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构建了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包括光伏、电池和汽车,去年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关税和贸易壁垒等问题阻碍了产业的外溢。因此,必须真正融入当地市场,提供本地化的服务和经营,同时保持中国化的决策和强化法规遵守。比如在欧洲,电费高企和环保意识强烈,商用车的推广可能比乘用车更快。”

11月1日,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瑞浦兰钧动力电池副总裁张小聪表示。他的发言引起与会者的广泛赞同。

而就在不久前,瑞浦兰钧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可靠的项目交付质量以及日益增强的全球品牌影响力,再次登上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简称"BNEF") 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Tier 1一级储能厂商榜单。今年以来,瑞浦兰钧已连续四季度获得这一荣誉,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储能行业的领军者地位。

BNEF被公认为全球极具知名度和权威性的第三方行业研究机构,其评选结果具备高可信度和高认可度。相较于前期评选,第四季度审核标准更为严苛,不仅要求储能厂商技术创新能力领先,在市场影响力、财务稳定性、实际项目交付等方面都有更高的审核标准。

瑞浦兰钧能斩获这一殊荣,其行业认可度可见一斑。

从国内、国际储能市场的发展现状看,目前中国国内储能电芯价格战已然开启,电池业“内卷”进一步加剧;在海外,欧洲、美洲,以及新兴市场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储能企业进入,竞争烈度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电芯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突围”,必然需要具备超强的技术实力、产品创新和研发力,以及雄厚的资金和渠道开拓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讲,不断“卷价值”的瑞浦兰钧,为中国储能产业链企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其在“不确定的时代”找到了自身的确定性。

1ONE

瑞浦兰钧凭什么?

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公开数据,今年上半年,瑞浦兰钧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这对于一个成立仅7年的“年轻”电池企业来说实属不易,其被称为是近年来锂电池制造领域的最强“黑马”也算是实至名归。

从电池技术及储能产品来看,瑞浦兰钧自2022年创新推出“问顶”技术以来,不断迭代升级推出其314Ah、345Ah、392Ah、564Ah等多款大容量储能电芯,以及5MWh级、5.5MWh级以及6MWh以上等储能系统产品。而在瑞浦兰钧每一代储能产品及技术“进阶”的背后,都蕴含着其对行业现状的深刻理解,及对未来趋势的洞察与预判,用瑞浦兰钧自己的话来讲,即“通过技术创新卷价值”。

提到瑞浦兰钧,除了其是青山集团控股子公司外,业界广为熟知的还有其自主研发的“问顶”电池技术。所谓的“问顶”技术,是瑞浦兰钧通过电池系统结构设计创新、工艺创新等,实现电池体积利用率的提升,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效率和容量、降低成本。
2022年8月,瑞浦兰钧在北京发布了“问顶”电池技术。

当时“问顶”技术问世使电芯内部空间利用率提升7%以上,在同尺寸下容量提升10%,极耳长度缩短60%,电子传输路径优化,锂离子传输速度提升30%,具备2-4C超快充性能,结构更稳定、更安全。

所以那时行业里面有很多同行和客户打趣到,别人家都在忙着标高容量,瑞浦兰钧却“反向虚标”:标称320Ah的电池实际测试出335Ah,而同尺寸的竞品只能做到319-320A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会这样的差距?彼时的方形电池内部结构普遍采用长极耳(约32mm)折弯结构设计,对行业来说,会认为这就是主流,这就是标准。

但瑞浦兰钧从产品使用的本质考虑,这种设计不仅浪费了电芯内部空间,同时增加了内阻,既影响了能量密度,也限制了电池性能发挥。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佳的结构来提升容量,同时兼顾能效?要知道卷绕式弯折极耳一直被看作主流,也是电池工程师长期的学习样板,打破这样的主流结构需要莫大的勇气。

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远比按部就班解决问题重要的多,也更难。

电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电化学工程,很多核心指标相互矛盾,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如单提高能量密度很简单,压实做大,少用电解液,但问题随之而来,功率很差,循环很差。

这种情况下,问顶电池要实现一个既要又要还要的复杂操作,等同于在钢丝上跑步。

要有足够的聚焦,足够的历史阅历,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甚至还需要一点勇气推翻原有的框架。

最终,瑞浦兰钧在行业率先进行电池内部结构的创新突破,优化了盖板工艺,使卷芯与盖板可直接连在一起。

同时,优化了极耳的弯折方式(无U型弯折),把极耳长度由32mm缩短为13mm,原有的顶部空间由15mm缩减到了8mm。

这里带来了两个好处。首先,这节省下来的空间用来容纳更多的电极活性材料,提高了电池容量,却不需要改变电池外形。打个比方来说,就是过去建一个100平米的房子,空间利用率只有85%,但现在改变了总体建筑的模式,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几的利用率,已经把空间利用到极致了。

