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回到镐京一看,宫中果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申后被打入冷宫,太子宜臼被废为庶人。幽王另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整个朝纲,全乱套了。
桓公问史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史伯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了他。
原来幽王自从得了褒姒,迷恋酒色,居于琼台,再也不进申后的宫中去了,申后不免感到气愤难忍。有一天,申后带着宫娥来到琼台,正遇幽王拥着褒姒联膝而坐,并不起身迎接。申后忍无可忍,破口大骂:“哪来的小贱人,竟敢到此来污秽宫闱!”一边骂,一边伸手就要去打褒姒。幽王见状,急忙站起,用身子挡住申后,替褒姒回答说:“她是朕新娶的美人,位次还没有定下来,所以没到正宫去朝拜你,你不必发怒。”
申后骂了一阵,也无办法,只好恨恨而去。褒姒问幽王:“她是何人?”
幽王回答:“她是王后,明天,你去后宫朝拜朝拜她,也免得她怪罪你。”
褒姒嘿嘿一笑,并不理会。第二天,也没有去正宫朝拜申后。
再说申后回到宫中,气愤难忍!
太子宜臼不知缘故,急忙跪下请安,问道:“母后贵为六宫之主,不知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竟气成这个样子呢?”
申后回答说:“你父王宠幸褒姒,全不顾嫡妾之分,将来让这小贱人得了势,还会有我母子立锥之地吗?”于是将褒姒不来朝见,以及不起身迎接的事情诉说一遍,说着说着竟哭了起来,哭得十分伤心。
太子说:“这有何难?明天是初一,父王必然上殿接受朝拜。母亲可派宫人前往琼台去采摘花朵,引那小贱人出来,待孩儿将她毒打一顿,替母后出出这口气。即使父王怪罪下来,罪责在我,与母后奈无关系。”
申后怕太子闯祸,忙阻止说:“我儿不可造次,此事还须从容量,寻找个妥善办法再解决也不晚。”
太子听不进去,怀着对褒姒的一腔愤怒,走出了母后的宫闱。
第二天清晨,幽王果然上殿接受朝贺去了。太子故意派遣自己宫中的侍从,前往琼台之下,不问情由,将那花朵乱摘一气。从琼台里走出一群宫人上前挡住说:“这花是万岁专给褒娘娘种的,万岁和褒娘娘不时在此赏玩,你们把它毁坏,谁能吃罪得起呀!”
太子这边宫人说:“我们奉东宫太子旨令,要采花供奉正宫娘娘申后,谁敢阻拦?”
彼此互不相让,大吵大闹起来。这边惊动了褒姒出来观看,不看则已,一看怒从心头起。正欲发作,不期太子突然而至。褒姒全不提防,那太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抢前一步,揪住褒姒的乌云发髻,破口大骂道:“贱婢,你是何等样人,无名无位,也配称作娘娘。你眼底无人,今天,我要让你认得我是谁!”说罢,举拳便打。
众宫娥害怕幽王怪罪,一齐跪下求饶:“千岁爷,你饶了褒姒吧,万事须看君王面上。”
太子也怕误伤了褒姒的性命,于是收住拳头,带领东宫侍从愤然而去。
褒姒又羞又疼,被宫娥扶回琼台。她明知是太子替母亲出气,却又无可奈何,气的放声哭了起来。宫娥上前解劝道:“娘娘不必悲伤,自有万岁给你作主。”说声未了,幽王已经退朝回到琼台。
幽王见褒姒蓬头散发,污垢满面,因问道,“爱卿为何今天不梳妆呢?”
