更断送了百姓心中的抗金之心。

彼时的南宋皇帝偏安一隅,不愿再行兵北上,秦桧的投降路线迎合了皇帝的意愿,使他在朝堂上步步高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本人善于权谋,在朝堂上拉拢权贵、排挤异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这也是他能够成为权臣的重要因素。

但这样的代价便是遗臭万年,让后世子孙也连带抬不起头。

一门血脉,秦家子孙各有其道

在古代,家族观念很强,一人获罪往往会使整个家族蒙羞,岳飞被害后,秦家后人可谓饱受冷眼。

在那段岁月里,但凡姓秦之人,常常被视为 “卖国贼” 的子嗣,即便并非秦桧直系后代,也难逃被诋毁的命运。

岳飞冤案得雪后,愤怒的百姓将秦桧及其夫人的跪像永远安置于岳飞墓前。

此后,不少人更是将辱骂、诋毁秦桧后人当作常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姓之人无论走到何处,都背着一块不可磨灭的耻辱碑,许多秦家后人自此活在祖先的阴影之下,备受歧视,生活举步维艰。

但在秦桧的家族中,并非都是懦弱之辈,他们不甘被贴上 “奸臣后人” 的标签,努力摆脱家族的污名。

秦桧的养子秦熺本姓王,生父为秦桧妻兄王唤,秦熺有三个儿子,秦钜是秦熺长子秦埙的儿子,秦钜论起来算是秦桧的曾孙辈人物,这便是一位忠义之士。

面对世人指责,他既不逃避,也不为自己的出身辩解,而是以铮铮铁骨和爱国行动诠释着:忠诚于国、无愧家族,才是后人应走之路。

南宋嘉定十四年,金兵再度入侵,国家危机四伏,朝中忠臣推举秦钜为蕲州通判,率军抵抗金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因祖先的污名,一些大臣担忧他与金人暗通款曲,甚至有人建议撤掉他的军权。

但秦钜并未动摇,他将内心的耻辱转化为抗敌的决心,毅然奔赴战场,誓要以一战洗清身世之辱。

秦钜到任蕲州后,迅速招募兵马,积极布防。

秦钜率领蕲州三千守兵,亲自上阵督战,与士兵同甘共苦,极大地激励了众人的士气,但敌我兵力悬殊,部下阵亡无数。

为保存剩余士兵的性命,秦钜命令少数部下突围,自己则选择与蕲州共存亡,最终,他引火自焚,以血报国。

秦钜以身殉国的事迹传遍南宋,朝廷追封他为 “义烈侯”,百姓也对秦家的看法逐渐改观。

他用鲜血为家族赢回了些许颜面,证明了秦家后人中也有忠贞不二的英雄之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几百年来,秦家后人良莠不齐。

时光流转至清朝乾隆年间,秦家又出了一位才子 —— 秦大士。

他自幼天资聪颖, 10 岁便能写诗作文,少年时书法就小有名气,所得润笔能养活家人。

23 岁时在江南贡院考中举人,38 岁进京赶考,在皇太后 60 圣诞的万寿恩科中,大魁天下,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的第 43 位状元。

殿试遇险,状元之问

状元殿试结束,新科状元按例要觐见乾隆皇帝。

乾隆一向重才,每年殿试后都会亲自召见新科状元,以示恩免。

但秦大士的情况却异于他人,他是秦桧哥哥秦梓的后代,虽然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关系已较为疏远,但在当时人们宗族观念很强,所以他仍被视为秦桧的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秦大士的名声传至京城,百姓议论纷纷,对其身世指指点点,质疑声不绝于耳。

秦桧后人这一身份,于秦大士而言,既是无法改变的宿命,更是难以逾越的坎。

殿试上,乾隆看到状元秦大士之名,顿生兴趣,乾隆自幼熟读历史,对忠臣贰臣了如指掌,尤其对秦桧之名极为敏感。

秦桧在南宋主张割地求和、屈膝投降,令乾隆厌恶至极,在他看来,秦桧乃十足的汉奸,而这样一位奸臣的后人,是否该委以重任,乾隆一时难以决断。

见到秦大士,乾隆并未即刻开口,而是仔细端详。

只见秦大士身姿挺拔,神情坦然,眉宇间透着清正之气,乾隆心中不由暗生好感。

片刻后,乾隆问道:“秦大士,看你姓氏,不知你是否秦桧之后?”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鸦雀无声,众人皆为秦大士捏一把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乾隆的提问,秦大士不敢轻视,心思飞转,他深知乾隆乃明君,不会偏听偏信,但也绝不会对卖国之人宽容。

若回答不当,状元之位恐不保,甚至可能陷入险境。

千钧一发之际,秦大士脑中灵光一闪,以不卑不亢之态回答:“一朝天子,一朝臣。”

乾隆闻言,先是一愣,随即会意,秦大士这番话巧妙至极。

其一,强调各朝有各朝臣子,暗示自己生于清朝,效忠清朝,与宋朝奸臣秦桧无关;其二,表露出对宋高宗的失职,更显对乾隆的尊崇;

其三,这句借古讽今之语,向乾隆表明忠贞立场,身为清朝子民,必忠诚于圣主。

秦大士借此不仅化解危机,更是赢得乾隆赏识,开启仕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岳飞墓前

一次,秦大士与友人同游杭州西湖,路过岳飞墓。

西湖山水风景旖旎,可在岳飞墓前,这位秦桧后代心情沉重许多,秦大士站在墓前,望着墓碑,心情复杂至极。

他忆起那段沉重历史,岳飞英勇抗金、保家卫国,却因 “莫须有” 之罪被祖先残害。

他内心千言万语,却无从说起,一代忠臣岳飞战死疆场,英魂未泯,“精忠报国” 犹在耳畔回响。

想到这些,秦大士愧意顿生,他深知无法选择祖先,却能选择自己的路。

他轻轻走近墓碑,沉默片刻后轻声叹道:“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宋朝自秦桧起,秦氏家族便背负巨大耻辱,几百年过去,秦姓之人仍难摆脱这沉重负担。

秦大士的诗句传开后,百姓听闻此事,对这位状元刮目相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意识到,秦家并非尽出奸佞之人,秦大士在岳飞墓前坦诚忏悔,那句 “愧姓秦” 让世人看到他坦诚之心,也稍感释怀。

那如烟的过往,被这句诗轻轻托起,随风消散在人们心头,仿佛在宽慰沉睡墓中的岳飞,也让世人稍感欣慰。

即使奸臣之后,亦有后代心怀赤诚,以无声悔意告慰忠魂,让秦桧的罪过不再成为子孙后代的桎梏。

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