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福建龙岩,这里四周青松翠柏,风景秀丽,长眠着许多为革命捐躯的英雄烈士。
其中有一位英雄很特殊,他不是闽西人,去世后却要求子女把自己骨灰安放在闽西革命烈士陵园,与闽西子弟兵永远在一起,他就是长征时曾担任红三十四师第100团团长的韩伟。
长征途中的后卫师
红三十四师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支有着“绝命后卫师”称呼的英雄部队,1933年由闽西游击队改编组建而成,队伍里非常多年轻的闽西子弟。创建后第二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韩伟也跟着部队踏上了漫漫征途。
长征路上,红军以实力最强的红一、三军团为开路先锋,红五军团负责断后,而隶属于红五军团的红三十四师又是后卫中的后卫,担负着全军总后卫的重任。
一开始,部队接连突破三道封锁线,进入湘桂交界地区,在这里,长征最壮烈的一场战役爆发。按照当时红军的行军路线,是要渡过湘江,到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敌人明显也知道这个意图,于是集结了三十余万大军,计划将红军歼灭在湘江以东地区。红军要过江,国民党军不让,一场恶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血战湘江
彼时红军的指挥大权落在博古、李德等人手上,他们没有什么实际作战指挥经验,也不了解中国实际情况,只会纸上谈兵。长征途中,他们坚持“搬家”行军,导致几万人挑着扁担,抬着印钞机、缝纫机修械器材和军工制造器材在山沟里赶路,毛主席称为“叫花子搬家”,彭老总痛骂这是在“抬棺材”。这阵势,行军速度无疑会降低很多,而对作战部队来说,每拖延一分钟就会造成更多伤亡。
湘江战役打响后,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江,负责断后的红三十四师奋勇阻击国民党军,他们心里明白,阻击战多坚持一分钟,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渡江中就少一分危险。面对如潮水般涌上来的敌人,红三十四师像钉子一般扼守在阵地上,整整阻击了三个昼夜。
当红军主力部队全部过江后,断后的红三十四师却陷入敌人重重包围,韩伟对师长陈树湘说:“师长,我团的序列在全师之首,我团留下掩护,你带其他两个团突围。”陈树湘来不及多想,下令全师分两路突围,一路由韩伟率第100团余部约300人,另一路由陈树湘带领,率师部及另外两个团约700人。
韩伟没有想到,这竟是他与师长最后的告别。分开后不久,陈树湘他们就遭到敌人伏击,部队损失惨重,陈树湘腹部负重伤,肠子都流了出来,不想当俘虏的他命令警卫员补上一枪。警卫员流着眼泪为师长包扎好伤口,抬着他且战且走。
可惜的是,陈树湘将军最后还是被敌人抓获了,在敌人用担架抬着他去邀功请赏的路上,这位英勇的红军师长猛地撕开绷带,用尽最后气力把肠子扯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大难不死的韩伟将军
另一边,韩伟等人也陷入绝境,敌人穷追不舍,他们只能边打边撤,部队伤亡惨重,一下锐减至30多人。无奈之下,韩伟只得命令化整为零,争取人人突围出去。但形势越来越严峻,韩伟还是被敌人追上,为了不当俘虏,他绝望地从一座山上滚了下去。
幸运的是,由于树木草丛阻挡,韩伟大难不死,被上山采药的土郎中救下,在红薯窖里整整藏了7天才死里逃生。身体稍微好些后,韩伟继续踏上了寻找部队的道路。他不知道,红军此时已经改变行军路线,绕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地区。韩伟自然也没能找上大部队,他后来辗转到武昌,在弟弟家住下。但没过多久,他就因为遭到叛徒出卖,被捕入狱。
在监狱里,韩伟宁死不屈,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到了1937年,他也迎来重获自由的时刻,当时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尚未暴露红军干部身份的韩伟顺利地从国民党武汉监狱回到延安。
毛主席的首任警卫排长
得知韩伟到了延安,毛主席很高兴。说起来,韩伟跟毛主席是老熟人了。早在革命起步阶段,韩伟就坚定跟随着毛主席参加革命,历经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他作战勇敢,得到了毛主席赏识。三湾改编后,韩伟告别毛主席,到所在部队报到,临行时,主席送给他一个笔记本,并在扉页上写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在那个极端残酷的斗争环境下,韩伟备受鼓舞。
部队上井冈山后,韩伟还成为了毛主席的第一任警卫排长,负责保卫毛主席安全。在伟人身边那段时间,韩伟耳濡目染之下,思想也不断进步。
有一年过春节时,毛主席和朱老总等人决定给官兵们每人发1块银元,作为零用钱,但经费不够,缺口8块,毛主席、朱老总和陈毅等人提出不要,韩伟也把自己那一块送回去。毛主席得知后劝他:“收下吧,拿它买条裤子嘛!”
