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有两个孩子,一个是我父亲,一个是小叔。
父亲不是爷爷奶奶亲生的,可以说是个孤儿。
据说,是爷爷去玉米地干活时捡到的,当时已是傍晚,奶奶回家做晚饭,爷爷打算掰完最后一分地的玉米,干完这些就算秋收结束了。
爷爷吃力的拉着一大车玉米,走到一小处山坡时,听见一阵阵微弱的声音,当时以为是野猫野狗,没在意。
直到走到跟前,才听清是个婴儿哭声!
爷爷赶紧走上前一看,果真是个婴儿穿着单薄的衣裳,躺在玉米杆上,秋天的夜里也有些冷,婴儿冻的哇哇大哭。
爷爷脱下衣服把婴儿包起来,嘀咕着:“这是哪家狠心的父母把孩子扔在这荒郊野外,看来没给这孩子留条活路啊,万一遇到狼之类的给叼走了,不敢想啊!”
等回到家时,奶奶看到爷爷抱个婴儿回来,打开一看惊呼:“咋还是个男孩呀!该不会是有什么疾病?这年头见过丢女孩的,没见过扔男孩的!咱还是送走吧,万一有疾病,咱也养不活!”
爷爷不肯,说孩子来了就是和咱有缘分,再说了咱俩结婚这几年一直要不上孩子,或许是老天安排的呢!不管了,咱先养着吧!
就这样,父亲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虽然又黑又瘦,但是没什么毛病。
父亲从小乖巧懂事,从来不和同龄人打架,放学就回来帮奶奶做家务活,喂猪,割草干农活。
直到父亲8岁那年,奶奶怀上了小叔子,奶奶是高龄产妇,干不了家务活,那时候家里家外都是父亲撑着,爷爷一直在面给别人盖房子挣钱补贴家用。
父亲虽然年纪小,每天天不亮,父亲就起床,先是做好早饭,然后去学校上课。放学后,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校门,急匆匆地赶回家,因为他知道家里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
小叔是个精力充沛的孩子,经常哭闹不止,父亲为了让奶奶能多休息一会儿,常常背着小叔在堂屋里来回走动,轻声哼唱着摇篮曲,直到小叔安静下来,慢慢入睡。
小叔从小就古灵精怪,嘴巴像抹了蜜似的,经常逗得爷爷奶奶开怀大笑。
奶奶也从那时候偏心,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是紧着小叔吃,有一次爷爷奶奶外出干活,小叔肚子饿,偷吃了藏在柜顶上的罐头,父亲就喝了几口罐头水,剩下的都是小叔吃了。
奶奶不分青红皂白用鞋底狠狠抽父亲背,父亲就是忍着疼痛默不作声。
父亲从小成绩好,他上初三那几年是班里前几名,考上了县里重点高中,小叔子刚读一年级,但是他从奶奶嘴里知道家里只能供一个人读书时,他主动退学了,尽管内心很遗憾,他也没反抗什么
父亲退学后,就和爷爷一起,扛起了沉重的工具,穿梭在周边的村落,为别人盖房子。
每一天,他都要在烈日下或寒风中劳作,汗水和着泥土,一砖一瓦地垒起别人的房子。
他的双手,因为长时间握着铁锹和砖块,起满了厚重的茧子。年纪轻轻,看起来特别沧桑。
在父亲20岁那年,爷爷一个不小心从跳板上掉下来,摔伤了腰从此不能再干重活,家里的负担都压在父亲身上。
小叔子心疼父亲太苦,偷偷辍学回来帮忙干活,被父亲知道后直接发怒:“家里的事不用你管,你要是觉得对不起我,就给我好好读书,只有你出息了,才对得起这么多年的付出!”
转眼间,父亲已经22岁了,早已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爷爷奶奶着急呀,可父亲这么多年挣得钱都给小叔上学用了,加上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入不敷出啊!
隔壁婶子知道父亲老实厚道,就把娘家侄女介绍给父亲,母亲长得五大三粗,又黑在农村算是剩女了,但是她善良啊,不但没要彩礼,还自带一些嫁妆和爷爷奶奶挤在一个屋檐下。
母亲的到来,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不仅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还揽包了家里那些农活,父亲在外面干活更加有劲了,每天回来能吃上母亲做的热乎饭菜,晚上还有人暖被窝。
我出生后,小叔考上了大学,大学期间都是靠自己勤工俭学攒的学费,所以没再要父亲一分钱。
父母手上攒了些积蓄,打算再盖两间房子这样就不用挤在一个不足20平的小房子了。
奶奶知道后,就拿出1000块钱给父亲说:“你是家里的老大,既然要盖房子就多盖两间,以后你弟弟要是回来结婚,也有个住的地方,怕到时候我们年龄大了,也没那个能力了!”
1000块钱指定是不够的,但是父亲性格老实也没在多说什么。只是母亲心里不高兴了:“我知道你是个好大哥,对弟弟和这个家付出了很多。但是,咱们也得想想咱们的小家啊。”
父亲叹了口气:“我知道你心里不舒服,但我是家里的长子,小叔子能读书有出息,我打心眼里高兴, 他目前刚工作也没什么积蓄,咱俩就吃点苦先把房子盖了吧!”
母亲说:“我明白,但是咱们辛辛苦苦攒的钱,还变卖了我带来的嫁妆,都是为了咱们这个家过得更好。现在要盖房子,原本只打算盖两间,现在又多盖两间,妈给的这1000块,远远不够啊。”
父亲狠狠吸了口旱烟,没再说话...