褒姒见问,扯住幽王大哭不止,一边哭,一边诉说:“太子引着宫人在台下摘花,贱妾又没得罪他,谁知他一见贱妾,又打又骂,要不是宫娥苦劝,贱妾只怕连性命也保不住,还望万岁替贱妾做主。"幽王听了,心中自然明白。于是对褒姒说:“你不去朝拜他的母亲,以至如此。这一定是王后的意思,非太子本意,你不要错怪了人。”
褒姒哭着说:“太子替母亲报怨,不杀贱妾他是不会罢休的。妾求万岁救妾一命,或者放妾出宫,仍回褒地,也不愧你我恩爱一场。”
幽王如今视褒姒为命根子,怎舍得放她出宫,忙安慰她说:“爱卿放心,朕自有处分。”于是传下圣旨:“太子宜臼好勇无礼,朕不能姑息养奸,将其发送到申国,由申侯管教。”
太子接旨后想进宫申辩,但幽王已吩咐宫卫不许通报。太子无可奈何,只好驾车前往申国而去。申后多日不见太子进宫,派宫夫去打听,才知道太子已被贬谪到申国去了。
太子被贬往申国之后,褒姒召集亲信,亲谋废嫡立庶之事。
虢公石父说:“太子既然已被逐到外家,合当伯服为嗣。内有裹娘娘的枕边甜言蜜语,外有我们几个人鼎力相助,不愁大事不成。”
褒姒闻言大喜,说:“只要伯服能立为太子,将来继承王位之后,你们可以与他共享天下。”
从此以后,褒姒和心腹们日夜在幽王耳边说申后的坏话。褒姒还在宫中安置许多耳目,宫中稍有动静,立刻便会传入她的耳朵里。
再说申后孤独寂寞,十分思念太子。有个年长宫女知其心事,奏请申后说:“娘娘既思念殿下,何不写封书信,秘密托人送到申国,让殿下给君王上表谢罪,或许能够感动万岁,重新召回东官,到那时,母子团聚,岂不美哉!”
申后说:“你讲得很有道理,可又有谁会替我去送这封信呢!”宫女说:“奴婢母亲温老太婆颇知医术,娘娘可以装病,召温老太婆前来诊脉,顺便将书信带出交给奴婢兄长送去,这样做万无一失。”
申后依计而行,修书一封,其大意是:“天子无道,宠信褒姒,使我母子分离。母亲听说褒姒正与朝中一班奸佞劝幽王废嫡立庶以伯服为太子。如果真成事实,你我母子将永无出头之日了。望儿见信后佯装上表认罪,愿意悔过自新,以求父王宽恕,赦你无罪。如能回朝,母子团聚,也好另作计议。”写好之后,卧床不起,假装有病,传温老太婆前来把脉。
那知此事早有褒姒的耳目探知,报告褒姒说:“想必一定有消息传递,等温老太婆出宫,命门监上前搜身,一切便见分晓了。"
温老太婆从申后宫中出来,早有几个宫监等在那里,上前将温老太婆的衣服撕裂,果然露出一封信来。褒妃见信大怒,命将温老太婆锁人空房,急忙到琼台去见幽王。
褒姒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幽王说:“妾不幸身人深宫,承蒙君王恩宠,以至招来正宫申娘娘的妒忌。又不幸生子伯服,遭到的妒忌更深。如今申娘娘寄书太子,信中说等太子进京后另作计议。这‘另作计议’,肯定是谋划加害我们母子的事情,请君王为妾母子作主。”说罢,将申后的书信呈给幽王观看。
幽王当然认得出是申后的笔迹,又问:“传书之人现在何处?”褒姒命人将温老太婆带到幽王面前,幽王见此事果然是真,恼怒异常,拔出宝剑将温老太婆砍为两段。
到了夜里,褒姒又在枕前向幽王撒娇撒痴,说:“贱妾母子的性命就悬在太子手里,君王对此可不能不问不管呀!”
幽王说:“有朕在,太子又能把你母子怎么样?”褒姒说:“君王万岁之后,少不得是太子继承国君,到那时我母子死无葬身之地又有谁管呢?”说罢,呜呜咽咽哭了起来。
幽王见褒姒哭得伤心,想想觉得她说得也在理,便动了心,说:“我想废掉申后和太子,但就怕群臣不服,到那时该怎么办呢?”
褒姒说:“自古以来忠臣没有不听君王的。君王不妨晓谕大臣,听听他们公议如何再定。”
幽王答道:“就按你说的办。”
褒妃大喜,连夜派人告知虢公石父、尹球、祭公等一群心腹,让他们思想上都预先做好准备。
第二天早朝朝贺完毕,幽王宣公卿们上殿议事,说:“王后结怨妒嫉,连朕也诅咒,如此不贤惠,朕以为不能再母仪天下了,把她捆绑来问罪如何?”
