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二十年前,北京&上海户口可是父母规划子女教育的顶级王牌,是众多鸡娃父母规划身份的最终“归宿”。
而在近十年,“风向”变了——香港身份成功“截取”内地父母的注意力,成为当代子女教育规划的新“王牌”。
那么,后疫情时代,香港、上海/北京身份分别有哪些区别、能给孩子带来哪些教育优势?本文将通过北上港三地的升学情况,为大家解答这一疑问。
01、考生数量与竞争压力
数据显示,内地高考从2015年到2024年间,考生规模均在千万级别且逐年增加;其中,北京和上海地区每年的考生数在5-6万左右。
反观香港,2024年香港DSE考试(可看作香港的高考)共近5万人报考;近十年的报考高峰出现在18年,但也不足6万人。
从数量上看三地户口的考生相差不大,但香港的6万考生指的是全港的升学人数,和北京上海的考生相比,有香港身份的孩子竞争压力小的不是一点点。
02、考生考取顶尖高校的比例
2024年,内地985大学在全国的的招录率为1.62%;其中,北京的录取率约为4.91%、上海的录取率预估为约4.40%。虽然985/211高校在上海、北京的录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依旧竞争激烈。
反观香港,数据显示:港籍考生考取港八大(港八大的世界排名可对标内地清北等985高校)的录取率约为38%,港三大的录取率更是高达20%左右。
比如2024年DSE考试,约37.5%的考生达到港八大线,33.2%达到港前六线,是内地985录取率的5-8倍!
03、学校对本地生的名额倾向
香港的顶尖高校,对本地考生有更高的招生倾斜。其中,港八大每年80%的招生名额,基本都是对本地生放开的,远超内地北京、上海等地。
2021年,北京市属高校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招生计划45778人,其中本科京内计划为25499人,占比55%左右;整体招生及名校名额倾斜远不如香港。
04、教育体系
北京和上海普遍实行9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竞争激烈,学生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虽然这些一线城市教育资源丰富,但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如海淀、东城区。
相比之下,香港小中高等教育历史悠久、体系全面,各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差异较小。教育体系与国际接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两文(英文、中文)三语(英语、粤语、普通话)的教育模式也是其特色。
05、升学路径
北京和上海的考生主要通过全国统一高考进入内地高校,部分学生可能会通过自主招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国际学校等途径申请国外大学。
香港的考生升学路径则较为多样。
首先,香港考生既可以通过DSE考试申请香港本地的高校,也可以用这个成绩申请300多所海外高校,包括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名校。
此外,哪怕DSE考试没通过,香港还提供了副学士课程和国际预科课程等多种升学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最后,对于拿到香港永居身份的内地家庭来说,还可以通过参加华侨生联考来低分入读内地985高校(需放弃内地户口)。
06、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考取顶尖高校的录取率方面,香港考生考取港八大的录取率远高于内地考生考取985/211高校的比例。
在本地学校的名额倾斜方面,香港顶尖高校对本地考生的录取率更高,为港籍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升学机会。
在教育体系方面,香港的教育体系更加国际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语言及实践能力的到极大提升。
在升学路径方面,香港的升学途径更加多元化,无论是DSE考试还是华侨生联考,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因此,从升学角度来看,香港的户口能为孩子提供更加容易和多样化的升学路径。
然而,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选择哪个地区/国家的教育资源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