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95后”女干部因中专学历出任乡镇副职,立刻引爆网络,舆论质疑声扑面而来:学历低、年纪轻、还都姓邱!是不是裙带关系?这事儿像极了我们的刻板偏见在拉警报:小地方的干部,没个985、211的学历,怎么配当领导?可换个角度再看看,她们当选真是走后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女干部并不是“裸上岗”,她们干了8年基层,做的都是实打实的事。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务,接待村民、调解纠纷、组织社区活动,全是这群基层干部的工作日常。比起一个本科或者硕士刚毕业、直接分配到基层任职的“空降兵”,有这么多年磨砺和经验的本地干部,显然在实际操作和为民服务上更为娴熟。何况她们的选拔是公开公示的,且无异议,符合程序。再说了,同姓就得是裙带?如果真要这么判断,那当地姓邱的还真不算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的关键是,学历真是考察基层干部唯一标准吗?基层干部的职责可是直接与村民打交道,学历并不是处理纠纷、落实政策的灵丹妙药,实践经验、沟通能力和群众信任度才是工作的硬通货。能听懂村民的话、讲得出村里的道理,往往比啥文凭都重要。有人质疑说:“这些干部学历低,怕是能力也不行。”但恰恰是基层岗位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能把事干成、让百姓满意,才是基层工作的核心。而这三位女干部恰好用自己的工作成果证明了她们的适岗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底,这种对年轻干部的偏见,特别是对学历不突出的干部的偏见,背后隐含的是对干部选拔的成见。现代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我们总拿“学历等于能力”的逻辑来衡量年轻干部。可是,干基层工作的实际要求跟在大企业或者机关单位截然不同。越是深入民生、贴近群众的工作,越需要耐心和务实的态度,而不是一纸文凭。基层事务千头万绪,最考验人的是能不能扎根、能不能听懂群众的话、处理百姓的琐事。这几位女干部的成长,倒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老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基层岗位能吸引到学历更高的年轻人吗?现实情况往往是,很多高学历人才的目标更倾向于去大城市、进高收入行业。在许多条件艰苦的农村和基层,干部招募始终是个难题,工资不高,工作环境复杂,常年干活的是些本地人和非名校毕业生。而这类干部虽然学历不出众,但有的真能吃苦、办实事。所以我们不如换种思路:为什么不承认这些人是真正适合干基层的呢?与其非要要求基层干部的学历门槛,不如多去考察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层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年轻干部的成长环境也值得思考。要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到基层干事创业,我们需要从制度上给予支持,包括待遇保障、职业晋升空间等。社会不妨少点苛责,多点理解,看到她们在基层奋斗的辛苦和成长,这样的包容和信任,才是对年轻基层干部最好的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如果学历真能解决所有问题,为什么很多经验丰富、踏实肯干的基层干部反而遭到质疑呢?你觉得基层干部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