虢公石父奏道:“臣早听说‘母以子贵,子以母贵’,今太子获罪居住在申国,与天子的父子温情早已断绝。如今既废其子,又怎能再用其母?臣等愿扶持伯服为太子,请君王立褒娘娘为王后。”
幽王见众臣拥护废立,心中大喜,说:“既然群臣没有异议,可能这就是天意。”于是传旨:将申后打入冷宫,废太子宜臼为庶人;立褒姒为正宫娘娘,主持六宫;立伯服为太子,居住在东宫。两班文武大臣中虽有心怀不平的,但知幽王主意已决,再劝只能招来杀身之祸,只好闭口不语。
申后、太子被废的消息传到申国,申侯大惊,急忙上疏劝谏道:“昔日,桀宠妹喜以亡夏,纣宠妲己以亡商,今王宠褒姒,废嫡立庶,臣以为夏桀、商纣的往事将会在我朝重演,臣诚心诚意请求君王收回成命,以避免亡国之祸。”
幽王看完奏章,拍案大怒,骂道:“此贼何出狂言,竟敢把朕比作夏桀、纣王暴君,不杀此贼,难消我心头之恨。”于是,命虢公石父为元帅,率王师踏平申国,提申侯之头来见。
虢公石父发兵出师,早有探子报告申侯。申侯一时没了主意,只好写信向邻邦西戎借兵。戎主窥视镐京已久,只是没有发兵的借口,今见申侯相邀,于是,心中大喜,命孛丁为右先锋,满也速为左先锋,亲为主帅,率一万五千戎兵,浩浩荡荡向镐京杀奔而来,出其不意,将镐京围了个水泄不通。虢公石父闻报,急忙回兵救驾,却被满也速杀个大败,虢公石父也被砍下马来。尹球让幽王快快传旨点燃骊山烽火,以调诸侯之兵。烽火台大冒狼烟,但就是不见诸侯率领军队前来勤王救驾。这时,幽王十分懊悔,当初不该为博得褒妃一笑而用烽火戏弄诸侯。他们上过当了,准以为这次让他们前来救驾还会上当,所以都不来了。
眼看着城门就要被攻破,桓公和尹球只好用小车载着幽王、褒姒和伯服从后宰门逃出,直奔骊山,哪知戎主率领军队又追到了骊山之下。桓公大怒,手持长矛接住交战。只见他一矛将犬戎大将古里赤挑于马下。戎兵见桓公骁勇,不敢近前。桓公和尹球护驾又往骊山方向奔去。约行半里,犬戎右先锋孛丁赶到,桓公命尹球护驾先行,自己横矛勒马断后。只见他且战且走,孛丁狡猾,将周朝王师分为两截,把桓公团团围住。桓公毫无惧色,越战越勇。戎主命孛丁后撤,又教四面放箭,可怜一国贤侯,死于乱箭之下。此时,左先锋满也速早把幽王车仗俘获,戎主看见衮袍玉带,知是幽王,就车中一刀砍死,并杀了伯服。褒姒美貌,才免于一死,被戎主用轻车载回帐中取乐。尹球躲在车箱里,也被戎兵发现拉出斩首。
申侯在城中,见宫中起火,忙引本国人马将大火扑灭,从冷宫中救出申后。及问起幽王、褒姒,有人告诉他从北门逃出去了。申侯闻言,急忙前往追赶,路上正好碰到返回的戎主。问起幽王,戎主说:留此昏君又有何用?我已经将他杀了。”
申候听说吃惊不小,心想:“我本意只是想教训教训他,怎能随便杀了他。这样我恐怕要背上不忠之名了。”于是,忙让人快去收敛幽王的尸首,按国君之礼埋葬了他。
葬后回到京师,申侯大摆宴席款待戎主,将库中宝物都搬出赠给戎主、申侯以为这样戎主便会满意而归。那知戎主得了镐京,便想在此长期盘踞,他命令手下将财宝运回本国,自己和孛丁、满也速则留下来,终日饮酒作乐,无还军之意。戎兵扰民,百姓又都归怨于申侯。申侯无奈,只好给晋侯、卫侯、秦附庸各写了一封密信,他们赴京勤王。又派人到郑国,将郑伯死难之事报知世子掘突,希望强突也能来为父报仇,帮助驱赶戎兵。
申侯派人将信送去,而后只能坐以等待。此时此刻,申侯的心里就像火烧火燎一般,既焦躁,又难受。