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责任的天平上,往往存在一种不公的倾向:孩子健康成长时,是全家的共同功劳;而一旦出现问题,首当其冲被问责的往往是母亲。这种社会潜意识中的偏见,让母亲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和责任。

然而,当我们深入探讨一些常见的孕育问题时,比如“胎停”现象,会发现其中的原因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而男性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孕妈妈在即将满三个月的时候,遭遇了胎停的噩梦。而更让人心痛的是,丈夫的第一反应是怪妻子不够小心,认为肯定是孕妈出了问题。然而,到了医院医生却要求丈夫进行精子质量检查,并直言:“看你浑身烟酒味儿就知道平日里不注意,孕妈胎停很可能是因为你的精子质量差,你要是想继续要孩子,最好做个检查,别再让你老婆背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生的这番话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一个好的胚胎离不开高质量的精子,受精卵的基因一半来自男性。因此,男性在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中,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ONE

/男性哪些问题

可能导致胎停育呢?/

染色体异常/精子质量的隐形杀手

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们决定了生物体的所有遗传特征。而男性的染色体异常,尤其是常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异常,是导致胎停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如受精卵三倍体等,会导致胚胎发生自发性流产。而常染色体结构的异常,则是由于染色体在遗传过程中发生断裂、丢失和不当重组造成的。这种异常不仅会导致高流产率,还会使存活的子代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异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Y染色体作为男性特有的性染色体,其长度变异也具有遗传效应,与流产、胚停等孕育问题密切相关。

除了上述染色体异常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染色体问题,如染色体平衡易位、罗伯逊易位、倒位、缺失、重复、插入等,这些都可能导致男性精子质量下降,从而增加胎停育的风险。

男性年龄/生育能力的隐形门槛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男性年龄对生育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男性的年龄与精子的质量、受孕率以及妊娠结局有明显的相关性。

随着年龄的增大,精子基因突变和非整倍体的机率增多,DNA链也比较容易断裂。这不仅会导致精子质量下降,还会影响受孕率。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流产率、出生缺陷、子代的常染色体疾病以及胎儿死亡率也会增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与年轻男性相比,老年男性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形变率明显增高。这意味着,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其生育能力不仅会下降,而且孕育出健康宝宝的风险也会增加。

精子DNA碎片率/孕育健康的隐形障碍

精子DNA的完整性对于精子的功能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男性的精子DNA碎片率却异常高。这不仅会影响精子的受精能力,还会导致胚胎发育不良和流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子DNA碎片率高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污染、辐射以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精子DNA受到损伤,从而影响其完整性。

而一旦精子DNA受损,即使能够正常受精和分裂,也会增加流产的风险。

生活习惯与环境/孕育健康的隐形威胁

除了上述因素外,男性的生活习惯和环境也是影响精子质量的重要因素。

长期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损害男性的生殖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从事高温、有辐射等工作的男性,其精子畸形的概率也会增大。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都会导致精子质量下降,从而增加胎停育的风险。

TWO

/如何判断胚胎停止发育?/

月经规律的女性,根据末次月经推算孕周;若月经不规律,可根据排卵时间或血HCG值及超声结果综合评估推算孕周;若为试管助孕妊娠女性,则根据胚胎移植时间来推算孕周。约孕45天左右可见胎心胎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停经史,血HCG及彩超检查结果证实宫内早孕,胚胎不再发育,可考虑诊断胚胎停止发育。符合以下标准至少一项即可诊断胎停育:

(1)妊娠囊形态异常或皱缩,血HCG值上升缓慢或下降;
(2)超声见卵黄囊11天后仍未出现胎心;
(3)妊娠囊直径≥25mm仍未见胎芽;
(4)胎芽≥7mm无胎儿心血管搏动;
(5)曾彩超检查见胎心,后复查彩超未见胎心。

THREE

/胎停后多久才能再次备孕?/

事实上,等待的时间长短并不意味着下一次怀孕的结局会更好。有研究发现,在发生自然流产(包括胎停)后,如果在6个月之内再次怀孕的话,再次发生流产(包括胎停)的概率和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概率是最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再次尝试怀孕之前,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月经要恢复,以便能够准确地知道何时怀孕;

  2. 身体健康状况要恢复,以增加对再次怀孕的信心;

  3. 心理状态要恢复,避免因为胎停而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怀孕,特别是丈夫的关心和支持对于妻子走出负面情绪至关重要。

文章来源:大众健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