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笔绘画特有的工致细腻中,加之中国古典绘画朦胧柔和的色彩,张孙哲将观众引入其视觉切片内,进行一次富有当代气息的“卧游”。然而,他画中凝视的海岸、泳池与剧院,奇异地在古典韵味与当代气质之间,制造出某种介于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错位感。基于此,艺术家在画中建立了对于传统媒介、当代生活与未来想象的核心表达。
以寒山子为始
在南京逸空间举办的张孙哲个展“今日扬尘处”中,艺术家将观众引入一张张富有当代气息的视觉切片之中。晚露色海岸、鳄鱼、夜间泳池、复古老爷车内饰……他所关注的对象与景观,奇异地在古典韵味与当代气质之间,描绘出了一条细细的,几乎难以觉察的裂缝。如同编程里难以排除的bug,张孙哲在画里玩味着某种“错位感”,由此构成画作的特殊气质。
张孙哲《镜中游》
绢本设色 90×160cm 2024
张孙哲《翱游》
绢本设色 178x110cm 2024
张孙哲生于1991年,2008年至2015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中国画专业的本科与硕士,之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博士。毕业后重返南方,在浙江大学工作两年,如今在南京艺术学院任教。从南方到北方,又回到南方学习和工作,张孙哲一路周游,丰富的求学与生活经历,跨学科、跨地域的复杂背景,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与思考纬度,让他的画面更具开放与包容的特性。
艺术家张孙哲
展览聚焦于2022年至今的一批新作,从2022年的海景作品《涌入沙滩的暮色》《海的奏鸣》《退潮》等,到2023年以虚拟色彩为工业制品赋予复古魅力的《驶向黎明·向Marcello Gandini致敬》《逐霞》等,再到2024年《遨游》《暗流》《泊》《镜中游》等将题材进一步打开,在自己的语言系统里,艺术家不断拓展创作的疆界。
张孙哲个展“今日扬尘处”
2024.10.26-11.24 南京逸空间
敏锐的观众或许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变化——相比过去他对汽车、电视、飞机等“时髦”物象与时代符号的迷恋,他开始将目光移向空间。在张孙哲看来,无论物象还是空间,都是可供他使用的图像切片,他摘取的标准,在于这些切片能否立即唤醒人们的联想。
他描绘的老式复古汽车,直接让人关联到某种现代生活方式与既定观念。恰如本次展览中的新作,现实与想象,过去与未来,在空间中纷纷跨越了模糊的边界,甚至合为一体。
张孙哲《驶向黎明·向Marcello Gandini致敬》
绢本设色 90x160cm 2023
曾参加2024年度水墨提名展
张孙哲《幻途》
50x70cm 绢本设色 2022
曾参加2024年度水墨提名展
“今日扬尘处,昔时为大海。”这是唐代僧侣诗人寒山子的著名诗句,被引用在展览的标题里。张孙哲喜欢寒山子的诗,艺术家在寒山子如偈如谜的诗作中,感受到一个当代的心灵与诗人跨越时空的共鸣。
这句诗中包含某种刹那间沧海桑田变幻,如电影蒙太奇般违背了线性时间的观念,已具备了某种当代意义上的时间性,这与张孙哲试图在画中传递的核心不谋而合。艺术家意在构造的视觉切片世界,散发着如本次展览策展人林书传所说“对时间的悲怆之感”,将观众引入一个模糊了虚幻与真实、过去与未来,带有些许失落的世界中。
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以传统技法表达当代景观,这是中国画经历“85新潮美术”后,逐渐踏出的一个当代水墨与工笔创作的工作方向。在90后艺术家张孙哲的探索中,既有对于这种创新模式的延续,也展现出成长于数字时代的创作者特有的美学想象与思维方式。
张孙哲《坐·望》
绢本设色 68x124cm 2024
张孙哲绘画中所呈现的视觉切片,来自他有意截取的瞬间。那些散发奇异荧光的复古老爷车,以优雅姿态跃出海面的鲸鱼,停在桥下的皮划艇,又或是停留在沙滩上的钢琴与鳄鱼,似乎都与现实保持了距离感。
然而,他的画面并不是超现实的:“我的超现实跟通常意义上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不同,并不是马格里特式的超现实。我的画面看似不能实现,却在现实中似乎都能够被复现。”
