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好了主席,鸭绿江边境那边,集结了大批的朝鲜军队,我们该怎么办?”1969年,中苏冲突之时,朝鲜也集结军队凑热闹,想要趁火打劫。
面对此种情况,毛主席只用了一招就解决了,他是怎么做的?
寸土必争
自从中苏关系恶化以来,边界冲突便随之升级,其实中苏边界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只不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苏同盟建立,所以边界问题便一直搁置。
可是在两国关系恶化后,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自然会成为两国冲突的导火索。
而苏联不断挑起边境流血事件,导致中苏边界冲突升级,也就是说,解决两国边界问题刻不容缓。
1964年2月,中苏双方在北京举行了边界谈判,然而因为双方立场对立,所以这场谈判,没有获得任何的结果。
而苏联还在用武力威胁中国,并将前哨推进到了距北京几百里的地方,甚至从1964年10月-1963年3月,苏方挑起的边境事件高达4189起。
由于中苏边界事件不断扩大,终于在1969年3月,于珍宝岛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至于为何是珍宝岛地区,也是有些历史性因素存在的。珍宝岛是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方一侧的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因形状像元宝而得名。
1856年,英法在美俄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又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然而西方列强并不满足于这些,他们野心太大,就想再次挑起战争,火烧圆明园也是其中的一环,最后清政府无法抵抗,只能再次割地赔款,签订了《北京条约》。
而沙俄此时也想分一杯羹,所以沙俄以“调停有功”为由,胁迫清政府割让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珍宝岛就包含其中。
这件事成为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1964年谈判的时候,苏方本来准备把珍宝岛归还给中国的,可是由于中苏关系太紧张,所以这件事并没有实现。
但随着中苏关系越来越恶化,苏联竟将珍宝岛归为自己的领土,甚至认为我军边防部队登岛巡逻,是去到了他们的领土,于是苏边防军经常会挑衅我国边防军,甚至对他们进行殴打。
1969年2月7号,苏军更是用冲锋枪向中国巡逻队方向点射,忍无可忍之下,我军被迫还击,“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就此打响。
然而这本来是中苏之间的矛盾,朝鲜却非要横插一脚,集结重兵,准备趁火打劫,等于说中国即将面临腹背受敌的情况。
中国此时正在积极备战,一个苏联已经很紧张了,再来个朝鲜,肯定是顾不过来的。
最主要的是,抗美援朝在过去了十几年,朝鲜就如此恩将仇报,明眼人都能知道,朝鲜此次的行动,必定是受到了苏联的指使,他们为的就是牵制住中国力量,使中国在这次冲突中,陷入被动的地位。
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怎么会不知道赫鲁晓夫的想法呢,再加上他们的实力并不强,贸然出兵,肯定是捞不着一点好处,何况恩将仇报的帽子,肯定是要扣到他们头上了。
为此金日成一直不肯同意苏联的要求,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苏联要是想达成目的,自然要拿出让朝鲜无法拒绝的条件,而朝鲜的想法,也不难猜,无非就是想统一。
赫鲁晓夫向金日成承诺,只要他们对中国出兵,苏联就会帮助朝鲜,实现统一。
这个条件一出来,金日成不能不心动,于是他都来不及细想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就先在鸭绿江边境地带集结重兵了。
主席原来早有打算
面对朝鲜的突然出击,毛主席并没有显得多慌乱,因为他早就已经对当时的局势,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并且做好了两手准备。
积极备战肯定是少不了的,但另一手打算就是打开中美关系。然而美国一直和中国交恶,毛主席如何有信心,确定中美关系会改善呢?
其实纵观当时的局势就能发现,美国自从进入到六十年代以后,就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深陷越战的泥潭,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也越发的高涨。
要是美国想要减轻在亚洲的压力,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善中美关系,对于这一点,毛主席的判断完全没有错误,因为在尼克松上台以后,就开始对中国释放出友好的信号,并且为了表达对中国的友好,尼克松甚至对朝鲜发出了警告。
金日成在得到警告以后,立马慌了神色,跑去向赫鲁晓夫求助,而赫鲁晓夫肯定是不会为了朝鲜,和美国撕破脸皮的。
此时金日成明白了,朝鲜在苏联那里已经成为一颗弃子,就在朝鲜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毛主席却出手了,他向朝鲜发出了友好的信号,金日成在接收到这个信号以后,自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中国。
所以朝鲜迅速撤回了鸭绿江边境的军队,不仅如此,1970年,金日成秘密访华,也揭开了中朝关系的新篇章,而这让危机,就这样为毛主席化解了。
至于中苏关系,恶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了,其实中苏双方都无意同对方打大仗,但边界冲突问题,确实无法消除,直到1986年,苏联领导人公开同意,边界可以按照国际惯例,以主航道划线,紧张的军事局势才得到缓解。
1989年两国关系正常化后,也终于能够心平气和的,对过去的问题展开讨论,而两年之后,这个遗留已久的历史性问题也终于解决。
结语
毛主席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从能用最快的速度,看清国际局势的变化,做出对中国最有利的选择,而从这次中苏危机过后,也让人们明白,中国只有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强大。
毛主席用自己的宏韬伟略,带领中国一步步变强,如同革命年代,他的每一个决定一样,他总能在紧要关头力挽狂澜,救中国于水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