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一生,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好似那蜡烛一样,为了新中国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
很多年后,她已功成名就,中科院增补学部委员时,所有人都觉得,名单上理所应当有她的名字。但当工作人员将相关通过表格拿给她填写时,她看都没看那表格,便奇怪问道:“怎么有我的名字?我从来没有申请当学部委员啊!你们是不是找错人了?”
工作人员笑着解释,这项候选不需要本人去申请,只要大家一致觉得某某条件够了,就能予以推荐。
她点点头,又摇摇头,婉拒道:“但我还是觉得我不太适合,一来,我回国后,主要是搞教育工作,科研成果做得不多;二来,我年纪大了,已不能为祖国出太多力了,你们还是选择年轻人吧!”
相关领导为了劝说她答应此事,几次三番去她家里给她做思想工作。她思来想去,到底为了北航勉强答应。
不料,第二轮讨论,她再次榜上有名。这一回,她亲自给中科院写了一封言辞诚恳的信,道是她真的认为自己当选不甚合适,应该给予年轻人更多机会,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申请将自己的名字从名单中划去。
中科院拗不过她,只好同意。
在和她接触过的人的心中,她似乎一直是这样一位谦虚正直的好同志,包括她在国外的房东,某位知名科学家也曾在困难时刻,选择无条件相信这位来自遥远东方的年轻女士。
那个时候,这位科学家由于为人正直,遭到部分人针对。他害怕自家受到战争影响,损失惨重,便在房客兼学妹回中国前,特地拜托对方带走自己用大半家产购买的铂,请对方代为保管,以便日后能当作自家后路。
同时,这位科学家还严正声明,倘若师妹不幸遗失这些铂,他绝对不会要求任何赔偿。
就这样,她和她的丈夫带着师兄的信任,回到了华夏。
后来,中德长期没有建交,导致战争结束后,双方一时间很难取得联系。那些铂,在她的家中,一放就是十余年。
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一对德国教授夫妇来华访问,她知道这对夫妇和自己的师兄往来频繁,于是将铂交给对方,请对方捎带回德国,还给自己的师兄。
她的师兄非常感激她,在某次公开场合,对外讲了这个故事。
她就是我国知名流体力学家,陆士嘉。
陆士嘉有一个十分显赫的家族。她的祖父曾担任清末朝廷高官,父亲留学日本期间加入同盟会,是一位很有志向的进步青年。
可谁也不曾料到的是,某天,一场大祸会突然降临在他们的头上。
那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一天,遵循父亲的命令,到太原协助训练新军的青年匆匆赶回家里,先拜见完父母后,又去后院看望妻子和6个月大的陆士嘉。
青年并未因为陆士嘉是女孩就不喜欢她,相反,他特别疼爱自己的独女,一见到白白嫩嫩的小婴儿,便把她抱起来,逗她笑得十分欢快。
第二天,青年早早起床,和父亲、弟弟在客厅闲聊。聊到兴起时,门外传来一阵嘈杂,打断他们。父子三人同时向门口看去,只见一队人马冲了进来,领头的正是后来名震山西的军阀阎锡山。
他口里嚷嚷着“一个浙江人,怎么敢跑到我们山西地界来耀武扬威,兄弟们,给我崩了他!”
不等陆家父子三人做出什么反应,子弹便夺去他们鲜活的生命。
紧接着,阎锡山等人也没有放过陆家家眷,又杀害了陆士嘉的祖母、堂兄等人。唯独陆士嘉和妈妈、两位长兄莫名其妙逃过一劫。
料理完家人的丧事,非常悲痛的陆母带着几个孩子离开山西,去往北京投靠陆士嘉的舅舅施今墨。
寄人篱下的生活必然有许多不便,自知无力改变现状的陆士嘉只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
读中学期间,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读了居里夫人的传记。那一刹那,好像有一道闪电落在陆士嘉的脑海里,让她惊讶发现,原来,女孩子也能成为万众瞩目的科学家啊!
小小少年默默给自己的人生定下方向:将来,她也要和居里夫人一样,当一名科学家!
1926年,北平城内发生一件大事,年轻的学生刘和珍壮烈牺牲在敌人手中。15岁的陆士嘉生平第一次直观感受到革命带来的震撼与触动,不由再次将刘和珍视作榜样,要求自己亦要如她一样,勇敢去战斗!
