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6日,新四军的快速发展,让老蒋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加上江浙属于国民党的心腹地区,于是老蒋调集了8万多人的部队,对新四军进行了重兵围堵,新四军遭受了重大的损失,皖南事变的发生震惊中外
在皖南事变中,陈毅率领的新四军第1支队为何安然无恙,且发展迅速呢?
让我们将时间推回到1938年
陈毅率领的新四军为何能够安然无恙呢?这跟陈毅根据当时的形势,作出的一系列的决策是分不开的。当时中央提出的抗日方针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深入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
1938年当时新四军主要是在皖南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领袖给新四军主要领导人兼政委项英发电报,要求新四军要因地制宜,尽快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当时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指出,位于江苏省的茅山地区适合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
茅山地区1937年12月的时候,就被日军占领,茅山往西靠近南京,往北靠近长江,往东就是淞沪,往南就是浙江西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建立茅山根据地非常有利于我军在南京、镇江、广德一带同日伪军作战,还能进一步扩大新四军的队伍
1938年5月4日,领袖再次给项英发电报,要求在茅山敌后抗日根据地基本建立之后,应该尽快派出部队,分别在苏州、镇江、吴淞三不管地带和江北一带,尽快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领袖对于新四军北上建立根据地,做出了这样的战略安排
但是当时新四军面临着很多外部压力和困难,敌我分析来看,当时有日伪军、国民党顽固派,新四军处于劣势地位,在加上北上是在平原开展敌后根据地,不利于新四军隐蔽作战等外部条件限制,这样的战略部署,项英迟迟没有行动起来
陈毅仔细分析了领袖的战略部署,并结合当时的局势,认为新四军北上是具备开展游击战争的,由于当时日军都把主力放在了攻打西南的后方,这就给新四军的发展留下了空间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样有利的条件,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新四军的队伍。
为此,陈毅开始为北上做出了如下的准备:
1.敌后侦查
既然要北上,就要做到知己知彼,于是陈毅成立了一支侦查先遣队,并把参谋张铚秀都派到了这支队伍,并嘱咐他们一定要为主力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出来,这表明了陈毅决定北上的决心,经过先遣队的仔细侦查,1938年5月12日,陈毅决定带领新四军第1支队离开皖南,向苏南一带挺近,并开始创建茅山敌后抗日根据地
2.突破国民党顽固派的限制
1939年5月,为了进一步扩大新四军根据地,陈毅又派出部队继续向东发展,然而这个举动却遭到了项英的反对,一方面是怕这支部队孤军深入,会被日军消灭,另一方面是继续向东发展,超出了国民党顽固派划定的势力范围
针对这些问题,陈毅反复进行了思考,为了避免破坏统一战线,陈毅将东进部队的名称进行了改变,名称改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第2路,团领导叶飞等人的名字也一同改变。因为此时陈毅已经在茅山根据地新组建了第6团,最后陈毅顶住压力,利用自己的智慧,突破了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
3.向苏北发展
陈毅率领的新四军自从创建了茅山敌后抗日根据地之后,部队发展迅速,在巩固苏南一带取得的胜利成果之后,陈毅又开始布局向苏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当时苏北主要有苏鲁战区副司令韩德勤、李明扬的部队,陈毅分析了当时苏北的敌我关系后,联合了李明扬的部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抗击日军的战役,对于国民党顽固派的韩德勤则采取了孤立的态度。并派出了新四军第4团提前进入江北
1940年,突破了国民党部队的百般阻挠,陈毅率领新四军1支队主力进军苏北,正式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并成立了苏北指挥部。苏北抗日根据地位于皖、苏、豫、鲁省市之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陈毅率领的新四军在苏北抗日根据地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在陈毅和粟裕的带领下,部队很快发展成为了3个纵队9个团,7000多人的部队。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皖南事变,叶挺和项英率领的新四军军部北上时,在经过皖南泾县一带时,国民党调集了8万多人的部队,对新四军进行了突然袭击,新四军损失惨重
而此时陈毅率领的新四军却在苏北快速发展,安然无恙。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陈毅元帅在大是大非面前,所展现的魄力与勇气,向这些革命先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