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借两万给女同学,三年后收到转账记录,第二天我开车去外地找她
二十一号故事铺
2024-11-12 12:15辽宁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这笔钱我一定要还,大哥哥。"林小红握着茶杯,目光坚定地看着我。窗外的雨丝绵绵不断,打在玻璃上发出细微的声响。
我叹了口气,望着这个曾经的邻家女孩,心中五味杂陈。她的眼神里依然带着记忆中那份倔强,只是眼角多了几道岁月刻下的痕迹。
谁能想到,我们的故事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01
我叫陈志远,出生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湘西一个偏僻山村。那时候,整个青山村的房屋都是青砖灰瓦,零星散落在层层梯田之间。远远望去,炊烟袅袅升起,与远处的青山相映成趣。
我家是村里最穷的几户之一,一间几近破败的土砖房,门前种着几株老旧的柿子树,这就是我们全部的家当。
父亲陈建国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常年被太阳晒得黝黑,说话时总是带着憨厚的笑。
母亲李秀兰除了种地外还经常帮人收稻子挣工钱,瘦小的身影总是在田间地头忙碌。记得她的手掌上总是有厚厚的茧子,但给我和妹妹夹菜时却总是那么温柔。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总是梳着两条羊角辫的女孩——林小红。她是村里小学教导主任林老师的女儿,家住在我家隔壁。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她家的条件算得上是村里最好的,不仅有一台14寸的彩电,还有一台缝纫机。林阿姨经常用那台缝纫机给村里的孩子们改衣服,踏板的声音总是伴随着我们的童年。
每天清晨,我总能看见林小红背着印着白色小花的书包,蹦蹦跳跳地从家门口经过。她会站在我家那扇半掉漆的木门前,拍着手喊:"志远,该上学啦!"那清脆的声音就像早晨的露珠一样清新。有时候我故意磨蹭,她就会站在院子里等我,一边数着院子里的蚂蚁,一边哼着不知名的小调。
我永远忘不了1990年那个特别寒冷的冬天。那天,北风呼啸,零星的雪花在空中打着旋。父母去县城帮人搬砖挣钱,说好傍晚回来,可直到天黑也没见人影。
妹妹陈蓉才五岁,饿得直哭,小脸蛋冻得通红。我翻遍了家里的米缸,只找到几颗老鼠啃剩的碎米,连个红薯都没有。
就在这时,林小红提着一个蓝色搪瓷饭盒来了。她的脸被冷风吹得红扑扑的,呼出的气在空气中结成白霜。二话不说,她拉着我和妹妹去了她家。
林阿姨见我们来,慈祥的脸上露出心疼的表情:"哎呀,怎么不早点来?"她立刻热了一大碗香喷喷的米粥,还特意炒了一盘青菜。那时候能吃到青菜也是件稀罕事,林阿姨说这是她在学校后面的菜园子里种的。
那顿饭,我和妹妹吃得狼吞虎咽,林小红就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不时给我们夹菜。"吃慢点,还有呢。"她说着,又给我们盛了一碗粥。那天晚上,我们在林家吃完饭,林叔叔还特意打着手电筒送我们回家。
02
上了初中后,学校离家更远了,要走半个小时的山路。每天清早,我都会和林小红一起上学。有一次放学,几个不良少年堵在校门口调戏林小红。我记得那天她穿着一条淡蓝色的裙子,被几个男生团团围住,吓得脸色发白。
我二话不说冲上去,虽然挨了几拳,眼镜也被打碎了,但还是把他们赶走了。
从那以后,林小红就一直叫我"大哥哥",每次叫得特别甜。她总说,我是她见过最勇敢的人,虽然我知道自己其实很怂,但每次听她这么说,心里都暖暖的。
家里的困境在我上初三那年达到了顶峰。那年春天,父亲因为长期劳累,突发胃病住院,需要手术费。母亲愁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我经常半夜醒来,听见她在房间里低声啜泣。
是林老师借给了我家钱,这才让父亲及时做了手术。那时候,这笔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林叔叔来我家送钱那天,我正在院子里劈柴。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好读书,这是你唯一的出路。"我点点头,眼泪差点掉下来。那个下午,我一个人在柴房里坐了很久,看着斜阳从门缝里慢慢爬进来,又慢慢消失。
后来,我考上了县城技校,学习机械维修。我永远记得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林小红比我还高兴,拉着我去她家吃了一顿饺子。她说:"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考上!"临走时,林阿姨还特意包了些咸鸭蛋让我带去学校。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县城机械厂工作。那时候,每个月工资虽然只有二百多块,但我省吃俭用,总算能寄一些钱回家。而林小红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学院,我们这才第一次分开这么远。临走那天,她站在村口,对我说:"大哥哥,我一定会当个好老师,就像我爸爸一样。"
谁知毕业后,她却嫁到了邻省的永安市。后来听村里人说,她嫁给了一个开小生意的人。从此,我们就失去了联系。我在县城娶了同厂的秦雨晴,她是个温柔善良的姑娘,对我的工作生活照顾得很周到。
去年夏天,我在县城步行街偶遇了林小红。她憔悴了许多,原本红润的脸庞瘦得只剩下棱角。
那双总是闪着光的眼睛也黯淡了不少。
她说起自己的近况,丈夫生意失败后一蹶不振,整天借酒消愁。更糟的是,儿子查出了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做手术,家里已经借遍了所有能借的人。
看着曾经帮助过我的林小红这般为难,我没有多想,第二天就给她转了两万块钱。这是我这些年的全部积蓄,原本是打算给儿子攒的学费。但想到当年林家对我的援手,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
03
妻子秦雨晴知道这件事完全是个意外。那天她收拾我的衬衣,手机突然响起了微信提示音。她习惯性地瞟了一眼,却看到了那条两万元的转账记录。
"两万?你借给谁这么多钱?"她的声音有些发颤。
我如实告诉了她事情的来龙去脉。可说到一半,她的脸色就沉了下来,等我说完,她几乎是喊了出来:"你疯了吗?儿子马上要上学了!以后花费会越来越多。"
"雨晴,你听我解释......"
"解释什么?就因为她是你的青梅竹马?就因为她小时候对你好?"雨晴的声音里带着哽咽,"那我呢?我跟了你这么多年,省吃俭用,不就是为了让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吗?"
"不是这样的......"
"够了!"她抓起包,用力地摔上了门。
那个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看着墙上儿子的照片发呆。他今年六岁,马上就要上小学了。照片里,他睁着大眼睛,笑得那么天真。我突然有些动摇,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第二天,我打电话给雨晴,她接是接了,但说了没两句就挂断了。第三天去她娘家找她,她干脆躲在房间里不出来。丈母娘张罗着给我倒水,一边叹气一边劝:"女婿啊,你也知道,雨晴从小就没过过什么好日子。好不容易跟了你,这日子刚有起色......"
我懂丈母娘的意思。雨晴的童年和我一样贫苦,她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她和弟弟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把两个孩子拉扯大。这些年,雨晴任劳任怨,从不买贵重衣服,把工资都攒下来给儿子。两万块钱,对她来说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是一种背叛。
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家小饭馆,忽然想起雨晴最爱吃的红烧肉。平时因为怕长胖,她总是舍不得吃,但每次我买回来,她还是会偷偷多扒一块。我买了一份打包带回家,那晚的饭菜,在冰箱里躺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