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物简介

陈彦羲,中共预备党员,地理202101班本科生。累计必修加权成绩专业第三,推免综合成绩学院第一。2023-2024学年年度“优秀学生标兵”获得者。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8项,其中主持国家级大创、挑战杯重点项目、科研兴趣项目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CR Q2区发表1篇SCI论文。作为队长获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全国二等奖、数模美赛H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银等10余项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累计获国家奖学金、四川省大学生综A证书等40余项荣誉奖励。现已推免至武汉大学A+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全国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优标”是如何“养成”的呢?

跟着枣子一起采访这位优秀的学姐吧!

Q:

进入大学后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的?

A:

大一时,我并没有急于追求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奖项,而是决定用一年时间去广泛探索和试错,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我主动尝试各种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事情:参演舞台剧、竞选班干部、加入校院学生部门和社团、参加志愿服务和各类校园活动。积极与导师交流,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沿,尝试专业比赛。由此,我全方位体验了大学生活的不同面貌。

尝试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也让我更明晰了方向,为后续的科研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过头来看,我深信,敢于试错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每一次尝试都是积累和沉淀,而这些经历最终也指引我走向真正的兴趣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Q:

参加比赛中有遇到什么印象很深的困难吗?怎么解决的呢?

A: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比赛经历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该比赛分为上、下午两个时段,历时五个多小时,要求团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空间数据采集编辑、整理入库、地图制图、空间统计与三维模型分析等十余项比赛内容,与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193所高校的队伍同场竞技,竞争十分激烈。

赛事当天,面对题量增大、考点创新等突发情况,我作为队长迅速决策,将团队分为两组并线解题,团队成员在紧张的氛围中全身心投入,互相鼓励,配合默契,达到比赛各项要求,最终斩获全国一等奖的佳绩。这次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在高压力下保持冷静、高效决策,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Q:

在科研方面有什么宝贵的经验分享?

A:

多阅读文献,慎重选题。广泛、深入阅读文献不仅有助于了解科研前沿、掌握实验技术,也为实验设计和研究方向打下夯实基础。在确定选题时应与导师充分讨论,多沟通,确保课题的研究背景扎实、研究方法可行,为接下来的实验提供可靠的支撑。

低头赶路,仰望星空。科研之路充满未知和挑战,从实验、文献阅读到写作,每一步都需要我们耐住寂寞、敢于尝试。实验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时就需要重复实验,细致分析每个细节,甚至重设实验方案。这个过程中,依据实验结果、文献资料,结合导师的建议,及时调整方向是必不可少的,既避免了资源浪费,也能使研究更加精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Q:

在枣子团队任职期间收获了什么?

A: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加入枣子团队不久,需要由我们独立制作一部微电影,整个制作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制作的乐趣。作为一个从未接触过专业摄影的小白,面对这个挑战,我既紧张又兴奋。微电影的制作常常是从早到晚的,剪辑时我们在办公室熬夜到凌晨四五点。在这个过程中,部长和委员们全程陪伴,耐心地教我们如何运用摄影器材,关注细节,从构图到光影的变化,每一个小技巧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如何迅速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在实践中掌握了许多摄影技巧。时至今日,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那种在镜头前忙碌、彼此鼓励的氛围依然让我感到温暖。

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让我对川农有了更深的归属感。我参与到学校各类重要的活动中,借助镜头捕捉下川农的点滴故事。每次回看拍摄的素材,仿佛都能感受到那一刻的真实与美好。在枣子团队的经历让我感受到,摄影不仅是记录,更是传递情感与故事的桥梁。每一次按下快门,用镜头记录下的每一幕,都凝聚着我与川农之间的深厚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Q:

大学生涯中有哪一件事给了你很大的启发?

A:

这三年里,我记录了无数川农人的故事,每个画面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川农大精神的真实力量。最触动我的时刻,是在我大一加入枣子团队不久,参与的一场凌晨四点半送温暖的活动。在凌晨四点半的校园里,我见到很多令人敬佩的身影:有在实验室中默默做实验的师兄,有在教室里赶述职PPT的师姐,有在食堂准备早餐的阿姨,还有辛勤打扫校园的环卫工人。这种“默默坚守”的场景深深震撼了我。这些人肩负着各自的责任,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川农人的努力和担当。正是这份沉静的力量,激励着我坚持三年用镜头去捕捉并传递川农精神。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想起那一刻带给我的触动,这份温暖和坚定,支持着我走到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Q: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大学生涯你会选择?为什么?

A: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大学生涯,我会选择“无畏”。这一信念,贯穿了我整个大学生活,正如我一直秉持:“年轻人,有所为,有所不畏。”这不仅是对我经历的总结,更是对内心成长的深刻反思。

在这三年中,我面对了无数挑战:学业的重压、科研的困难、竞赛的激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而正是“无畏”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勇敢抓住每一次机会,不断推动我打破常规,突破自我,探索新的可能性。即便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我依然愿意倾尽全力去追逐,因为我明白,唯有勇敢,方能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因此,“无畏”不仅是我大学生活的写照,更是我追求梦想过程中的力量源泉。我深知,无畏的心态将为我未来的道路铺就光明之路,助我迎接更多挑战。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将以无畏的姿态,坚定不移地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优标毕议木:台上演绎经典,台下八段实习,圆梦厦大!

冻҉҉҈ 冻҉҉҈ 冻҉҉҈ ,动҉҉҈ 动҉҉҈ 动҉҉҈

挑战杯国赛金奖,保研复旦,她做到了!

图片 | 本人提供

文字 | 郑礼仪

编辑 | 汪敏翼

责编 | 肖佳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亮“在看”,学习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