18岁,陆士嘉考入北平师范学校,是整个班级年龄最小的学生。她入读的专业是物理系,正如昔年所许那个冤枉,陆士嘉正在为自己日后的科学人生而奋力前行。
即便路途上存在太多阻碍和困难,她也不会轻易改变方向或停下脚步。她说过,她要和刘和珍一样,当一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战士!
1937年,陆士嘉和丈夫张维并肩踏上异国求学路。为了更好追寻梦想,陆士嘉来到彼时德国很出名的力学教授路德维希·普朗特的办公室外求见他。
可第一次,她去的时间太晚,没有见到;第二次,秘书看着这个黑发黑眼睛的东方姑娘,果断拒绝她的请求;第三次,陆士嘉用自己的固执“征服”秘书,迫使对方无奈给了她一个见面时间。
到了那天,陆士嘉如期而至。普朗特和秘书的态度一样,很不耐烦地听完东方小姑娘的请求,下意识想要拒绝她。陆士嘉敏锐觉察到特朗特的敷衍,话锋一转,又讲起自己祖国的苦难,以及自己肩膀上,不可推卸的救国责任。
普朗特被陆士嘉打动,又碍于自己课程过于深奥,变得犹豫。
陆士嘉再一次听出来普朗特的潜台词,毫不犹豫表示:“您可以给我一些学习时间,如果届时,我无法通过您的考试,那我保证再不会来打扰您。”
普朗特想了想,顺手从书架抽出几本专业书,递给陆士嘉,让她自学2个月,2个月后,如果不能通过自己的考试,那么她就只能另投他门了。
2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非常努力的陆士嘉抱着那几本专业书,再度敲响普朗特的办公室大门。普朗特仍然记得这个东方小姑娘,惊讶地感慨她竟然真的来了。
陆士嘉信心满满请普朗特给她出题,普朗特拿出一份数学试卷让陆士嘉做,陆士嘉只用了一会儿便交卷。批阅完陆士嘉的试卷,普朗特彻底折服,同意收陆士嘉为自己的关门弟子。
此后,陆士嘉在战火硝烟中艰难完成学业,又因某人的刻意针对,愤然辞去哥廷根大学的职务,于1945年,和丈夫一同回到仍陷于苦难中的华夏。
新中国成立前,陆士嘉曾在家中当了一段时间贤妻良母,她很快意识到,如此生活并不是她想要的,她将孩子们托付给家人照顾,答应北洋大学的邀请,成为航空系教授,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1947年,陆士嘉再度接受清华大学的邀请,到清华园任教。
1949年后,某次会议上,听到周总理谈到华夏航空现状的陆士嘉当即向总理建议,我们应该建立我们自己的航空教育事业,为航空培养更多青年人才。
1952年,中央将筹建北航院校的重担交付到陆士嘉的手上。陆士嘉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以身作则,坚守教学第一线,为学生们讲授理论空气动力学等课程,使得教学工作很快步入正轨。
她说:“我愿意当探索旅程中一名小卒,一个铺路的石子,为后来者做一些探索工作,只要我们祖国的科学事业蓬勃发展、不断向上,我无怨无悔。”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关心支持新兴流体力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她组织青年开启对高超声速的气动力学的研究;她关心和支持生物流体力学的发展;她发起主持新兴分支分离流和旋涡运动的研究……
她总是担心我们落后于国外,总是鼓励科研工作者勇敢探索,希望祖国的科研事业能有所突破。
她的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以教师的身份,培养大量高质量人才。
她扎扎实实、一丝不苟,是学生们钦佩的好老师,也是学生们的好朋友,深受学生们的喜欢。她为了教学倾注大量心血,在教师岗位上,一待就是大半辈子。
每一个受过她教导的学生,都感恩她的付出,都在怀念她。
病重住院后,牵挂学生们的陆士嘉依然未曾离开教学第一线,在病榻上对博士生作出指导意见。
1986年,长期劳累在书案前的陆士嘉,怀着对学生的祝福,怀着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永远闭上了双眼。
参考资料:
《流体力学家陆士嘉》
《陆士嘉:厚德载物,行为世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