为了省钱,母亲和父亲每日早早就起来地里取泥土,再装胚子,装好晾干后又拉倒烧窑的地方,当时特别辛苦。
烧好砖后,盖房子就算是完成了半,爷爷腰伤恢复后,就每天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着砌砖,去山上拉木材回来,做屋梁。
因为那个年代建房材料紧缺,购买不容易啊,泥工,木工,干活一天人工钱8元,留午饭,还得加一包飞马牌香烟。
父母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总算把房子建好了,我们终于住进了新家。
父母把东边最好的两间房留给了爷爷奶奶,说是阳光充足又宽敞。
母亲知道奶奶牙口不好,每次都会做好白面馒头第一锅总会先端去奶奶家,有啥好吃的也是惦记着奶奶。
父母在孝顺这块,在村里是与目共睹的。
在我初三那年的秋天,天空下着毛毛细雨,爷爷半夜来敲门,说奶奶突然呕吐不止还抽搐,那时候父亲跟着建筑工头去了外地干活,一时半会回不来,小叔因工作需要去了外省。
是母亲拉着架子车,在漆黑的夜里深一脚浅一脚送奶奶去医院看病,在医院陪护了半个月,端屎端尿伺候着。
母亲总说,自己做这一切只为了让父亲在外地安心工作賺钱,还说每个人都会老的,孝顺父母是每个人应该做的。
然而,现实被打脸了。
不管父母如何孝顺,奶奶心里总是向着小叔。
去年,村里修路高铁要经过我们村,家里盖的那六间房被征收了,赔了四套房和10万现金,爷爷奶奶趁着父母不在家的功夫,偷偷把房子全部过户给小叔,把十万块留给父亲。
父亲也恼了,站在奶奶面前,脸色铁青,声音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妈,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辛辛苦苦盖的房子,怎么就全成了志华(小叔)的了?”
奶奶坐在炕上,手里拿着拐杖,眼神有些躲闪,但语气却坚定:“你弟弟有出息,现在在城里工作,压力也大,又有两个儿子要养。你们不是还有地方住吗?再说了,你一直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这点事就别计较了。”
父亲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压制着内心的怒火:“妈,我不是计较,但这不公平。这些年,我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您不是不知道。弟弟读书,我退学去干活;弟弟结婚,我盖房子;现在,连我们的房子也……”
奶奶打断了父亲的话,声音提高了几分:“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你小叔子现在有难处,你当大哥的,不应该帮衬着点吗?再说了,你不是还有个女儿吗?将来嫁出去了,要那么多房子干什么?”
父亲听到这话,心中的怒火再也压抑不住,他大声说道:“妈,您怎么能这么说?难道女儿就不是您的孙女吗?她将来也需要一个家啊!而且,这不仅仅是房子的问题,这是对我们这么多年付出的不尊重!”
奶奶的脸色也变得难看,她冷冷地说道:“你这是在怪我吗?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现在翅膀硬了,就敢这么跟我说话了?”
父亲摇了摇头,声音中带着一丝悲哀:“妈,我不是怪您,我只是想要一个公平。这些年,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但是这次,我真的无法接受。”
奶奶沉默了一会儿,发怒道:“你别忘了,当初盖这房子我也出钱了,事情已经这样了,你再怎么闹也没用。志华那边我也交代好了,他会给你们一些补偿的。”
父亲看着奶奶,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他知道,无论他再怎么争辩,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他转身,默默地走出了房间,留下奶奶一个人在炕上,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说:“妈,这么多年为了照顾你们,我们没有外出賺钱,导致现在算村里过得最差的了,既然您这样偏心,那就别怪我狠心,您去找志华养老吧,从今以后就没有你这个妈!”
母亲看到父亲出来,急忙迎了上去,关切地问:“怎么样?妈怎么说?”
父亲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握住了母亲的手。母亲看着父亲的表情,心中也明白了几分,她轻轻地叹了口气,然后坚定地说:“没事的,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只要肯吃苦什么困难都能过去的!”
那天晚上,父母房间的灯一直亮着,商量着去外地打工,我也没有睡意。
谁料想,一个星期后的晚上小叔子突然回来了,母亲看见是小叔,也没给个好脸色。
小叔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问:“嫂子,事情我已经知道了,咱们进屋说!”
父亲看见小叔回来,也沉着脸不高兴:“以后爸妈养老就别找我了,你今天把他们接走吧!”
小叔说:“哥,爸妈糊涂!我不能糊涂啊,这么多年你为家里的付出我有目共睹,我这次回来就是和你分房子,咱俩一人两套房,今天就去过户,咱俩兄弟情不能因为这些闹得不愉快,在我心里你永远是我最亲的大哥,没有你就没有我现在的成就!”
父亲有点不可置信地说:“你分给我,万一被父母知道,怎么办呢!到时候又得数落我了!”
小叔说:“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这是咱俩兄弟的事,我这次偷偷回来他们不知道,他们老糊涂了,我不能装糊涂!”
父亲也拿出10万要分给小叔一半,小叔说什么也不肯收。
父母依旧尽心尽力照顾爷爷奶奶,直到爷爷奶奶去世,他们也不知道小叔给父亲分房的事情。
我们一家搬去城里后,和小叔家关系更好了,小叔介绍父母去他朋友那里学习卤菜,在城里买下一家卤菜店让父母经营,两家的日子过越红火。
奶奶的偏心让父亲受尽委屈,好在叔叔明理,把房子归还。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兄弟情这这一刻尽显,父母偏心虽然伤人,可兄弟间的理解和包容更珍贵,此事也提醒大家,莫让偏心酿家庭悲剧,亲情当以真心相待,互相体谅,方能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