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湖庄园举行庆功宴后,特朗普喊话美国公民“自己回来了”。这样的宣言,也预示着美国政府再次跨党派换届,这必然会让美国面临严重影响。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特朗普发言人已经释放出了足够多的信号,他们要推翻拜登政府颁发的数十项行政令。
参考消息网报道称,在最近的活动上,特朗普发言人指出,因为国会山骚乱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公民,将会被全部赦免,特朗普还会推翻拜登颁布的数十条行政令,同时在就职日驱逐美国的非法移民。很显然,美国再次进入到政策频繁波动的局面中,这必然会严重影响美国稳定。
美国宪法允许总统通过行政命令,来指导联邦政府的具体运作,但此类行动的广度与强度是否超越了宪法授权的初衷,值得深入探究。但当特朗普如此大规模地撤销拜登的行政命令时,美国的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将面临一次罕见的考验。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政策转向,还在挑战着宪法框架下的立法与行政分支之间的权力分配逻辑。
而且,这一行为触及民主程序的根本,即行政命令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使用应当遵循何种准则,以及公民是否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到决策进程中去,表达意见与关切。它直接关联到代议制与直接民主之间的张力,以及公民对于政府决策的信任度与接受度。
若特朗普重启贸易壁垒,取消多边贸易协议,或将对全球化时代形成的复杂供应链网络造成严重干扰,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迫使企业重新评估供应链安全性与效率,引发跨境投资与出口的大幅波动,可能造成短期经济损失与长期竞争优势的丧失。
同时,关键行政令的逆转,比如针对可再生能源补贴、油气开采限制的政策变化,可能引发能源市场震荡,对全球能源转型产生复杂影响。一方面,化石燃料产业可能迎来短暂利好,另一方面,清洁技术进步与减排目标可能受阻,影响地球村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还会对美国的外交信誉与战略格局造成影响,大幅推翻涉及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的行政决定,将不可避免地动摇其他国家对美国承诺的信心,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损害美国在多边框架下的领导地位,引发盟友与竞争对手的警觉与不安,从而重塑全球政治版图。
还有,随着难民接纳政策、海外援助项目等方面的指令更改,美国在人权保护与国际责任承担方面的形象将受到质疑,可能引发国内外的人道主义危机,损害美国在全球推广民主价值的正当性与吸引力。
此外,推翻涉及种族平权、性别平等、LGBTQ+权益保护等议题的行政命令,将进一步激化社会内部的意识形态对立,加深族群隔阂,挑战多元共融的理想,损害社会凝聚力与国家认同感。
最后,如若对媒体审查、互联网隐私、集会抗议等领域的政策进行大幅度调整,可能抑制公民社会的活力,限缩公共话语空间,侵蚀民主根基,导致公民权利意识的倒退。此外,大量行政命令的废止将触发一系列司法诉讼,法院可能陷入繁重的工作负荷,对法律判决的及时性与一致性构成考验,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赖度可能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