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岁被过继给大伯,25年后大伯家拆迁,我老婆叮嘱千万不能要钱
二十一号故事铺
2024-11-12 15:30辽宁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01
在南方小城临江镇,沿着蜿蜒的青石板路,有一条名为"槐花巷"的老街。这里住着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主人公李明远出生在这个家庭中,上面有一个姐姐李婉芳和一个哥哥李明昌。他的亲生父母李建国和张秀兰虽然生活清贫,却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三个孩子。
李建国在镇上的水泥厂做工,每天起早贪黑;张秀兰则在家照顾孩子,闲时也做些针线活贴补家用。
那是1997年的春天,细雨绵绵。临江镇依然保持着古老的习俗,无子女者不得入祖坟。这个传统像一把无形的刀,日日剜着李建军和王淑芬夫妻的心。
他们结婚十五年,求子问遍了方圆百里的大小医院,却始终未能如愿。每逢清明节扫墓,王淑芬总是默默躲在人群后面,生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
李建军家就在槐花巷的尽头,一座带天井的老房子,由李家祖上留下。院子里种着一棵百年老梨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每到春天,洁白的梨花开满枝头,香气四溢。但对李建军夫妇来说,这美景中总少了几分欢愉。
"建国啊,你家老三才五岁,要不……"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李建军红着眼圈站在弟弟家的院子里。话未说完,两兄弟相对无言,唯有院子里的老梨树在寒风中轻轻摇曳。空气仿佛凝固了。
"这事得问问娘的意思。"李建国低声说道,声音里带着几分犹豫。他知道这个决定将改变两个家庭的命运。
当天晚上,李建国和张秀兰彻夜未眠。他们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轻声商议着这件事。屋外春雨淅沥,五岁的李明远在隔壁屋里熟睡,发出均匀的呼吸声。
"当家的,大哥大嫂这些年也不容易。"张秀兰擦着眼泪说,"明远过去了,至少能让他们晚年有个依靠。"
第二天一早,他们找到老太太李桂芝。老人家住在村头的老屋,平日里最疼这个小孙子。听说要把小孙子过继给大儿子时,老太太立即反对:"明远那孩子,从小体弱多病,离不得他娘啊!前年那场高烧,要不是秀兰整夜不睡地照顾,哪能好得这么快?"
张秀兰抱着年幼的李明远,泪如雨下:"娘,我和当家的商量过了。大哥大嫂对明远一定会好的。再说,就在隔壁,我们还是能经常见面的。"
老太太沉默许久,最终点了点头:"也罢,既然你们都想通了。只是要记住,这孩子是咱们李家的血脉,大家都要好好待他。"
02
过继仪式选在了一个农历初一。按照当地习俗,这天要在祠堂举行仪式,还要请德高望重的族长作见证。李家祠堂建在村口,是一座青砖黛瓦的古建筑,门口两棵参天古槐,见证了李家几代人的兴衰。
那天一大早,李明远就被换上了新衣服。他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觉得今天特别热闹。祠堂里点着高香,族长手持族谱,庄严地主持仪式。当李建军夫妇跪在神位前,接过这个新儿子时,整个祠堂鸦雀无声。
"从今往后,你就姓李名明远,是建军的儿子。"族长郑重地说。
五岁的李明远突然意识到要和爸爸妈妈分开,放声大哭起来:"我要找妈妈!我要回家!"撕心裂肺的哭声在祠堂里回荡,让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
"明远,别哭了,叔叔阿姨以后就是你的爸爸妈妈了。"王淑芬把他紧紧抱在怀里,眼泪打湿了他的小脸。张秀兰强忍着泪水,转身快步离开了祠堂。
接下来的日子并不容易。李明远经常半夜哭醒,要找亲生母亲。王淑芬总是耐心地哄他,给他讲故事,织毛衣,准备可口的饭菜。李建军也格外疼爱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每天下班后都会带他去村口的小店买糖果。
慢慢地,李明远适应了新家的生活。他发现大伯和大娘对他特别好,不仅满足他的基本需求,还特意为他腾出一间朝南的房间做书房。王淑芬知道他爱看书,常常省下集市上买菜的零钱,给他买课外读物。
上小学后,李明远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李建军夫妇商量着,一定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们把存款都用来给李明远报补习班,自己却省吃俭用。王淑芬开始在街上摆摊卖早点,李建军则利用休息时间去建筑工地打零工。
2010年夏天,李明远收到了省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全家欣喜若狂。但学费和生活费像一座大山压在李建军夫妇身上。他们东拼西凑,还是差了一大截。
"当家的,咱们能不能……"王淑芬欲言又止,看着墙角那台准备典当的老式缝纫机。那是她的嫁妆,用了二十多年,靠它补贴了不少家用。
就在这时,李建国和张秀兰来访。他们带来了为儿子李明昌准备的彩礼钱。原来李明昌已经和镇上供销社主任的女儿定了亲,这钱是准备年底结婚用的。
"这是明昌的终身大事啊!"李建军急忙推辞,"怎么能要你们的钱?"
"兄长,明远也是我们的孩子。"李建国坚持道,"明昌的事,我们再想办法。再说了,秀兰做了一年的代工,也攒了些钱。"
03
就这样,李明远顺利地上了大学。在校期间,他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专业课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假期里,他会去做家教赚取生活费,尽量减轻两个家庭的负担。
大学毕业后,李明远在省城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很快就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步入中层管理岗位。他在单位认识了同事陈雅婷,两人很快坠入爱河。陈雅婷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性格温婉大方,深深被李明远的孝心所打动。
后来,两人步入婚姻殿堂。婚礼上,李明远特意安排了两对父母坐在主桌,他敬酒时先后喊了两声"爸妈",让在场的宾客无不动容。
时光飞逝,转眼间二十五年过去了。2022年初,临江镇政府召开了一场特别的动员大会,宣布小镇将进行大规模旧城改造。这个消息像一阵风,很快传遍了每个角落。街头巷尾,人们纷纷议论着拆迁补偿的事情,有人欢喜有人愁。
李建军家的老房子坐落在槐花巷的尽头,这里曾是老临江镇最繁华的街市。两进的青砖大院,天井里那棵百年老梨树,见证了几代人的生活变迁。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加上房屋年代久远,李建军家的房子被列入了第一批拆迁范围。
评估人员反复丈量了好几天。他们测量房屋面积,记录建筑年代,最后拿出一份厚厚的评估报告。当工作人员宣布补偿金额时,李建军夫妇惊呆了——整整两百万元。这对靠着每月几千块钱退休金生活,一直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老两口来说,无异于一笔天文数字。
"老伴啊,咱们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王淑芬握着丈夫的手,声音都在发抖。几十年来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把儿子培养成才,如今老天又给了这么大一笔横财。
消息很快传到了李明远耳中。他正和妻子陈雅婷在省城的家里商量这件事。
窗外华灯初上,城市的夜景璀璨迷人。陈雅婷泡了一壶花茶,夫妻俩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说起了拆迁的事。
"这可是两百万啊!"李明远握着茶杯,若有所思,"按照当地的规矩,做儿子的应该能分到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