“那你为什么不要?”韩伟立刻反问道。
毛主席则解释:“我是前委书记、党代表嘛。”
韩伟说:“我是警卫排长,大小也是个兵头儿嘛。”
对此,毛主席感慨地说:“参加我们这支队伍的人,只要能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就不愁打不败敌人。”
毛主席亲自开导他
时间来到抗战爆发后的延安。此时韩伟已经很久没见过毛主席了,他内心非常想去找他,但顾虑却很大,一来觉得自己湘江战役没打好,二来自己坐过国民党监狱,心里很愧疚,于是不敢去见毛主席。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大半年,但毛主席却没有忘记他。一次在抗大作完报告后,毛主席吩咐刘亚楼通知韩伟,自己要见他。当时刘亚楼是抗大教育长,韩伟则在抗大第四大队学习。
接到通知的韩伟很惊喜,但也很紧张,到了毛主席的住处后,毛主席热情地让韩伟进屋,仔细打量了一下他后,幽默地说:"我的警卫排长还是当年的样子嘛,不仅一根毫毛没有少,下巴上还多了许多。"
韩伟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接着,毛主席又说:"半个月没有刮胡子了吧!"韩伟下意识地摸了摸下巴,不好意思地说:"我回去就刮。"
"韩伟同志,你的情况我都知道,很好嘛!"毛主席说知道韩伟的情况,指的是韩伟在湘江战役立了功,又在武汉监狱里坚强不屈。
毛主席接着问:"为什么来延安半年了,不来看我?"
"我怕,我怕,怕……"韩伟连说了几个"怕"字之后,违心地说:"怕主席太忙,怕影响主席工作。"
毛主席指着自己的头,说:"怕是这儿有问题!",又嘱咐他"要丢掉包袱,迎接新的斗争。"
说完,毛主席问"你有没有什么事要我帮忙?"
韩伟于是把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我要求上前线,打鬼子。"
毛主席倍感欣慰,于是告诉他,等在抗大结业后再来找我,最后毛主席目送着韩伟离开了房门。
上战场前的短暂相聚
谈话结束后,韩伟的心理负担烟消云散,他踌躇满志,迫切希望杀敌报国。时间很快来到8月,韩伟即将在抗大毕业。毛主席没有忘记与韩伟的约定,建军节一过,他就派人到抗大,要韩伟立即到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去。
得知毛主席要让自己上前线了,韩伟非常高兴,一路小跑地来到中央大礼堂,他远远地就看到礼堂门口聚集了许多人,有陈伯钧、萧克、张宗逊、陈士榘等人,这些都是井冈山上的老战友。
这时,毛主席领着一个摄影记者过来,开口道:"井冈山的同志们,你们好!"随后站在队前,掐指算了一下,说:"11年前,秋收起义,大家一起上井冈山,在三湾改编时还有700多人,现在剩下的不多了,今天能来的连我一共29个,大家一起照个相留个影。我们中间的一些同志,明天就要到抗日前线去。战争嘛,是残酷的……"
按摄影记者的要求,大家站好,记者按下快门,留下了永久的记忆。拍完照后,毛主席留大家吃午饭,为大家饯行。由于条件艰苦,当时饭菜很简单,根据张宗逊回忆说"也就是每人三碟一粥:一碟油炸辣椒、一碟煮黑豆、一碟炒豆腐和一碗小米粥"。
吃完饭后,大家即将奔赴前线,毛主席与众将领握手告别,当与韩伟握手时,毛主席说:"上次你说要去前线,我想你还是到晋察冀去。"
韩伟回答:"只要能上前线,到哪个方向都行!"
"不过,你有实战经验,又在红军教导队任过教,到晋察冀后,先办一期军政干部训练班。"毛主席交代韩伟。
"谢谢主席。我坚决服从。"韩伟响亮地回答。
征战沙场
韩伟到晋察冀前线后,谨记主席的话,先在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当军事教育主任,随后带部队四处征战,从冀中到雁北,从雁北到白洋淀,从五台山到太行山,他不断与日军展开游击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韩伟历任热河军区司令员兼热河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第六十七军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华北解放战争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当年那位毛主席的警卫排长,如今已然经受住了战争的洗礼,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授勋封将
1955年,为了表彰那些在革命年代战功卓著的将领,我军召开了盛大的授衔仪式,韩伟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官至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值得一提的是,开国大典阅兵时,负责陆军阅兵训练的将领正是韩伟,当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陪同领袖们检阅时,他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要与闽西子弟在一起
然而即使功成名就,韩伟仍然念念不忘湘江战役,不忘那些战死沙场的战友们。当生命来到最后时刻,他对儿子说道“湘江战役,我带出的闽西子弟都牺牲了,我对不住他们和他们的亲人……我这个将军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活着不能和他们在一起,死了也要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我的心才能安宁。"
1992年4月,韩伟将军走完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遵照将军的临终遗嘱,他的儿子专程从北京将将军的骨灰送到闽西革命公墓安放。将军英魂,此刻也终于可以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