张孙哲《逐霞》
绢本设色 90x160cm 2023
曾参加2024年度水墨提名展
除了图像上以现实为基础,那些看似“魔幻”的色彩也基于现实。就像盛夏台风来临前一天的晴空黄昏时,天空呈现出玫红、紫色的晚霞,画作对颜色进行重组,形成画中看似非真的色彩。
艺术家希望捕获在1990年代的成长过程中,来自电影、动画、电子游戏等新兴媒介中收获的视觉体验,来为当下的中国画创作注入时代性的色彩。
张孙哲《海的奏鸣》
绢本设色 50x70cm 2022
曾参加2024年度水墨提名展
这种方法在2022年以来的新作中尤为明显。张孙哲在电子荧屏的色调中,渗入更多自然的颜色,在现实与虚拟、自然与非自然之间寻找色彩实验的平衡点。另一方面,他的作品与中国古典绘画文脉的内在连接从未断开,只是以极为隐晦的方式并存着。
《涌入海角的暮色》中,鳄鱼兀然地停留在被夕阳染红的沙滩上,天空中海鸥飞翔,右下角写着“海角天涯”四个大字的霓虹灯牌,几乎不会有人把这与古典绘画直接地联想在一起。
张孙哲《涌入海角的暮色》
绢本设色 170x270cm 2022
曾参加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七周年学术邀请展
艺术家实则参考了北宋画家崔白《双喜图》著名的构图——两只喜鹊在空中停滞,与地面上的兔子遥相呼应,“海角天涯”四个字采用瘦金体书写。相较于表面化的借鉴,艺术家更希望以内在化的连接,表达对中国艺术传统的尊重与回溯。
画中具体的物象,直接地来自张孙哲从日常中提取的视觉经验,即使是在他最具幻想性的作品《暗流》里,同样基于现实的瞬间。画中泳池被夜色包围,落地窗外却显现出仿佛从科幻片里借鉴而来的奇特景观。
张孙哲《暗流》
绢本设色 45x81cm 2024
张孙哲与《艺术栗子》分享了这幅画的创作由来:艺术家经常去健身房的泳池里夜游,每当临近深夜时,他能够在空无一人的泳池里徜徉。实景与想象经过艺术加工,最终形成展览中具有超现实意味的作品。
林书传在展览前言中写道,在张孙哲的作品里,有一种介于超现实与现实,过去与未来,传统与当下之间的别样趣味,这或许来自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叙述着一种真实却从未存在过的关系”。这样看来,画家画面中看似不合理的感觉,或称之为超现实感,恰恰源于他在画中的表达。这已经溢出了大众对中国画的“刻板印象”。
去未来奏响对今日的挽歌
张孙哲《寒山诗意I》
石板 50x40x2cm 2024
《寒山诗意I》局部
张孙哲的新作石碑系列,将过去与未来的张力浓缩到一系列50×40cm的石碑拓片上。艺术家描绘了由未来寄给现在的奇异场面——螺旋桨飞机搁浅在荒野,老式游戏机安置在山水间,游戏机又往天空中投射出恐龙的巨大影像。
张孙哲《寒山诗意I》
拓片 50x40cm 2024
在这个几乎象征数据、算法与技术的世界尽头,高古与未来感耦合于一体,艺术家想象着人类世已经时过境迁时,某个不确定的视角正屏息凝视着这个走向荒芜的世界。
张孙哲用石碑形式为作品赋予历史性的崇高与肃穆感。石碑、线刻、恐龙、飞机和游戏机,这些曾经在时代中行走的事物,正是与其所在时代紧密关联的事物,被艺术家提取成为符号。可想而知,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他们必然成为逝去的形象,甚至成为对过去某段时代的物质性或图像性的祭奠。看似怀古,却是指向未来某一时间点的深沉悲歌。
张孙哲个展“今日扬尘处”
2024.10.26-11.24 南京逸空间
艺术家在石刻的题跋上引用了寒山子的诗句“游戏不觉暮,屡见狂风起”,古人与今人的处境或许并不遥远,张孙哲用类似考古遗迹中才有的石刻质感,在反差中增加观者内心对于时间感知的张力。
从语言到图像,张孙哲甚至从画幅层面,就为观看设定了限制。很多画锁定了9:16的比例画幅,这与大多数电影的画幅比例大致相同;《湖泊中的暮色》《泊》等作品,则采用了手机屏幕的常规尺寸。他试图将这种直觉性的、潜移默化的视觉切割纳入创作中,这是对当下视觉习惯和画幅秩序的回应。
张孙哲《泊》
绢本设色 48x36cm 2024
中国画强调“卧游”,强调在凝固的绘画中让观者感受动态与时间线性的流动,而今天,一部手机便可让我们游走世界。对张孙哲来说,能让他自己与观者愿意进入一个境地停留、徘徊,在他创造的视觉情境中获得片刻珍贵的专注与宁静,也许就已经达到他造境的初衷了。
文字|罗雯
图片|逸空间、张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