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焚书,大家可能会想到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然而,秦代的焚书并不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秦始皇也只是开了个先例而已。
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焚书是在清朝乾隆时期。乾隆帝即位后,遵先祖遗训,继续大兴文字狱,同时又通过各种手段来夸耀文治,以博取美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组织文人学者360余人,历时10年,编撰出了中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问世,对于保存中国的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乾隆帝编书的根本目的,却是要推行文化专制,藉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在编书的头一年,他曾两次提出:编写《四库全书》时,对古籍该“毁弃”的应予毁弃,该“删改”的应予删改。那究竟什么样的古籍应该毁弃、删改呢?编书的第二年八月,他在给军机大臣的谕旨中明确指出:凡“有诋毁本朝之语,正应乘此机会查办一番,尽行销毁,以杜绝、遏止邪言,正人心而厚风俗。”因此,在编审《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凡明朝野史及明人有关奏议文集,只要内容稍有嫌疑而对清廷不利者,一概被焚毁。更有甚者,一些并不“诋毁本朝”,甚至与政治毫无干系的著述,如顾炎武的《音学五书》等也遭到毁版的厄运。至于那些被删改的书,往往被弄得面目全非。
据统计,在编书的10年之中,仅浙江一省就毁书24次,被毁书籍达538种,13862部之多;江西巡抚海成,仅在乾隆四十一年就搜缴焚书8000多部。整个乾隆年间,共焚毁各种禁书达71万卷之多。可见,乾隆焚书之甚堪称空前绝后,实在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规模的一次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