其二,极耳变短,很大程度改善了电池内部导电瓶颈,拆开行业内的所有电池,问顶的电子传输路径就是最短的,仅这一点改善让电池的能量效率至少提升1%,这对于储能应用来说是可观的。

而这看似逻辑简单的改变,实践起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少。“问顶”研发投入接近3年,可以说在电池和储能最高歌猛进时候,瑞浦兰钧选择沉下来完成整个电池新一代系统架构的创新和突破。

电池和别的产品不一样,它遵循木桶效应,性能上限取决于最弱的某个指标。所以优秀电池产品一定是没有短板的。在3年时间里,瑞浦兰钧真正完善研发实验、工艺实验、装备改造、生产细节等流程,期间攻克了近百项难题,才真正解决了“问顶”技术的研发生产。

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能透视瑞浦兰钧到底是一家怎么样公司,可以说瑞浦兰钧特点非常鲜明,持续且强力的研发投入,前瞻性的研发布局,强大的技术突破力与战略定力。

这些都是十分突出工程师的技术气质,也造就了瑞浦兰钧与众不同的基因,擅长系统性思考和构架,并且用创新性产品和技术去做行业趋势的引导者。

对储能行业来说,这点很难得,对这个产业来说,单点的困难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行业发展的理解。

2TWO

出海打好“差异牌”

从出货量来看,今年上半年,瑞浦兰钧储能电池出货高达8.6GWh,同比增长约45%。从最终流入市场比例看,其海外市场贡献了超50%的业绩。受益于其在海外市场的表现,瑞浦兰钧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5.97亿元,同比增加15.19%。

在全球化市场开拓方面,据电池中国了解,2023年至今,瑞浦兰钧已先后与Powin、SUNPIN SOLAR、VENA ENERGY、Energy Vault等海外巨头签订总规模40GWh左右的订单。

尤其今年9月,瑞浦兰钧宣布其在美国成立的新子公司正式开业,这是继2023年在欧洲建立子公司后,其推进全球化战略的又一重要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美国子公司成立同期,瑞浦兰钧还发布了针对海外电力系统配置和客户实际需求研发的“问顶”564Ah电芯及Powtrix储能系统。

从美国储能需求来看,美国政府明确了自2026年起将对储能电池的关税从7.5%提高到25%,业界普遍认为这将刺激主要依靠电芯外采的美国本土集成商,在2024年-2025年内上演储能“抢装潮”。根据平安证券研究所的预测,2024年美国储能装机将达到12.4GW;而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测算,2024年美国储能全年装机预期将至15.27GW,同比增长68%。

回归产品层面,针对美国市场,瑞浦兰钧研发设计的是“564Ah电芯+6MWh储能系统”的产品组合。在“问顶”2.0技术的加持下,“问顶”564Ah电芯直流内阻降低16%,能量效率可达96.4%;同时,其还专门针对4h以上长时储能需求进行了定制化开发,可实现超10000次的超长循环寿命。此外,基于“问顶”564Ah电芯打造的20尺Powtrix 6MWh储能标准舱,相较于当前主流5MWh储能系统,容量提升20%。这两款产品通过性能方面的提升,进一步赋能了储能项目的经济性,这对于美国当地对储能运行效率要求较为严格的储能投资商来说,无疑为其提供了更优选择。

不过,美国储能市场政策方面的不确定性也不容忽视。对此,瑞浦兰钧坚持做好相关海外生产基地的布局。据了解,瑞浦兰钧除了在欧洲、美国设立子公司,未来还将计划在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区建立生产工厂。其2024年中报显示,瑞浦兰钧已经设立东南亚子公司,负责其东南亚制造基地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显然,其在强化全球竞争力的同时,也注重持续打通上下游资源。

实际上,瑞浦兰钧选择走的全球化之路并不轻松,但能赋予公司更高的成长空间与加速度,其在不确定的时代正努力寻找着自身的确定性。未来,伴随瑞浦兰钧全球化布局的日臻完善,其“问顶”全球的道路将更上一个台阶。

3THREE

结语

不得不承认,在储能系统已经白热化的当下,瑞浦兰钧全力布局是否能带来足够多的变化,尚未可知。

但有一个数据值得分享,瑞浦兰钧在研发投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5.86%。

这是一家深刻明白自我价值的能源公司,瑞浦兰钧始终把创新,务实和系统性思考,当做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核心驱动。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瑞浦兰钧从电池到储能系统,每一步都会引来行业瞩目和客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